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请嗣皇帝陛下前往太庙祭祖告天。”
礼部尚书裴仁基话音刚落,包括杨雄,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在内的满朝文武,立刻就对杨安恭敬说道,使得杨安也微微颔首,这才淡淡道:“嗯,那就前往太庙。”
这话说完,他便率先乘坐龙辇,向着太庙赶去了。
而裴仁基他们,也在杨安走了后,立刻就紧紧跟了上去。
杨广一朝的太庙位于洛阳皇宫南边,周围尽皆都是官府衙署,平日里此地很少让百姓靠近,但今日的太庙周围,却早就对外开放了,洛阳城以及周围的百姓,这会也都老早在这等着了。
故此刚刚看见杨安的仪仗队出宫,街道两侧的百姓立刻就纷纷跪下道:“参见嗣皇帝陛下。”
对此,杨安也只是微微一笑,示意百姓们起身后,就继续向着太庙赶去了。
才一赶到太庙,早就已经在这等着,并且负责维持秩序的左右御卫士卒,以及钦天监的众多臣子,还有大隋皇室的一些成员,顿时便与先前的百姓一样,立刻跪下行礼:“参见嗣皇帝陛下。”
甚至就连齐王,南阳公主,安阳公主,王长青,程咬金这些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不过对于他们,杨安却并未搭理,而是示意宫人停下步辇后,顿时就率领群臣,一起向着太庙入口走去了。
等到了太庙入口,礼部尚书裴仁基才再次对杨安恭敬道:“嗣皇帝陛下,可以宣读祭文了。”
“嗯。”
杨安嗯了声,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太监黄德,黄德立刻就把已经准备好的祭文拿了出来。
杨安也这才将祭文交给房玄龄,对其道:“玄龄,此祭文就由你来宣读。”
“诺,嗣皇帝陛下。”
房玄龄领命,稍微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打开祭文,朗声道:“新皇元年正月十八,嗣皇帝杨铭,敬告列祖列宗。”
“昔我先祖,肇兴鸿业,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以雄才大略,开创不世之基业。”
“凭仁心以爱民,施德政以治世,开疆拓土,泽被四方。”
“先皇承祖宗之基业,继往开来,御临天下,征西域,灭突厥,定辽东,一统四海。”
“如今先皇年迈,特此禅位于朕。”
“朕虽不才,忝承大统,但亦有夙夜勤政,体恤天下黎民之心。”
“伏愿列祖列宗,在天有灵,护佑我大隋江山稳固,国祚绵延,护佑我万民康泰,丰衣足食,护佑我百官贤良,政通人和。”
“朕必恪尽职守,励精图治,延续祖宗之仁德,效仿先贤之慈爱,兴社稷之运,家国之传。”
房玄龄话音刚落,太庙外面的一众官吏,以及杨安本人,立刻便恭敬对着太庙跪拜了下来。
而礼部的那些官员,也很快就让人献上了太牢九鼎。
同一时间,早就被安排在这里的礼部一百二十八名乐师们,也立刻便分成两个阵营,载歌载舞,跳起了太庙祭祖告天的文德之舞与武功之舞。
歌舞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至一个时辰后,两曲乐舞结束,礼部尚书裴仁基才再次走了出来,对着杨安恭敬道:“嗣皇帝陛下,该附庙了。”
“焚金箔谱碟以告先祖,如此之后,您便是名正言顺的大隋新君。”
“嗯,朕明白。”
杨安嗯了声,目光扫了黄德一眼,黄德立刻就让人把准备好的金箔谍谱拿了出来,杨安也这才在礼部尚书的陪同下走进太庙,对着太庙里的众多灵位一一祭拜。
直至祭拜过后,杨安才跪在太庙之中,将用来告慰先祖的金箔谍谱缓缓焚毁。
杨安烧的很慢,但金箔谍谱刚刚燃烧的瞬间,礼部尚书裴仁基就立刻恭敬跪在地上,对杨安大声道:“臣参见皇帝陛下。”
“臣等参见皇帝陛下。”
甚至就连太庙之外的朝臣,以及皇室宗亲,此时也都立即跪了下来。
至于原因,正如裴仁基先前所说那般,焚过金箔谍谱以后,就意味着杨安的皇帝之位,得到了列祖列宗以及上天的认可。
这一点,杨安自己也清楚,故此在听到众人跪拜后,他这才缓缓起身,目光看向了众人,平静道:“众位爱卿平身。”
“谢皇帝陛下。”
所有朝臣齐齐行礼,杨安满意嗯了声,等他们都起来后,他才又一次看向了礼部尚书裴仁基,虽然没有说话,但裴仁基却也明白杨安的意思,当即恭敬道:“陛下, 接下来是乾阳殿正位,宣布年号,确定皇后人选,册封亲王以及功臣。”
“嗯,既然如此,那就回宫吧。”
杨安嗯了声,说完这话,就率先向着皇宫返回了。
“陛下回宫。”
而礼部尚书裴仁基,也立刻大声喊道,没多久,便带着满朝文武一起返回了。
刚刚返回皇宫,还没等他们进入宫门呢,早就已经在这里等着的长孙无垢,来瑛,王姝,郑观音,李秀宁等一众女眷,以及杨安的那些子嗣,也都纷纷跪了下来,恭敬道:“参见皇帝陛下。”
宫门处的禁军,更是立刻就大声呼喊:“大兴,大兴,大兴。”
这是大隋朝廷的祖制,寓意不能忘本。
对此,杨安自己也清楚,所以他也只是嗯了声,示意众人起身后,很快就与朝臣们一起返回了乾阳殿。
回到乾阳殿,站在了那象征着帝王皇权的垂拱上,杨安还未说话,杨雄,房玄龄,李靖他们,就立刻率领群臣再次行礼:“臣等参见皇帝陛下,恭贺皇帝陛下荣登大位。”
“恭贺皇帝陛下荣登大位。”
“恭贺皇帝陛下荣登大位。”
朝臣们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响起,听的杨安也有些激动。
但就算这,他却还是强忍着心中的喜悦,平静道:“嗯,都起来吧。”
“谢皇帝陛下。”
杨雄他们应声起身,杨安这才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眼,然后淡淡道:“相信各位爱卿应该都很好奇,朕的年号会是甚?”
“呵呵,这个,臣等还真有些好奇。”
顿时,杨雄,房玄龄他们尴尬笑笑,就连其他朝臣,此时也有同样的想法。
只有早就已经知道了杨安年号的长孙无垢,站在乾阳殿外微微一笑,始终一言不发。
“嗯,既然众位爱卿都好奇,那朕也就不拐弯抹角了。”
“黄德,公布朕的第一道诏书。”
见众人都是如此神色,杨安这才微微一笑,然后对身边黄德吩咐。
“诺,陛下。”
黄德领命,立刻就让人拿出了杨安的第一道诏书,朗声道:“朕承昊天之眷命,沐浴诸圣之洪休,君临万邦,统御兆民。”
“自践祚以来,夙夜兢兢,未敢稍怠,常思以兴社稷,安黎民,守疆土之法。”
“今国运初兴,万象待新,旧章已焕,时势俱新。”
“为彰皇恩之浩荡,昭天命之苍茫,朕特此钦定新元,自即日起,改元永枢。”
“新元当有新政,朕将整顿吏治,完善科举,选贤任能,劝课农桑,与民休息,使百官恪尽职守,百姓安居乐业。”
“对内,承祖宗之遗志,对外,护我大隋子民安宁。”
“望我臣民,咸知朕意,与朕一起安黎民,兴社稷,使我大隋百姓不受战乱影响,不受饥饿所扰,君臣同心,共创盛世。”
“永枢元年,正月十八。”
杨安的这道圣旨刚刚宣读完毕,满朝文武立刻恭敬跪拜:“还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定不负陛下厚望,与陛下一起造福苍生,为我大隋之强大殚精竭虑,至死不悔。”
杨雄与裴矩更是对视一眼,暗道终究还是新皇睿智。
因为杨安的这个年号,虽然只有区区两个字,但却与汉昭帝的年号始元一样,都是属于那种寓意拨乱反正的年号。
也就是说,杨安是有意想要废除杨广在位时的一些不合适政策。
这对天下百姓来说,肯定是好事。
而杨安,听众人如此说,也这才满意笑笑,淡淡道:“嗯,朕也相信众位爱卿能与朕一起同心同德,为百姓安宁谋福祉。”
“既如此,那就公布朕的第二道诏令,册封皇后以及国之储君。”
“诸卿可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