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城的城墙在激烈的战斗中轰然倒塌,碎成无数块砖石,扬起漫天的尘土。城中的小半城区已经化为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在这个仙武大唐的世界里,修行体系达到了极致的增强,但城防和科技的发展却远远落后。
这导致了战争的损耗规模变得更为巨大,无数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无数的财富就此湮灭。
安南的冬季总是被浓雾笼罩,气候湿热异常。
临近过年,本该是一片严寒的景象,但此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湿冷的寒意,仿佛能穿透骨髓。
尤其是在战乱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辽东的士兵们大多难以适应这样的气候,他们来自寒冷干燥的北方,如今置身于这湿热的环境中,颇感不适。
城外,仅仅一个照面,赵德统帅的残军就如秋风扫落叶般被清理一空。
大军如潮水般涌入交趾城,成功地接管了城防。
段尘也第二次来到了这座曾经熟悉的城池,目光落在了张俊身上。
“剩下的就交给我们吧。”段尘的声音平静。
到了这种层次的战争,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军队冲突,而是两个王朝的精锐甚至是史诗级的超精锐之间的生死较量。
安南在这里,根本无法插手。甚至从一开始,在华夏各大秘境中体系最强的仙武大唐安南国,在辽国的设定中也仅仅是辅助生产的附属而已。
“我明白了。”张俊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开始安排人手收拾城内的残局。
士兵们忙碌地清理着街道上的废墟和尸体,同时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通道,以便远征军搭建军营和疏通后勤。
前线的安南军也与支援的王涛等人进行了调防,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短短几个时辰,就在远征军支援的瞬间,原本混乱不堪的战场变得格外清晰。
双方的军队泾渭分明,各自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仿佛回到了最初的边界。
然而这场战争,却并非会轻易的按下暂停键。
·····
大唐长安前线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宫廷的宁静。每一道传音都带着紧张,将前线的战火传递到了宫内。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看着眼前的使者,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你是说,我们在安南的象兵,仅仅一个照面就被全歼?”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地点点头,再次确认道:“陛下,多方验证之下,恐怕消息属实。至少此次那华夏来援的近十万军队,都是超精锐。”
前线的消息刚刚传来时,长孙无忌也和李世民一样,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但经过多次核实和验证,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此次前来的远征军,至少是十万的超精锐,这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超精锐?”李世民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丝迟疑。在仙武大唐的体系之下,军队的修行主要是武道。
所谓的精锐,便是全员武道三阶以上,又有武道四阶的核心部队,加之六阶武师统领便足矣。这样的精锐,放到隋末乱世,足以称得上是强军,当年杨广三征高丽,百万大军当中如此精锐不过三十万。
然而,如今的大唐已经今非昔比。隋末乱世之后,灵气复苏,体系创新不断,惊才绝艳者辈出。李世民这位霸主的出世,更是让大唐的国力如日中天。
贞观二十年,大唐国力持续上升,国家灭东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征服西域,平定吐蕃,亲征高句丽。
多年的征战下来,大唐不仅没有损耗国力,反而实力越发强劲。
北方的良马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上,为大唐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机动性;
高丽的精铁打造出锋利的兵器,让大唐的士兵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南越的巨木建造出坚固的城墙和战舰,形成大唐最严密的城防;
吐蕃的猛兽成为了大唐军队的伙伴,效仿辽东构建异兽骏图;
河西的马场培育出优秀的战马,让中原再无缺战马的困境。
天下资源如百川归海般汇聚于大唐,天下英才亦如众星捧月般效忠于大唐。
如今各地守军严阵以待,精锐之师集结上百万,国内堪称超精锐者,有玄甲军、陌刀军、都护军、羽林军、虎贲军,以及近来集结各大仙门弟子所组建的仙人军等。
这些皆是能够凝聚大军阵,形成战魂的超精锐部队,数量达数十万之众。
单就体系而言,大唐或许稍逊一筹,但在传奇级框架之下,初唐已然将国家的军事实力发挥到了极致,正处于最为辉煌的顶峰时期。
李世民心中明了,若仅是精锐军团之间的碰撞,那顶多算是地方性质的叛乱。然而,若是要出动超精锐,且规模超过十万,那无疑便是国战了。
“李孝恭撤回来了吗?”李世民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回陛下,已经撤出安南,当下在边境驻扎。”一名侍从跪地答道。
“好,命令他们不得轻举妄动,等待玄甲军南下支援。”李世民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下令之后,他缓缓从龙椅上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出大殿外。
夕阳如血,被浮云遮蔽,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残酷。“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但李世民在长安,李世民就是这大唐最耀眼的太阳,只要他在,一切的浮云都难以遮盖那遥远的太阳,长安城也永远是唐人最为骄傲的都城。
“诏,羽林军、虎贲军、仙门军集结,李靖、程咬金、侯君集入殿。”
李世民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是!”随着宫人离去的背影,伺候在身旁的长孙无忌深知,李世民去意已决。此次安南之战,大唐皇帝将再次亲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