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等如此谏言,莫非视孤为背信弃义之人耶!”
书房中,孙权拍案而起。
张昭、吕蒙拱手一礼,连道不敢。
孙权负手而立,沉声道:“蒯越来我江东做说客,其意乃说孤兴兵袭荆南,以绝关、赵退路。
且不论赵柏轩乃孤妹婿,便是两家结盟已久,并无龌龊,如若一朝背刺,天下人如何看待我江东!如何看待孤!”
张昭拱了拱手,进言道:“大王,太史公曾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今三足鼎立之势,弱以连横御强,如今刘备为强,若我江东不与魏王连横,恐遭吞并。
若联曹抗刘,可得分得荆州疆土,又能保合肥安宁...”
孙权闻言,冷哼道:“魏王?其人乃国贼也!孤岂能与国贼连横!”
张昭道:“大王,昔日秦失其鹿,天下诸侯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也。
如今三王并立,汉祚已名存实亡,兵强马壮者可取而代之。
大王若不连横求存,一旦强者灭弱国,我江东恐亦不能幸免啊。”
吕蒙亦拱手进言道:“大王,张公所言有理。
如今天下大势譬如三虎竞食,猛虎得肉大半,愈发强盛,弱虎得肉愈少,食不果腹。
弱虎联合方可与猛虎分庭抗礼,得以幸存。
昔日曹为猛虎,率百万之众南下,欲吞宇宙,于是江东与刘备联合相抗。
如今刘为猛虎,猎西北之肉,若食之,则如猛虎插翅,大王与曹操皆危矣。
为今之计,乃思求存之道,大王不可不察啊!”
孙权闻言,缓缓坐下,叹道:“昔为盟友,今为仇敌,非我之愿也。”
张、吕二人对视一眼,张昭拱手道:“此乃大势所趋,待来日大王取得荆南,再取襄樊...”
吕蒙接着言道:“届时,大王为强者,江东为猛虎矣。”
孙权眼中闪过一道精芒,却又极速隐去,叹道:
“若是旁人领兵向北,孤绝无顾虑,奈何孤妹婿领兵,此番出兵,岂不是害孤亲妹成了寡妇?”
张昭道:“赵柏轩虽是大王妹婿,然其人却效力刘备,非江东之臣也...”
张昭正欲再言,却见吕蒙微微摇头。
吕蒙:“大王,驸马虽领兵在北,然若孙曹联盟,想来驸马若为曹军所获,大王可遣使将驸马带回江东便是。”
言罢,又低声道:“听闻驸马家眷皆在江陵,届时正好一并接来江东,也好让驸马一家团聚。”
孙权闻言,思忖半晌,终是颔首道:“既如此,卿等之意,出兵江陵?”
张昭:“大势所趋,不得不为啊大王。”
吕蒙:“为大王计,为江东计,江陵势在必得!”
孙权长叹一气:“唉...既如此,便依卿等谋划,只是...万不可伤了妹婿家眷才好。”
张昭闻言不答。
吕蒙却道:“大王放心,城破之日,末将当派精锐之士,保郡主与驸马家眷回建业与大王团聚。”
孙权颔首称善,又与二人商议一番出兵细节,遂于次日召蒯越大殿会面,皆为同盟。
孙权又亲笔书信一封,派顾雍为使者,与蒯越同回邺城,面见魏王曹操,缔结盟约,共商出兵荆州之事。
而在此时,荆州北部,南阳郡治所宛城,城外。
三座军营分立宛城东南西三面,各立关、赵将旗。
南面大营中,三营主将汇聚于此。
赵林道:“明日辰时发兵,先绑曹仁去城下叫阵。
宛城守军见得曹仁,必大为震动,急报于邺城。
料想短则十日,长则月余,必有曹魏大军来援...”
说到此处,见关羽眉头轻皱,赵林转念一想,心道:
“二伯这是傲娇脾性又上来了呀。”
遂转了话锋,言道:“曹仁南征北战,久经沙场,向日常有百胜之将的名号,可谓曹操麾下第一大将。
如今二伯出马,好似操练兵马一般轻松生擒。
明日便叫他在城下走一遭,也好叫曹军上下知晓,这天下猛将之最,乃是我二伯关云长是也...”
话未说完,关羽手捋长髯,言道:“关某岂是贪慕虚名之人?”
赵林闻言,献媚道:“二伯义薄云天,高风亮节,自是不会贪图虚名,可侄儿是个俗人,有明日一遭,天下皆知二伯不费吹灰之力便生擒曹仁,林往后行走世间,便可高人一等,谁敢不尊天下第一猛将的侄儿?”
关羽丹凤眼张合间,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却又严肃道:
“不可仗吾名号,为非作歹。”
赵林急言道:“哪能呢,二伯还不知我?
侄儿自幼随二伯身边,耳濡目染,岂是仗势欺人之辈。
二伯尽管放心便是。”
一番对话,看得关平呆滞当场,眸中满是不敢置信,间或闪过一丝明悟。
赵林打了个眼色:“坦之兄,学废了吗?”
关平回了个眼神:“贤弟大才!学会了!”
赵林挑了挑眉:“兄长试试?”
关平缩了缩头:“下回...下回一定!”
二人眉来眼去片刻,又转回正事上。
赵林道:“二伯,如何吸引曹军主力,已有定计,然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方能思虑周全。
以侄儿之见,待曹军主力来援,我等不足五万兵力,恐不能胜...呃...恐不宜与之硬拼。
林以为,当先安排好退路,沿途设辎重营,以为补给,再寻险要之地,备好器械,以为撤兵之时,设下伏兵之用...”
赵林将这几日思索定计说与关羽知晓,看似是请示,实则已完全拿捏了二伯的脾性。
一旁的关平看得双眼放光,恨不得取出绢布笔墨记录下来,每日藏在《春秋》竹简中捧读。
及至诸事商议完毕,散了帐。
赵林与关平告辞回营,一同策马出辕门时,关平道:
“贤弟真乃智谋高绝之人也。”
赵林摇头道:“坦之兄,这等世人皆知的优点,不必反复提及,小弟乃是低调内敛之人。”
关平闻言莞尔,问道:“方才贤弟为何不提江陵之事?”
赵林答曰:“此事不急,如今二伯方才大胜,说之无益,何况小弟在江陵也有一番布置,即便江东举国来攻,也能撑些时日。
待曹军主力来援,我等且战且退之时,兄长再依计而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