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沉思片刻,略带不解:“江兄啊,你这折腾半天,似乎也没减少多少开支,未免有些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江宁嘿嘿一笑:“陛下,如今看来确实减得不多,但长此以往,几十年后可为朝廷节省大笔钱粮。
更重要的是,宗室爵位改制后,所有宗室下辖产业需按朝廷规制缴纳赋税。
此前臣已与郭允厚粗略估算,一旦宗室产业尽数缴税,这笔收入足以承担很大一部分宗室俸禄开支。
“况且太祖年间分封的诸王,至今最短也传了七八代,长的已至十一二代。
若改制过于激进,恐引发宗室反抗,陛下还会落个‘苛待亲族’的骂名,只能一步一步来。
此事可由信王殿下牵头作表率,福王、晋王如今也在京中宗人府任职,想必不会有反对意见。
缅北的蜀王、河南的周王,料想也愿带头做个表率。
只要有人带头,剩下的便不足为虑。
“此举既能向藩王彰显陛下恩德,给他们台阶,更能鼓励藩王主动为国效力、担任官职。
尤其如今赵率教即将攻灭缅甸,接下来便要征讨东南诸国,到时各路藩王便可移藩海外。”
朱由校听完,沉思片刻后点头:“江兄说得在理,是朕太心急了。
若对藩王过于激进,势必引发大乱,只能循序渐进。
再加上海外封地的诱惑,想必藩王们也会积极响应。”
江宁笑着点了点头。
朱由校忽然想起一事,道:“此前秦王朱存极被废为庶人,在宗人府任左宗人,听说干得不错,十分卖力。
稍后朕找他聊聊,若他愿带头响应,便恢复其秦王爵位。
若是不愿意,就换个愿意的人来做秦王。”
江宁打趣道:“陛下可真够坏的,竟算计自家亲戚。”
朱由校摸了摸鼻子,尴尬的笑道:“江兄你怎么能这么说?
朕也是一心为国,舍小家为大家。
你不夸朕也就罢了,还损朕,你也好意思?”
二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随后江宁起身道:“陛下,处理宗室事务属您的家事,您直接与信王殿下交代即可,臣就不掺和了。”
说完直接脚底抹油开溜。
朱由校无奈一笑,随即火速传召信王朱由检、福王朱常洵、晋王朱求桂及秦庶人朱存极入宫。
不多时,几人火急火燎赶到御书房,除朱由检外,其余藩王皆忐忑不安,朱由校平日极少召见他们。
毕竟宗人府事务大多由朱由检牵头,而朱由检又是个暴脾气,处理事情手段强硬,向来公事公办,不讲情面。
朱由检不在时,便由福王朱常洵按规矩处理,他也不敢有丝毫逾矩,生怕这位大侄子回来收拾自己。
看着几人惶恐的模样,朱由校笑道:“都是自家人,没外人,坐吧。”
几人惶恐坐下,朱由检率先开口:“不知皇兄召臣弟等人入宫,所为何事?”
朱由校缓缓道:“自我大明太祖开国,宗室人口至今已有二十多万,其中亲王32位,郡王251位,下辖其他宗室更是不计其数。
此前朝廷虽允许宗室子弟放弃宗室身份,自谋生路,但仍不足以解决宗室问题。
今日召诸位来,便是想商议如何解决宗室人口过多的问题,毕竟朝廷每年在宗室身上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多,去年藩王俸禄便高达一千一百八十万银元。
照此下去,几十年后国库必被掏空,到时咱们朱家子孙怕是要上街讨饭,过回老祖宗当年的日子了。”
在场几人闻言,心中皆知这是要对宗室开刀,却无一人敢接话。
就在这时,朱由检率先开口道:“皇兄所言极是。
宗室人口一代多过一代,再过几十年,再多几十万人口,国库势必要被掏空。
到那时别说上街讨饭了,若天下大乱,咱们朱家子孙怕是得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番话让众人额头直冒冷汗,朱由校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朱由检接着道:“皇兄,臣弟愿做表率!”
见亲兄弟关键时刻力挺自己,朱由校笑道:“五弟,皇兄是这么打算的。
太祖定下的八等爵位,取消奉国将军、奉国中尉。
其余爵位改为世袭递降,并对各藩下辖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设定数量限制。
至于无爵位可继承的宗室,朝廷给予补偿,让其自谋生路,并予以政策关照。”
朱由检似懂非懂:“皇兄,这法子好,臣弟第一个赞成!”
福王朱常洵赶忙附和:“陛下,臣也赞同。”
晋王朱求桂一时尴尬,暗自腹诽。朱由检还没儿子,是初代信王。
朱常洵是天子亲叔,也是初代福王,他们自然无所谓,可晋藩已传了多少代?
这时朱由检又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当年太祖能赤手空拳打下大明江山,臣弟也能为子孙在海外打下一番天地。
如今朝鲜的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是臣弟的封地,若哪家王叔看上,臣弟可以让出来。
反正朝鲜还有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罗道,再打下来便是,一个朝鲜养活两三个藩王不成问题。
对了,之前在四川时,蜀王叔说想去安南或吕宋就藩,臣弟记不清了,不过无妨,回头臣弟把这些地方全打下来。
到时候,让蜀王叔自己选,要是蜀王叔都不喜欢,臣弟就接着打,直到蜀王叔满意为止。”
朱由校明白自家弟弟是在给自己递话,忙道:“五弟说得不错,大明之外多有物产丰饶之地,打下来让朱家子孙去坐镇,远比在大明境内混吃等死强多了。
朕届时下旨,恢复蜀王麾下三护卫,许其在海外自成一国,军政自专。
五弟你在朝鲜的封地,自己看着办就好,若是不想要,看上哪里打哪里,皇兄给你配上三护卫,也让你在海外自成一国,军政自专。”
朱由检笑道:“多谢皇兄!
只是臣弟如今还没想好,辽东建奴未灭,先暂居朝鲜吧。
等剿灭建奴,臣弟便乘船出海,看中哪里打下来,到时皇兄再为臣弟改封即可。”
听着兄弟俩一唱一和,朱常洵听得呼吸急促、眼神炙热。
遥想当年他与光宗争太子之位落败后早已心灰意冷,此刻却仿佛看到自己坐镇海外的景象,忙道:“陛下、信王殿下说得是!
我朱家子孙若只在境内混吃等死,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也会不安,不如打出海外,为大明开疆拓土!”
说罢又盯着朱由检,“信王贤侄,王叔打小就疼你,只是王叔不懂军事,将来可否帮王叔打下一块地方来?”
朱由检拍着胸脯:“王叔放心,只要你挑好地方,侄儿立马给你打下来!
或者过几年侄儿打好了,你自己去挑选。”
朱常洵闻言,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夸赞还是自家大侄子对自己好。
这时朱由校看向一旁神情复杂的朱存极问道:“秦王,你以为如何?”
朱存极一愣,有些反应不过来。
但朱由检却有些不耐烦道:“秦王,皇兄问你话呢,发什么愣?
难道想一辈子赖在宗人府混吃等死?”
朱存极这才回神,赶忙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十分赞同,愿作表率!”
朱由检满意点头,朱由校笑道:“秦王深明大义,即日起恢复秦王爵位,仍在宗人府任职。”
晋王朱求桂见状也急了,赶忙道:“陛下,俺也一样!
朱家子孙与其在大明境内混吃等死,不如出去开疆拓土。
当年太祖赤手空拳打下万里江山,臣等子孙虽不及太祖,但在海外打下一小块地方,还是能做到的!”
见众人表态,朱由校一一讲述了宗室改制的细节,包括藩王产业需纳税,这本是割他们的肉,放他们的血。
但此刻福王、秦王、晋王满心想着海外封地,坐镇一方。
反倒觉得境内这点产业缴税不算什么,连天子的产业都要缴税,他们缴税也合情合理。
朱由校最后道:“既如此,接下来便由五弟与福王叔牵头,将这些事拟个条陈上报给朕,等朕批复之后,再通知各藩宗室。
对了,顺便在派人问问缅北的蜀王、河南的周王,看看他们的意思。”
朱常洵心中暗忖:自己这大侄子真是不要脸,蜀王如今已经是缅北总督,手握实权,定然双手赞成。
周王任河道总督,虽然专业不太对路,但也是大权在握,也比困在王府强多了,只要脑子没抽,绝无不会有意见。
众人起身告辞,出宫路上,朱求桂赶忙凑到朱由检身边:“信王弟,王兄久在太原,来京后一直在宗人府任职,对外边的事所知有限,你可得帮王兄参谋参谋,找片好地方,最好能帮王兄打下来。
当然王兄也不会让你白出力。”
朱由检拍着胸脯:“晋王兄太见外了,都是自家兄弟,你指哪,我就打哪!”
朱存极也凑上来,结结巴巴道:“信王弟,能不能也帮帮王兄?
王兄久在西安,对外边的事不清楚。
你领兵在外,知道的比王兄多,王兄也不会让你白出力,回头让人从西安府给你送些土特产。”
朱由检笑道:“秦王兄放心,回头我给你瞅片地方打下来,你自己经营便是。”
朱存极激动得差点哭了,原本以为爵位被废后这辈子就完了,没曾想柳暗花明,竟能成为一方“土霸王”,想想都激动。
朱常洵也拉着朱由检的手:“大侄子,可别忘了王叔!
虽说你小时候王叔没咋疼你,是王叔年轻不懂事,现在一定好好疼你,回去就让人给你送点小玩意儿。”
朱由检笑道:“王叔放心,侄儿不记仇,肯定帮你打片好地方。
不过都是朱家子孙,大家得排队来,蜀王叔开口早,侄儿得先帮他打。”
几人顿时暗骂蜀王朱至澍捷足先登,不讲武德。
几日后早朝,信王朱由检、福王朱常洵、秦王朱存极、晋王朱求桂这四位大明最有权势的藩王竟出现在朝堂上,让文武百官大为惊讶。
正常情况下,藩王绝不会出现在朝会,即便手握兵权的朱由检也极少露面,毕竟身份敏感。
随后,由宗人府大宗正朱由检、左宗正朱常洵、右宗正朱求桂及秦王朱存极联名上书,直言宗室积弊已久,请求改制。
取消奉国将军、奉国中尉两级爵位,将八等爵位改为六等爵位。
对各藩下辖爵位设定数量限制。
并愿带头统计名下产业,向朝廷缴税。
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震惊,唯有江宁知道这是自己与朱由校的安排。
朱由校先是假意拒绝,称不忍心让亲族受苦,愿自削减用度补贴国库。
几位藩王再次请求,双方“三请三辞”,朱由校甚至“痛哭流涕”,几位藩王们也“哭的稀里哗啦”。
最终,宗室改制顺利通过,户部尚书郭允厚也是激动得老泪纵横。
随后,朱由校随即下旨,由福王朱常洵牵头,信王朱由检、晋王朱求桂、秦王朱存极协助,负责宗室改制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