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这里居住的全部是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城里三教九流的混混们,也不敢往这里凑,而且这里距离县衙很近,所以这里算是城里最安全的地方。
傅天佑带着韩毕成走进了竹轩阁,刚想四处转转,里面一个穿着蓝色麻布短褐,头裹平头小样巾,十六七岁的小伙计,满脸笑容的迎了过来。
“两位客官,想买什么?小的带您们四处走走,咱这里一楼主要经营农具、粮食蔬菜、南北特产以及手工用品,您想要买名酒名茶、珠宝首饰和笔墨纸砚,还请您去二楼。”
傅天佑抬头往四周看了一眼,果然如小伙计说的那样,一楼用木质雕花屏风被分割成几个区域,都是大众货,这样方便客人选购。
期间还有两个和这个年龄相近的小伙计,正在热情的给楼下几个采买的客人介绍。
靠近二楼的楼梯处,是一个半开间的柜台,里面一个四十余岁的男子,掌柜模样的人正在里面低头拢账,整个一楼井然有序,动中有静,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
“去二楼!”
“好唻,客官您楼上请!”
傅天佑在小伙计步上二楼,在走到柜台处时,那个掌柜的抬头冲着他礼貌的笑笑,然后又低头忙碌起来。
韩毕成跟在傅天佑身后,也跟着上了楼。
二楼的布置比一楼更加精致舒适,几个区域之间,屏风更加精美别致,此外,还在靠边处设置了几个长条靠背椅子,上面铺着精美的手工编织的羊毛毯子,椅子跟前还设有木质小茶几,上面有茶壶茶杯,想的非常周到。
二楼非常清净,只有两个客人正在里面客人在里面流连忘返,一个小伙计跟在他们后面不时地低声介绍着,手里已经拎了两罐茶叶,脸上堆满了礼貌又不失满足的笑容。
东家有规定,谁卖的多会根据价格的高低给他们提成,他今天这两罐茶,能提成二十文,他怎么能不高兴?
傅天佑首先去了名酒区域,他了解到杨老爷子喜欢西府凤翔的西凤酒,买了两坛一斤装的西凤酒,就这么两坛,花了整整五百两银子,心疼的他直抽抽。
但他知道,该花的钱必须花,这也是他颇为无奈的地方。
杨家是他在眉县唯一的靠山,虽然他和杨昌霖是关系不错的同窗,但却不足以让杨家帮扶自己,所以他给出了纯利的两成,又给了县衙三成。
但是杨家财力雄厚,他这点儿钱财人家未必看在眼里,所以就算有利益的牵扯,双方的关系也并不牢靠,这就需要自己维系好和杨家的这份难得的情谊,将彼此之间的利益延续下去。
买好了西凤酒之后,傅天佑本来还想再买点儿名茶,可是当看到有“齐朝第一名茶”紫笋茶的价格时,立即打消了念头。
一小罐茶叶,竟然比一坛酒还贵,竟然标价四百两,贵得都离谱了,他还真是买不起。
傅天佑最后又买了两包从西域传过来的叫樱桃毕罗的精美糕点,带着韩毕成很快就下了楼,小伙计拎着两坛西风酒和糕点直接到了柜台处,掌柜的瞥了一眼酒坛子和糕点,然后高声报出了价格:“两坛一斤装西凤酒,五百两银子!樱桃毕罗两包,二十两银子!”
傅天佑心里肉疼,面上却表现得很淡然,从怀里掏出了钱袋子,数出了五张一百两和两张十两的银票,递给了掌柜。
兑换出来的五千两银子,现在已经花了将近四千两了,卖秘方孙家给的是银子,不是银票,已经被傅天佑埋在了柜子下面,所以这些日子的花费,都是水儿之前捡漏的钱,如果赚不回来,傅天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水儿。
傅天佑带着拎着酒坛和糕点的韩毕成,很快就到了杨府。
今天来也是快过年了,做为晚辈算是年前拜访,送些节礼,这是起码的礼节,年后是正经拜年,是另一码事。
守门的两个小厮都认识傅天佑,那个叫长生的小厮恭敬的冲着傅天佑施了一礼:“小的见过傅公子,傅公子请您稍等,小的马上去禀告大老爷知道。”
另一个叫小海的小厮,早已经在看到傅天佑他们过来时,就跑进去报信去了,不一会儿就又噔噔蹬的跑了回来,喘着气道:“傅公子,大老爷有请!”
傅天佑自己拎着礼物跟着小海进了杨府前院,韩毕成等在了外面,并没有进去。
杨鸣昊在前院客厅接待了傅天佑,双方在简单的寒暄之后,傅天佑直接道明了来意:“杨叔叔,今天天佑冒昧来访,是想问问杨府经营的砖石瓦料是否有富裕?”
杨鸣昊还在纳闷儿子不在家,儿子的这个同窗怎么会来家里?现在听了傅天佑的话,这才明白过来,想了一下问道:“你大概需要多少?”
家里的砖石瓦料确实挺紧张的,随着各地秩序的恢复,恢复重建成为了衙门的首要差事,因此需求量大增,杨家经营的十几座砖瓦窑每天都供不用求,而且价格持续走高。
杨家的砖瓦窑之所以在战乱之后,恢复的很快,成为附近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砖瓦供应商,是因为父亲早在战乱一开始,就吩咐将所有的工匠以及家属都给护了起来,全都接到了杨府,虽然一百多人住的比较简陋,但胜在安全。
尤其是随着各地消息不断传来,不断地传出被屠村的坏消息之后,那些工匠感激的不得了,全都感激东家的救命之恩!这也是杨家砖瓦窑为什么会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工匠们爆发的热情是可怕的,也是让人惊喜的,每天的进账也是让人安心的,杨家也趁机抓住商机,拓宽商路,这才有了儿子去往京城的事情。
尽管砖瓦供不应求,如果傅天佑需要不多的话,杨鸣昊还是可以给他挤出一份来的。
傅天佑将家里的打算告诉了杨鸣昊:“我家想要翻盖新房,院墙也想砌砖,初步打算是正房十二间,四个小院,小院各自独立,肯定要加盖东西厢房,院子很大,需要的砖瓦石料应该会很多。”
“嗯,这样啊,你们的那个砖瓦窑如果顺利的话,最早应该在明年春夏之交才能出砖。”杨鸣昊一边听着一边计算着傅家所需的砖瓦量,“我只要在明年你们建房前,供应两个月的砖瓦就行了,是这样吧贤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