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雄英的授意之下,大明军队接受了赤松义则的投降。
‘本城’之中的一处府邸,这府邸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装潢的十分雅致,木质建筑和仿唐的风格,让这建筑多了几分异样的韵味儿。
大厅之中,常茂正在饶有兴趣的看着屏风上的字画,手里还端着一个茶盏,不过喝了一口过后,便立刻将茶水吐了出来。
娘的,陈的!
这日本北朝是真的穷啊,连茶叶都是陈的。
正在心里吐槽的时候,一个个头不高的倭人,低着头弯着身子,像个狗似的,站在了门口,正是赤松义则,用着汉话说道:“末将参见郑国公!”
常茂看过去,见这日本人身份转变的还挺快,这么快就叫上末将了,不过这人刚刚得了一个三备卫指挥使的名头,称呼末将也倒是说的过去。
“义则,站在门外干什么,进来吧!”
“是,国公爷!”赤松义则大喜,连忙扭动着身躯,挪到了屋子里,拱手问道:“国公爷,不知道,您唤末将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小人的吗!”
他脸上堆满了谄媚,仿佛能为常茂办事儿,那是天大的恩宠一般。
常茂看着这人识趣儿的样子,心里对朱雄英十分佩服,这日本人还真是这样,你敬着他,他就要蹬鼻子上脸,你给他一巴掌,他乖得跟绵羊一样。
“到不是什么大事儿,你以前不是跟着足利义满混的吗!现在,你回你们的京都一趟,劝劝你昔日的主子,看他愿不愿意投降大明!如果劝降成功了,那这就是大功一件啊!”
常茂的话传到了赤松义则的耳朵里,赤松义则面露难色,显然,他并不知道足利义满会不会投降,而且,他刚刚背叛足利义满,再回去,说不准就会被砍了,这些因素,让他十分的犹豫。
“国公爷,这...”
常茂目光一凛,说道:“怎么,你不愿意!”
赤松义则心里直打鼓,硬着头皮说道:“哪里哪里,末将只是想问什么时候出发!”
“自然是越快越好!”
赤松义则点了点头,郑重的说道:“那末将这就出发,定然劝足利义满来降!”
常茂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冷笑了两声。之所以让这人去劝降,就因为这人是最好的人选,他作为足利义满的心腹,他的意见,一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足利义满。
之所以劝降足利义满,是给现存的日本贵族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投降就可以活命。大明治理日本的时候,也少不了这些当地的家族,参与治理,并不能把这些人都杀光了。
足利义满作为日本北朝的核心,如果他能投降,这对于下一步,治理日本,将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不过,若是足利义满不同意,那只能打,将足利氏,在日本除名。
事情怎么发展,都会对大明有利。
不过在,赤松义则劝降足利义满的这段时间,大明并没有停止进军,东西两侧同时开进,这对于足利义满来说,压力山大。
特别是东路军,几乎已经兵临京都城下了,这时候,如果再不投降,那就没有投降的机会了,只有做囚犯的机会。
于是足利义满果断的提出了投降,甚至都没有纠结具体的谈判条件,但他认为,他所得到的待遇,一定是要比赤松义则要高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雄英作为大明太子,亲自接见了他。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足利义满?”朱雄英坐在大帐之中的主位上,一身光鲜铠甲,明亮逼人。
足利义满匍匐在地上,对朱雄英五体投地,恭恭敬敬的说道:“回天朝大明太子的话,小人就是足利义满,殿下面前,不敢当大名鼎鼎!”
“足利义满,早知今日,当初还向我大明投毒天花吗!”朱雄英质问道,话语之中颇有威势,搭配这帐中高大魁梧的将领,就算是足利义满,也有些心里打怵。
他跪在地上,努力的让自己平静下来,说道:“殿下容禀,天花之事,我日本是被人给骗了,这占城来的制山挐提出的主意,我日本方面,只是配合了他一下,此事我日本国也是受到他的欺骗啊!”
“这多年以来,尽管天朝并不承认我们为日本正统,可我们一直仰慕中国文化,本本分分,我们这是受到了制山挐的欺骗啊,望殿下明察!”
朱雄英敲了敲帅案,发出来的沉闷声音,让足利义满闭上了嘴。朱雄英说道:“孤自然知道,不过此事毕竟是你日本国实施的,这点无可否认,今我天朝将日本纳入大明,沐浴天朝文化。”
“你虽然投降,但仍然无法赎清你的罪孽。你,传令日本各部,全部归顺大明,不从者,屠城灭族。将此事办好了,孤可以给你些差事做做!”
足利义满磕了三个响头,郑重的说道:“殿下,放心,我这就让他们都投降!”
“等等!”
朱雄英叫住了正要起身的足利义满,说道:“你们的所谓天皇,还在京都吧!”
足利义满点了点头,这是自然,虽然现在的天皇没有什么实权,不过,还是好生供养,接受一些名誉上的礼节。
这天皇虽然不管事儿,但还是日本的精神象征。
现在的日本天皇是后小松天皇,这人五岁就成为了天皇,十分类似于汉献帝,自小就没有权利,现在的后小松天皇,只有十四岁,算起来与朱允炆同龄。
足利义满是投降了,但日本名义上的最高君主还没有投降,还是要去走一遍流程,将此事规范下来。
就在十一月二十日的这天,随着足利义满的投降,京都落入了明军的手中,东西两路军,也在京都集合了起来。
土御门东洞院殿,这是日本北朝天皇的居所,就紧邻足利义满的室町殿,两个殿宇连在一起,还是有几分的气魄的。
不过,居住在其中的人,现在却没有这般气魄了,明军组织了一场受降仪式,将明军中有头有脸的,还有日本方面有头有脸的,都请在一个大桌子上,共同签署,日本投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