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居然还有这样的时期,他简直难以想象!
五代十国时期,恐怕比南北朝时期还要离谱吧?
“这就是大唐亡国后的景象吗?”
唐太宗李世民的眼神中带着些许迷茫,声音颤抖地说道。
这究竟发生了怎样惨烈的战争?
那些平民百姓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嗓子发干,胸膛剧烈起伏。
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大唐,在亡国后,竟会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五代依次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其存续时间交错重叠,整体跨度从902年至979年。】
【我们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盘点各政权的明君和昏君!】
【当然,不可能每个朝代都盘点,有的朝代会跳过。】
“短短几十年,竟然出现这么多的政权和皇帝!”
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心中无比震惊,瞠目结舌地说道。
这么多政权,可想而知,那个时期有多乱!
赵匡胤后来能统一天下,现在看来也非常不容易了!
【我们来盘点五代十国第一位明君,他就是后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后唐第二位皇帝,庙号“明宗”,是五代时期少有的贤明君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沙陀族平民到开国功臣,最终在乱世中被推上皇位,开创了后唐的“小康之世”。】
“什么?”
“李嗣源怎么成了皇帝??”
天幕下,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大惊失色,亡魂皆冒。
李嗣源作为他父亲李克用养子中,年纪最长、战功最着者,且曾救过李克用性命,在军中威望极高?。
难道是对方造反了?
李存勖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冒出冷汗,心中充满了恐惧。
兵马掌握在对方手中,他这个皇帝该怎么杀他?
【李嗣源生于代北,也就是如今山西北部,沙陀族人,本名邈佶烈,无姓氏,父亲为底层部族平民。】
【因骁勇善战,他13岁时被晋王李克用赏识,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编入精锐“义儿军”。】
【后来,他随李克用征战,以勇猛着称,冲锋时常单骑破阵,得绰号“李横冲”。】
【他参与多次关键战役,如对抗后梁朱温、平定幽州刘仁恭等,渐成河东军核心将领。】
“原来是沙陀族人……”
唐太宗李世民神情恍惚,叹息着说道。
他原本看李嗣源姓李,又是后唐的皇帝,还以为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呢。
看来,是他想多了。
唐朝是彻底亡了,李唐宗室也成为历史的尘埃……
【917年,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30万大军攻打幽州,李存勖派李嗣源率7万军队救援。】
【李嗣源在战中挺身入敌阵,击溃契丹军,成为五代十国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923年,李嗣源率五千精兵夜渡黄河,攻占后梁战略要地郓州,切断梁军补给线。】
【在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主力被牵制时,他果断率军直捣后梁都城汴梁,迫使梁末帝自杀,终结后梁。】
【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嗣源受封中书令、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位极人臣。】
“天下都是他父亲和功臣打下来的,这李存勖是纯属捡漏啊!”
汉光武帝刘秀咂了咂嘴,摇头说道。
这样的开国皇帝,又能在皇位上坐稳几年呢?
【李存勖后期昏聩,宠信伶官、横征暴敛、猜忌功臣,频发引发兵变。】
【926年,魏州发生兵变,史称“邺都之乱”,李存勖派李嗣源前去平叛。】
【不料李嗣源到魏州后,反被叛军拥戴,其女婿石敬瑭劝其“顺天应人”,李嗣源遂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
【很快,李存勖在洛阳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入洛阳即位,改元“天成”,时年60岁。】
“不可能!”
“朕是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怎么可能会成为昏君?!”
李存勖看到这里,彻底破防,后退两步,对着天幕愤怒地叫嚷道。
他不相信天幕说的话,他不接受这个事实!
“我竟然当了皇帝!”
李嗣源惊喜不已,心脏怦怦直跳,攥紧了拳头惊声说道。
“岳父,咱们反了吧!”
一旁的石敬瑭也是心潮澎湃,目光灼灼地看着天幕,对李嗣源说道。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丈人未来能成为皇帝!
这岂不是说,他石敬瑭也要跟着飞黄腾达了?
荣华富贵,在向他招手!
【李嗣源即位后,立即着手革除李存勖时期的弊政,诛杀伶官、宦官,清除奸佞,整肃朝纲。】
【他选用廉吏,惩治贪腐,提倡节俭,他自身生活也相对朴素。】
【他废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注意休养生息。】
【此外,他还废除严刑峻法,力求刑罚公正。】
“嗯,李嗣源还是很不错的!”
“就是他女婿石敬瑭太丢人,把燕云十六州白白送给契丹!”
宋太祖赵匡胤先是夸赞了李嗣源,随即想到石敬瑭那个草蛋玩意,不由得怒火中烧,咬牙切齿地说道。
燕云十六州啊!
那么大一片地方,被石敬瑭给割让了!
他到现在都还没收回呢!
狗日的石敬瑭!
【李嗣源虽然不识汉字,但非常重视听取大臣意见,尤其是任用冯道、任圜等一批有才能的汉族文臣处理朝政,君臣关系相对和谐。】
【战争方面,李嗣源对契丹采取防御策略,避免大规模战争。】
【此外还平定四川等地叛乱,维持后唐疆域统一。 】
【李嗣源在位期间“年谷屡丰,兵革罕用”,史称“明宗之治”。】
【欧阳修赞其:“不迩声色,不乐游畋……粗为小康。”】
“在五代十国那样的环境下,李嗣源居然能创造出小康之世?”
“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明君!”
汉文帝刘恒惊讶,点头称赞道。
如果把他放在那个时期,他也不敢肯定自己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