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确立储君这事上,杨安最近也一直在思索。
因为他也不清楚,登基之初就册封太子,对太子来说,究竟是好还是坏?
毕竟太子可是一个高危职业,历朝历代的太子,也都很少能顺利登基。
但为了稳固国本,安定民心,他却也只能先行册封储君,至于说太子的安危,大不了自己以后多注意一些就是。
总归杨安自己相信,他绝不会在储君问题上被人挑拨。
“哈哈哈,陛下能在登基之初便确定太子人选,这对我大隋江山来说,肯定是大好事,臣等又岂会反对?”
而杨雄,房玄龄,李靖等一众臣子,在听了杨安这话后,也都哈哈大笑回道。
甚至就连早就在等着这一日的长孙无忌,虽然没有说话,但却也一直在盯着杨安,希望杨安能赶紧下诏。
“好,很好,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那朕就继续公布诏书了。”
“黄德。”
杨安也这才微微一笑,目光看向了黄德。
“诺,陛下。”
黄德领命,没多久便又拿出了一份诏书,对众人朗声宣读:“帝敕曰,朕君临四海,统御万邦,惟治世之隆,必资内辅,家国之兴,端赖坤仪。”
“后宫有妇长孙氏,秀外慧中,温贤德秉,幼承礼训,长守闺范,睦于嫔御,誉满宫闱。”
“今朕初登大位,询于群臣,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以长孙氏为皇后,正位中宫,钦此。”
黄德将这道诏书刚刚宣读完,一直都在乾阳殿外等着的长孙无垢,立刻便走了进来,对杨安恭敬跪拜道:“臣妾,谢陛下恩典。”
“嗯,免礼吧。”
“希望你能勤修妇德,辅助于朕,协理六宫,母仪天下,莫要让朕失望。”
杨安微微一笑说道。
“还请陛下放心,臣妾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长孙无垢重重应下,杨安点了点头,当即对黄德吩咐:“取皇后翟衣以及凤冠,让人带皇后前往偏殿更衣。”
“诺,陛下。”
黄德应声,仅仅只一会,就让人拿来了皇后专属的翟衣与凤冠,派遣几名宫女带着长孙无垢前往偏殿更衣了。
而杨安与满朝文武,则是耐心等着。
直至长孙无垢更换好了礼服,重新回到乾阳殿,满朝文武才恭敬道:“臣等参见皇后娘娘。”
“嗯,众卿都免礼吧。”
长孙无垢嗯了声,虽然早就知晓今日会被册封为皇后,但当她真的成了皇后,却还是有些拘谨。
甚至就连杨安见她如此,也咧嘴笑了笑,随后对长孙无垢说:“今日乃是朕初登大位,况且所宣布诏书,也与宫中琐事有关。”
“皇后就与朕一起听听吧,不过仅此一次,以后皇后可就不能随意进入乾阳殿了。”
“臣妾明白,臣妾谢陛下恩典。”
长孙无垢颔首,杨安嗯了声,示意长孙无垢坐在他身边后,这才对朝臣继续道:“刚才册封的是皇后,接下来咱们册封太子。”
“不过鉴于太子如今年龄还小,此次朕便只公布诏书。”
“至于太子的册封大典,等太子八岁之时再举行,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安肯定不会像杨广那样,分明册封儿子为太子,却还得找人替代。
故此这会,他打算将太子的册封典礼延后。
对于杨安的提议,朝臣们也能理解,所以听杨安如此说,他们也没在此事上过多纠缠,只是商议了番,确定这样做也不违背礼法后,他们便纷纷回应:“臣等没有异议。”
“嗯,没有异议就好,既然没有异议,此事就这样定了。”
“黄德,先行宣布诏书。”
杨安嗯了声,示意黄德宣布诏书以后,他便与长孙无垢一起坐在垂拱之上看着了。
而黄德,也在收到了杨安的指示后,很快就把杨安册封嫡长子杨煜为太子的诏书,给宣读了一遍。
等宣读完了这道诏书,杨安才淡淡看了朝臣们一眼,然后笑道:“好了,接下来就是妃嫔,亲王,以及功臣的册封了。”
“功臣人数较多,咱们就放在最后,朕先册封妃嫔以及亲王。”
“妃嫔这块,相信诸位也清楚,早在太上皇在位之时,朝廷就已经取消贵妃人数的限制。”
“故而这次,朕决定册封七位贵妃。”
说完这话,杨安便对黄德吩咐:“继续。”
“诺,陛下。”
黄德应声,立刻就又拿出了一份诏书,对满朝文武大声道:“帝敕曰,朕初登大位,纲常待定,宫闱当安,特此加封宫妇来氏为德妃,其子杨吉改封秦王,其女杨乐改封咸宁公主。”
“加封宫妇郑氏为柔妃,其子改封楚王;太原王氏嫡女王姝擢升惠妃,其子改封韩王;王世充之女王丽琼擢升明妃,其子改封赵王。”
“加封新罗公主金德曼为顺妃,其子改封鲁王;宫妇霍氏为珍妃,其子改封越王。”
“另外,宫妇令狐氏虽然未曾有子嗣诞下,但其德性甚佳,故此也擢升至贵妃,加封宁妃。”
“至于其他诸如李氏,元氏,高氏等女,品阶尽皆擢升一级,子嗣由内阁以郡王规制另行册封,钦此。”
杨安的这道诏书一出,来瑛,郑观音,王姝,王丽琼等被册封了贵妃的妃嫔,也都立刻进入乾阳殿中,对杨安恭敬行礼:“臣妾谢过陛下。”
郑观音为杨安生下的庶长子,今年还不到三岁的杨拓,更是奶声奶气道:“儿臣谢过父皇。”
小家伙说着居然还真向杨安躬身行了一礼,只可惜他终究还是年龄太小了,才一弯腰,人就已经噗通一下栽倒在了地上,惹的满朝文武哈哈大笑,杨安也有些忍俊不禁,随后才笑道:“都免礼吧。”
“谢陛下。”
众女整齐回应,杨安这才示意她们退下,然后将目光扫过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秦琼,尉迟恭等人,进而对满朝文武笑眯眯道:“朕的家事处理完了,接下来该处理国事,册封功臣了。”
“众卿以为,我大隋向外扩张这些年,何人当居首功?”
“又或者说,你们觉得朕该率先册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