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又是 10 日流逝而去。
后方的骑兵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围攻着玄甲军,攻势愈发凶猛,要将这支精锐之师彻底吞噬。
终于,玄甲军败下阵来,上万士兵被俘获,秦琼等将领也未能幸免。
他们本欲以死明志,但吕布等猛将自然有办法让他们的性命得以保全。
毕竟,这些将领可是与李世民谈判的重要筹码,怎能轻易让他们殒命呢?
而在前方,李靖依旧稳如泰山,他率领着大军有条不紊地每日撤退百里。
十日的时间里,他们有序地完成了撤离任务。
李靖的军队缓缓而来,与敌军交锋后又缓缓离去,整个过程平静而有序。
他们所带来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损伤,杀伤的敌军数量也并不多,但却能在辽东大军的重重围攻下安然无恙地撤离。
这场战斗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全歼敌人的辉煌,也没有全军覆没的悲壮。
然而,越是如此,段尘对李靖越是钦佩不已,甚至到了最后,他御驾亲征。7,多次亲自率领骑兵冲锋陷阵,企图俘虏李靖,,却都遭失败。
此时,后方的援军如汹涌的波涛般涌上前来,大唐数十万超精锐在李世民的精心调度下,全部聚集在南境,由李靖统一指挥。
三十万超精锐,再加上岭南的三十万精锐,李靖直接掌控的大军规模达到了五十万之众,一条巨龙横贯大唐南境。
他们的阵型从最初的绵延近百里,逐渐扩展到后来的五百里,其规模之浩大,令人震撼。
如此众多的大军,在李靖的统帅下,竟然能够做到整齐划一的军阵,这是段尘自愧不如的。
就连精通阵法的法正看到这一幕,也不禁感叹自己的能力有所不及。
安南的天空又一次被浓雾和细雨笼罩,一层神秘的面纱,隔绝了天地之间的联系。
这朦胧的雾气,似乎是这个世界对即将离去的安南最后的惋惜,它静静地弥漫着,诉说着无尽的哀伤。
安南,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冬季本应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但此刻却依然绿树如茵,郁郁葱葱。
从交趾通往大唐的道路并不算崎岖难行,然而,为了加强对安南的掌控,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
可最终,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便宜了段尘。
“陛下,俘虏已经清点完毕,如今都被关押在安南郊外的大营中。”
法正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过来,向段尘禀报。
这些天,经过激烈的战斗,李世民率领的精锐大军,包括程咬金、侯君集、秦琼、尉迟敬德等猛将,皆已成为阶下囚。
段尘凝视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不禁想起自己,也许在某一天,强大的大辽也会遭遇来自更高维度的挑战。
到那时,他们是否还能坚守下去呢?这个念头让他心生忧虑。
法正似乎看穿了段尘的心思,他轻声说道:“陛下,此战并非大唐实力不济,实在是情报不明所致。若是大战之前,大唐能够谨慎地探查我军情况,将主力全部集结于岭南,在李靖的率领下稳步推进,或许我三十万精锐也难以迅速攻克,取得如此战果。”
法正的分析一针见血,他清楚地看到,从一开始,李世民就对辽东的实力和兵力认知不足。
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两个世界的交流毕竟有限,而且大唐长期封闭在秘境之中,对华夏的了解都少之又少,更别提辽国了。
如果不是李靖提议谨慎行事,恐怕大军刚刚围城,就可能会被反包围。
如此一来,段尘也不必派遣三十万精锐,十万足矣。
段尘默默地叹了口气,心中的惋惜愈发浓烈。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诸多因素,而情报的准确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剩下的,就是要好好安抚这些俘虏,为接下来与大唐的谈判做好准备。
时间快到了,段尘也该回去,此战大唐损失惨重,显然是需要给个说法。
又是三日过去。
交趾内外的紧张气氛骤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敞开的大门和迎接大唐使者的热烈场景。
营帐内,魏征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入,他的神情恭谨而庄重,行礼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条件:“安南之地大唐可以放弃,只恳请辽国释放众将士,自此之后,我两国和平共处。”
魏征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憋屈,大唐自建国以来,即使是渭水之盟,也未曾如此忍辱负重。
然而,他心中明白,这场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段尘赐座后,法正上前一步,他的声音冰冷而坚定:“此战,我辽国先后俘虏唐军近 4 万超精锐,更有四位唐国大将,如此丰硕的战果,难道仅仅一句和平共处就能轻易放弃吗?”
魏征听后,心中一沉,他深知辽国绝不会如此轻易地善罢甘休。
接下来,他和法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种威胁、举例纷纷涌上心头,但辽国却软硬不吃,他们所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到了后来,魏征终于还是说出了条件:“我大唐愿意赔偿辽国价值百万钱的宝物和资源,以求换取将士们的归来。”
段尘只是摇头,没有给予任何回应。魏征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咬了咬牙,又说道:“在此条件下,我大唐愿意尊辽国为兄长之国,等待蓝星,友好共处,纳贡献礼,共抗战事。”
这个条件已经算得上是极为屈辱,但魏征和李世民都明白,所谓的纳贡求和不过是权宜之计,只有那些真正的精锐和名将,才是值得珍惜的财富。
“不必!”段尘再次摇头,态度依旧坚决,没有丝毫妥协的迹象。
魏征的心中涌起一股绝望,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重压所笼罩。不知是恐惧,还是激愤,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
“那不知辽东究竟想要什么?”魏征终于忍不住让辽东提出条件,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说完这句话,他感觉自己的心中仿佛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让他无法呼吸。
“我们不要什么,只要大唐一人足矣。”
段尘说罢,魏征猛然抬头,对着段尘怒目圆睁,仅仅片刻,他便想到此人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