此时林知夏一行人已扮作富户游山玩水,为免引人注目,她摘下了显眼的暗金面具,覆上一层白纱,身着浅青色袄子。
在船上时,她尝试以真面目示人,结果因与兄长太过相像,惹来不少人好奇搭讪暗中窥探,索性便以帷帽或面纱遮面。
她指向不远处山峰,询问身旁小贩:“小哥,那是何处?”
小贩看着她那双清亮的眸子,眼里闪过惊艳。
“那可是我们衢州第一奇峰——江郎山,以三爿石为魂,以一线天为魄,穷天地造化,揽日月精华!”
小贩面上满是自豪,“几位是外地来的?”
林知夏颔首:“行船至此,想在这里歇息两天。”
小贩看向宋大以及做家仆装扮的皇城司亲卫,这群人足有近二十位。
“呦!这个时候,可不好找住的地方。”
他望着路边大多歇业或挂客满牌的客栈,随即招呼一个少年:
“江郎,来!这几位要寻住处,你家别院不是出租吗?快领客人去瞧瞧。”
被唤作江郎的少年腼腆一笑,快步走来。
他穿着镶白绒毛边的青色外袄,黑发挽了一半在脑后,除却雪白肤色与俊朗柔和的眉目,从头到尾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
笑容亲切自然,与都城公子哥的矜贵气质完全不同。
林知夏等人眼中掠过一丝惊艳,难怪说江南出美人。
“几位客官,我家的宅子就在前面路边,我领你们过去看看。”江郎招呼道。
林知夏本也没打算在此地久待,便点头答应。
不多时,他们跟着对方来到了一个二进的院子,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
一对老夫妇身着喜庆的新袍站在门口,正是江郎的父母。
林知夏看了一下,桌椅虽老旧,倒也勉强能容下众人,加之是独立的院子,便直接付了三天的房钱。
一放下行李,江溪云就拉着阿山去街上玩去了。
其他人略作安顿,打来热水净面。
林知行坐在桌边,捂着手炉。
林知夏则摊开一张从商户处购得的简易衢州地图。
“石门,”她指着地图道,“根据那二人供述,接头点就在这,这里离衢州城已不远,抓住这接头人,说不定就能问出九爷的老巢所在。”
宋大立即道:“属下去吧!”
林知夏看向戚峻:“烦请戚直卫同宋捕头一道前去,另外,派人联系衢州皇城司的李干事。这九爷既知消息,必严防死守,行事务必小心。”
她看了看四周,又道,“先遣人去街上打探江郎一家底细。
一会我同兄长出去,记下这里的地形规划撤离线路。”
任务分派完毕,林知夏见兄长出神:“哥,想什么呢?”
“想爹娘了......今年又无法陪他们过年。好在有江成,他们在江府想来也不至于冷清。”
林知夏神色微顿,旋即恢复如常,心道她得找个时间叮嘱一下江溪云。
“我们不是寄了家书回去,爹娘会体谅的。而且,已经进了衢州境风,又有皇城司分部在此,相信很快便能了结。”
正说着,门外响起敲门声。
亲卫开门,引江郎母亲入内。
“除夕百事大吉!这是自家做的衢州墼糕、冬笋和炭饼,给诸位尝尝。”
妇人满面慈祥递上食盒。
林知夏不好拒绝,随即从包袱中取出柿饼、红枣、栗子等干果回赠。
妇人笑着收下,神情落落大方:“客官是头一回来衢州?”
林知夏笑着回道:“倒不是第一次,只是之前都是在夏秋时节,在这过年确是头一遭。”
“那今晚可得去街上瞧瞧那赶山魈!那可是我们这特有的傩舞,一年就这一回。”
“好呀,我正想去街上逛逛。”
送别妇人后,林知夏与兄长沿着县城主干道慢慢逛着。
她一直环顾四周,看似打量新奇物件,实则在心中默默绘制地图,留意便于隐匿撤离的小径。
石门县城不大,居民相互熟识,一路走来,听道的吉祥话不断。
看到他们这些生人,对方也会笑着点头示意,道一声“大吉”。
途中遇见江溪云与阿山,两人抱着六件红色比甲,说是给他们买的,图个喜庆。
林知夏看着统一花色正欲蹙眉,忽见一群嬉闹孩童跑过,皆穿着相似款式的红比甲,唯有纹饰略有不同。
这样一看,林知夏没再说出扫兴的话。
阿山兴奋地讲述此地风物与汴京、湖州的种种不同。
逛罢县城回院,众人沐浴更衣,林知夏则伏案绘制地图。
这时,去街上打听的亲卫回来了。
江郎一家世代居于石门县,这江郎更是县里的名人,人人都认识他。
他因长相俊秀而闻名,同那江郎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被乡人戏称为“江郎”。
他们租的院子是他家亲戚留下的,一直用于出租,上一任租客年前才搬走,说是要回老家过年。
亲卫没打听到江家有何不良传闻。
林知夏听见微微点头:“那就好,你们过来,记一下这张地图。”
她指向刚绘就的地图,上面有几处地点已被圈画标记,那里是便于隐藏和撤离的小路。
“若真同九爷遭遇,敌众我寡之际,不要恋战,从小路撤离,到福缘客栈旁边的小巷子汇合。”
林知夏选中此地,是因福缘客栈挂着客满的牌子,店里的人流混杂,且位置四通八达,易于撤离。
那里若出现陌生人,也不会让人警觉。
江溪云刚套上比甲,虽然不好看,但她还是一脸新奇,忍不住道:“这般谨慎?下船这一路不都安然无恙么?”
“防患于未然,我们毕竟是在九爷的地盘上。”
宋大和戚峻还没回来,想来没有那么快。
一行人收拾出门。
看到县民都往城东挤,便顺着人潮过去了。
石门县小,没有城门,城东那片田地中,一堆数人高的篝火正熊熊燃烧。
田坎边,上百名青年头戴鬼王面具。
那面具青面獠牙,双目凸出,额顶刻雷神符箓。
他们上身披挂棕榈蓑衣,下围茅草裙,状若原始人。
“林姐姐,你快看!”阿山叫道,眼里满是兴奋。
篝火前,一名玄衣朱裳的女巫行至场中,民众皆垂首高呼“大师婆”。
只见其念着听不懂的咒语,当众杀鸡滴血、焚烧符箓。
随着锣鼓声响起,那些戴着鬼王面具的青年举着火把,做着统一的动作,绕着田坎奔跑起来。
有几人跑进田地中英,将毛竹投入火堆。
瞬间,毛竹爆裂声如霹雳,惊彻山谷!
随着火星落入田地,溅落田间,县民欢声雷动,纷纷敲击手中铁器——这便是辞旧迎新的“赶山魈”,祈愿驱散山精野怪,佑护来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