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陈水生深深地冲着傅天佑鞠了一躬,然后很快直起腰来,感激的说:“二弟,谢谢你了!别的大哥就不说了,一句话,我们哥俩绝不会给你丢脸,你就放心吧!”
他鞠一躬,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也担心傅天佑会不好意思,便急忙直起了腰,他知道傅天佑一定懂他的意思。
陈海生见了,也急忙跟着大哥着急麻慌的鞠了一躬,然后飞快的直起腰来,冲着傅天佑傻笑道:“谢谢东家!你真是个好人!”
傅天佑亲切的看着他,称赞道:“你也是个好人,还是一个好弟弟,好好干吧,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陈家哥俩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人也很消瘦,家里情况估计比傅家水儿嫁过来之前还差,让他欣赏的是,陈家哥俩别看贫穷,穿的破旧,但经过昨天的事情和他细心的观察,他发现,陈家人都很正,是那种纯粹的品行高洁之人。
如果换作是别人,在知道东家是妹妹的小叔子后,肯定会想办法和自己亲近,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毕竟他们生存环境太恶劣了!
陈家兄弟反而没有往自己跟前凑,就跟不认识自己似的,该干嘛干嘛,那种淡定从容和理性,可不是一般的农家子所具有的,他甚至有些怀疑,大嫂陈秀秀和陈水生兄弟,就不像一母同胞,因为彼此性情,真的是反差太大了!
在这个生存艰难、人情淡薄的世道,陈家兄弟的为人,真的是太难得了!
这样让他欣赏的亲戚,如果条件允许,他不介意帮一把,因为,他们值得!
听到弟弟的称呼,陈水生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的弟弟还不认识傅天佑,不知道傅天佑和他们的关系,于是,急忙拉着弟弟到了傅天佑跟前,低声呵斥道:“二弟,快过来,这是你姐秀秀的二叔,傅家二弟,快过来见礼!”
啊?陈海生瞬间懵了,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睛,看着傅天佑,结结巴巴的问:“东,东家是,是姐,姐的小叔子?傅,傅······”
一时间他想不起东家,不,是姐的小叔子叫啥名字了,就算想起,他也不敢说出来了,他只是脑子里嗡嗡的,这才恍然想起,好像傅东家管大哥也叫大哥来着,这,这这,这就是真的了?!
呃,天呐!他们竟然和东家成了亲戚?!哎呀嘛呀,我是不是在做梦啊?哎呀呀呀······
看着弟弟的蠢样子,明显就不在状态,真的是丢死人了,陈水生尴尬的笑道:“呵呵,那个,二弟,海生有点儿被吓到了,你别和他一般见识······”
“没事儿,海生的性情挺好的,率性真诚,挺不错的!”傅天佑说着,往南边的洞口处看了一眼,隐隐约约的已经出现了人影,就长话短说道,“大哥,待会儿你去了山坳,去找马三,一会儿韩叔和李胜他们就回去,你听韩叔他们的安排就是。”
“好的,那二弟,你去忙,我们先走了!”
陈水生听话听音,知道傅天佑今天可能不回这里了,便赶紧拉着还没缓过来的弟弟,大步流星的往北面的山谷走去。
但很明显,哥俩的状态跟以前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哥俩背对着傅天佑之后,脸上不可抑制的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陈水生自诩是老大,在家里自来是稳稳当当的,也是兄弟几个的主心骨,主意正、心思细腻,家里的穷困大部分是因为自己学木匠造成的,心里很愧疚,虽然弟弟们谁也没有抱怨过自己,但来自生活的压力还是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一年中很少这么开心的笑过。
但今天,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好像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日子在向他招手,他的媳妇孩子们、爹娘和弟弟们,会因为自己的本事不再挨饿,日子不再那么艰难,弟弟们也会都娶上媳妇,哈哈,想想就美得很呐!
不过,再看到傻乎乎的笑的像个二傻子的二弟时,脑子一下子清醒过来。
不行,自己太得意忘形了,得知道好歹,就算傅家二弟给了他们机会,他也不能大意,得对得起傅天佑对自己的帮扶,可不能给他丢人!
勤谨做事,本分做人,一直是陈家的家训,他一刻都不敢忘记!
再说傅天佑一行,在洞口外面和前去上工的短工们也遇到了,只不过傅天佑再也没有下车,而是掀开车帘冲着他们点点头,然后放下车帘继续往前走。
但这个动作却让那些短工们非常意外感动,他们在骡车过去后,纷纷冲着骡车乱七八糟的喊着:
“东家好!”
“东家出去啊?东家还回来吗?”
“东家真是个好人呐,也不知今天午饭还管不管饱?”
“你不要总做梦好不好?东家就算有钱,也搁不住这么花呀?你算没算,昨天一顿饭吃了多少粮食?还管饱?东家日子不过啦?一顿咱们也知足啦!”
“就是啊,咱们总算知道吃饱饭是个啥滋味了,呵呵呵,说出去谁会信?就是咱村的刘地主家,那也是过年过节的才吃顿饱饭,咱回去可有吹的了!”
···············
傅天佑他们因为走得早,不到辰时末就到了流河镇。
傅天佑因为要拜访杨家,需要买礼物,他带着韩毕成就和李胜、小猫分开了,分开前给他们留下了几两碎银和几串铜钱,用来购买食材农具和支付短工的工钱,嘱咐他们安置好陈家哥俩后,他们俩就赶着骡车去采买了。
傅天佑和韩毕成则步行去了镇里最大的杂货铺竹轩阁。
这家铺子坐落在南大街的中间位置,面南背北,是一个五间三层的砖木结构的楼房,据说是南方的一个客商开的。
里面品种齐全,南货北货、各地名酒、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笔墨纸砚、金银首饰珠宝、胭脂水粉、农具、儿童玩具、草药和坐堂大夫以及其他锄头、铁锹扫把等杂货,应有尽有。
还分门别类的设置了专区,上面挂着指示牌,想要买什么,一看指示牌就知道去哪里买。
据说这家铺子有县衙的五成份子,衙役们没事儿就在在条街上转悠,也没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里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