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京营后,江宁与朱由校道别,各自返回。
接下来几日,江宁整日留在家中陪伴家人,安享难得的闲暇时光。
数日后,朱由校携方正化匆匆到访江宁府邸,方正化手中捧着一个木盒。
步入大厅,朱由校笑着说:“江兄,经你上次提醒,朕回去后便命人重铸了几把天启剑,特意拿了一把来给你瞧瞧。”
方正化连忙递上木盒,江宁接过打开,里面赫然是一柄宝剑,与自己那把略有不同。
剑长三尺有余,剑鞘以鲨鱼皮制成,镶裹黄铜饰边。
他抽剑出鞘,寒光凛冽,手感沉实,剑身一面铭文“天启四年御赐”,另一面则刻“精忠报国”。
江宁随手挽了几个剑花,手感绝佳,显然是柄实用利器,比自己先前那把更胜一筹。
至于质量问题,他毫不担心,毕竟九族出品,必属精品。
“不错,确实是把好剑。”江宁赞道。
朱由校听了满心欢喜:“江兄若是喜欢,这把便送你了。”
江宁笑着谢道:“那便多谢陛下了。”
随后,朱由校又死皮赖脸地蹭了顿午饭才告辞。
当三把天启剑送入京营时,整个京营彻底沸腾了起来。
许木木从内官手中接过天启剑,浑身发颤,眼眶泛红。
武六义、齐恒也难掩欣喜,拔剑细看铭文,更是激动得难以自已。
未曾获得天启剑的士兵纷纷投来艳羡目光,其他各营士兵也闻讯赶来围观。
曹文诏见状笑道:“将士们,你们的努力与功绩,陛下都看在眼里。
今后想获天启剑,就得刻苦操练,在战场上多立战功!”
众士兵纷纷颔首,从此训练愈发勤勉,都盼着能早日得到一把天启剑。
朱由校得知京营的反省,暗自惊叹,一柄御赐天启剑竟能让将士如此振奋,看来今后得把控赏赐尺度,免得泛滥成灾,反倒失了分量。
…………
与此同时,从南京赶来的熊明遇和侯洵抵达京城。
望着京城的热闹繁华,二人震撼不已,他们多年前曾在京中任职,那时候虽也算繁盛,却远不及如今这般景象。
在京城转了转,听闻朝廷种种新政,二人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心中涌起一股干事创业的冲动,暗下决心此次回京定要有所作为。
由于朝廷此时已经封印,各部衙门都是暂停办公,二人只能先回府邸安顿,等年后再去报到。
侯洵回到府中,见到许久未见的儿子侯方域,看着他举手投足间尽显阳刚威武,差点认不出来,这还是印象中那个文弱书生吗?
反差实在太大了。
侯方域见父亲发愣,赶忙上前笑道:“爹,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到了,孩儿还以为得再过几日呢。”
侯洵点头回应,父子二人进屋后,他便询问起京城诸事及儿子在京营的情况。
侯方域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侯洵听后十分欣慰,原本还恼怒儿子弃文从武,没曾想他在京营已做到千户,放到外放外地可就是指挥使之职。
如今大明连年征战,武将地位飙升,五军都督府重掌兵权,已经和内阁平起平坐。
更重要的是,儿子年轻,还传言拜了江侯爷为义父,这可比自己出息多了。
聊了许久,侯洵终于问道:“儿呀,听闻你拜了忠义侯江侯爷为义父,此事当真?”
侯方域一愣,神情有些尴尬。
侯洵还以为他怕自己动怒,笑着安慰:“儿呀,想进步,拜义父,不丢人。
今后抱紧江侯爷这条大腿,想不进步都难,这是好事,爹怎会怪你?
今后咱们侯家门楣可都靠你了,为父这辈子在想进步可是难上加难,但你得好好干,争取干出个名堂!”
见父亲说得手舞足蹈,侯方域小心翼翼道:“爹,其实孩儿当初想拜江侯爷为义父,却被拒绝了,这事没成。”
侯洵如遭雷击,愣在当场,反复确认后,满脸恨铁不成钢:“你个逆子!
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把握?
你若成了江侯爷义子,能少走多少弯路?
没这靠山,你得摸爬滚打多少年才能出人头地?”
侯方域苦涩道:“爹,不是孩儿不愿意,是江侯爷死活不收啊!”
“他不收你就不拜了?”
侯洵气道,“三顾茅庐的故事还要为父再讲一遍?
别在家待着了,趁有空赶紧去江侯爷府上走动,咱们侯家的前程全靠你了!”
侯方域咬牙点头,让下人备好礼品,前往江宁府拜年。
侯洵望着儿子的背影,暗自祈祷:“儿呀,别怪爹。
爹当年和东林党人纠缠不清,如今没被清算已是万幸,想再进步难上加难。
侯家今后就靠你了,只要能抱上江侯爷大腿,别说拜义父,就是拜干爷爷也值!”
此时江宁正在家中休息,下人来报侯方域来访,并递上名帖。
江宁一看微愣,这小子许久没消息,怎么突然来拜访自己了?
本着来者是客的道理,他让人请侯方域进来。
见侯方域身后的下人抬着一堆礼品,江宁眉头微皱。
侯方域进了大厅,二话不说径直跪倒:“孩儿拜见义父!”
江宁惊得一时没反应过来,片刻后道:“侯方域,你这是做什么?
谁是你义父?
本侯早说过不收干儿子,你可不要乱叫!”
侯方域经父亲点拨,深知抱上江宁大腿的重要性,哽咽道:“义父,若孩儿有哪里做得不对,您尽管说,孩儿一定改!”
见对方如此死缠烂打,江宁也来了脾气,猛地拍桌:“本侯让你起来!”
侯方域吓得一激灵,赶忙站起,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
江宁严肃道:“侯方域,你是不是闲得没事,专门来逗本侯玩?”
“孩儿不敢!”侯方域连忙摇头。
江宁冷声道:“本侯再说最后一遍,不收义子,以前不收,以后也不会收。
你也别叫本侯义父,再敢乱叫,本侯让人送你去应天府!”
见江宁动了真怒,侯方域满脸苦涩:“末将刚才失礼,还请侯爷勿怪。”
随后仍在话里话外暗示想拜江宁为义父。
江宁见他这般死缠烂打,直接端起茶杯示意送客。
侯方域不敢多留,生怕真被送去应天府,只得失魂落魄地回家了。
江宁虽觉此事反常,却也没深究。
谁知几日后,侯方域又带着一堆礼品来访,仍执着于要拜他为义父。
这可把江宁惹火了,差点拔剑,将侯方域赶走后,他越想越不对劲,这小子在京营规规矩矩待了三年,怎么突然间如此执着拜自己为义父?
他赶忙命锦衣卫去查探缘由。
两日后,看着锦衣卫送来的情报,江宁脸色阴沉,没想到,原来竟是侯洵在背后撺掇!
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对方这是明显要缠上自己了,此事必须尽快处理,免得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节后衙门开始办公,江宁第一时间前往京营,让曹文诏集合五军营所有千户及以上将领。
曹文诏虽不明所以,仍立马照办。
不多时,几十名将领来到中军大帐,见江宁端坐帅位,曹文诏、曹变蛟分坐两旁,纷纷行礼:“末将见过侯爷、见过伯爷、见过曹将军!”
江宁示意众人免礼,待众人起身,帐内一片寂静,将领们面面相觑,不知召集他们所为何事。
江宁站起身,脸色铁青,在帐中踱步,沉声道:“诸位,这两年大明战事不断,年后恐怕还有新的大战,你们随时都有可能奔赴战场,拼命、流血、牺牲!”
众将领满脸疑惑,以为江宁要下达作战命令。
江宁却话锋一转:“可就在这紧要关头,京营里出了件奇闻怪事!
本侯也曾率军征战西南,不敢说身经百战,也算是血战沙场,却头一回遇上这种事,了不起啊,真了不起!
有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朝廷官员,在千里之外就把主意打到了本侯头上!”
他顿了顿,怒色更盛:“诸位知道,本侯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时间可谓千金难买。
可这位神通广大的官员,竟教唆他儿子来本侯府上,想拜本侯为义父,找靠山、抱大腿,让本侯关照提拔他儿子!
他把本侯当什么?
菜市场卖菜的不成?
还想讨价还价?
他奶奶的,竟敢把主意打到本侯头上,把后门走到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
侯方域浑身发抖,脸色惨白,冷汗直冒,他听得明明白白,江宁说的就是自己,心中叫苦不迭。
江宁接着道:“这位官员的儿子何许人也,原本是国子监太学生,后来弃笔从戎入了京营,倒也还算优秀,立过些战功,升了千户,眼下就在五军三卫某千户所任职!
本侯不管他是高官之子还是公侯子弟,谁要是敢把后门走到本侯这里,本侯偏要他的儿子在战场上第一个冲锋在前,与敌军血战到底!”
众将领赶忙表态:“侯爷放心,末将等必遵军法,为大明血战到底!”
唯独侯方域,早已浑身瘫软,若不是身旁有人扶着,怕是早已摔倒在地。
江宁猛地拍桌:“散会!”
随后径直离开京营,返回五军都督府。
江宁走后,众人都看向瘫软的侯方域,神情复杂,有同情,也有鄙夷,更多的则是愤怒。
曹文诏、曹变蛟叔侄虽未言语,眼中却满是不屑,如今京营治军严谨,想要晋升全凭战功,竟有人想走这种歪门邪道,实在让人不齿。
江宁回到五军都督府,找来张维贤、陈策、沈有容几人开始商议。
如今赵率教在缅北,满桂、何可纲在河套,秦良玉和邓文明在北方编练新军,京营只剩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二人坐镇。
孙传庭又在朝鲜平壤驻守,得给京营添些人手了。
随后,江宁下令调缅北作战的卢象升、马祥麟回京城,又从陕西榆林卫调参将尤世威入京任职。
陈策、沈有容也对尤世威十分看好,他与驻守沈阳的尤世功是亲兄弟,还有个兄弟尤世禄,三人出身武将世家,骁勇善战,在边关颇有威名。
尤世功前些年被调往辽东,屡立战功,受熊蛮子和洪老九九重用。
剩下的尤世威与尤世禄分别在延绥镇、榆林卫任职。
更重要的是,江宁知道尤氏三兄弟不仅骁勇善战,更是忠心耿耿。
在原本的历史上,三人都为大明血战而死,尤世威更是带兵与李自成血战数场,打得对方损兵折将,若非旧病复发,不能理事,李自成还真不是尤世威的对手。
几人签下公文,盖好印信,让人送入皇宫请朱由校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