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港岛的各大报摊。
晨曦微露,阳光刚刚透下来,油墨气息便已经率先在港岛街巷弥漫。
今天各大报纸的份量可以说是格外的沉,几乎所有的头版头条都再次被同一个名字给占据,那便是很多天没上热点报道的置地集团新任董事会主席“小林天望”。
《星岛日报》很吃霍家的商业广告,所以一向和小林天望是不对付的,但是今天的标题却是难得的对其带着商业上的惊叹:《杀价15%!小林生再创神迹大陆建材让步空前》。
内容自然就在盛赞林火旺的谈判手腕无比精准的切入,竟然还能在已达成协议基础上再砍15%价格空间,简直可以说是堪称“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
文末甚至还艳羡的指出,小林天望的这一刀让置地集团“居者有其屋”的首期项目成本大大减少,盈利的空间与可行性不再是奢望。
《明报》的报道也是带着探究的正面赞扬:《小林生“二次压价”显奇效港岛廉居梦近在咫尺》。
文中详细分析了这15%降价的难度之大,强调这不仅考验的是魄力与策略,更需要强大的口才与辩思,才能说服大陆方面。
金庸更是亲自撰写了短评:“商机与民意交织,小林生深谙借力打力之道,此役非仅商务之功,亦是人心所向的胜利。”
《东方日报》这个黑小林天望最多的报纸,也不愧现在港岛第一大日报。
它的标题则是更具情绪化:《15%!小林生为港人再争口福利,大陆不得不低头!》。
和标题一样,内容也是极力渲染谈判激烈,一方面塑造出小林天望“为民请命”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悄然地把小林天望和大陆对立了起来,显然是时刻都不忘挑事。
字里行间都满是对大陆被迫让步的“扬眉吐气”,高声宣称这是小林生建立在港岛绝对威望的关键一步。
而最引人瞩目的,却是左派报纸对于此事的态度。
《大公报》头版的通栏标题十分的醒目:《血浓于水!为圆港人安居梦大陆忍痛再让利15%》。
文中言语十分自然地将大陆的降价,诠释为对港岛同胞的深切关怀之情。
“港岛的稳定繁荣,同胞的安居乐业,是高于一切的价值考量。小林生架起的这一座桥梁,让骨肉亲情的温度,实实在在转化为港人脚下的瓦片砖石。而大陆方面对于这份血浓于水的支持,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在《大公报》的语言艺术当中,小林天望又成了传递“深情厚谊”的关键桥梁。
《文汇报》的标题则是更加的简洁有力:《十五个百分点,让出的是同胞情》。
大的基调与《大公报》类似,将商业谈判结果直接升华为大陆对港岛底层的人道关怀。
反复强调“血浓于水”是基石,小林天望是最成功的执行者与见证者。
而在这些报纸的反复渲染下,街头巷尾的港岛普通百姓,也是沸腾无比了起来。
深水埗逼仄的唐楼里。
老搬运工陈伯,颤巍巍拿着《星岛日报》。他那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报道里那几个关键数字。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放下报纸,默默走进里间。
摸索着从床底,慢慢地拖出沉甸甸的铁皮饼干罐。
哗啦啦一阵响,里面倒出来的是大半罐积攒多年的港币硬币和纸钞。
然后,他一枚枚、一张张仔细数,那布满老茧的手指甚至有些抖。
数到七万多的时候,他便停了下来。
原先那布满愁云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希望光亮来。
他笑着对着门口玩耍的孙子喃喃:“阿华,再加把劲……过两年,阿公……阿公可能真的就能给你爸妈换个有厕所的小单位……”
他一生都在为“有个自己的窝”挣扎,却随着港岛的房价高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
谁能想到,今天一大早,这个漂浮似白云的梦又被人给勾了下来,马上就要触手可及了。
湾仔茶餐厅里,比往常更加的人声鼎沸。
水台师傅阿强那叫一个唾沫横飞,啪的一下将报纸拍在桌上:“嘿!看到没?小林先是真的为咱们港岛的老百姓做事啊!报纸写得明明白白,十五个百分点啊!这可就是真金白银省下来的!居屋计划这一下是真的能落实了。”
他说完之后,便猛地灌口透心凉的冻柠茶,然后痛下决心。
从口袋摸出半包皱巴巴的“万宝路”香烟,啪地拍在桌上,信誓旦旦地说道:“老板!这包烟就送你了!从今天起,我阿强戒烟!戒酒!要把所有钱都存起来!为了买房子!以后宵夜,大家吃什么都不用算我!”
旁边的一名熟客不相信地哄笑道:“戒烟戒酒?强哥,你舍得吗?开玩笑的吧?”
阿强则是涨红了脸,梗着脖子十分认真地说道:“开玩笑?你看小林生做事像是开玩笑吗?以前我是心灰意冷,觉得存钱有什么用!存到死都买不到一块砖!现在呢?小林生帮我们把最大的山搬走了!自己再不努力,活该一辈子住鸽子笼!我阿强说到做到!这辈子一定会存够钱买上居屋的,”
油麻地狭窄的劏房内。
这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挤在只能勉强放一张床的小隔间里。
妻子拿着《大公报》,眼中是泪光闪闪地叹道:“‘血浓于水’……以前报纸上这么说,感觉好空,是套话。现在看来,好真实……阿伟,我们省一省,明年,可能真的够居屋的首期了……”
丈夫阿伟盯着报纸上的关于第一批居屋的信息——五百尺小户型、最快数月后首批交付。
他用力点了点头,搂紧了妻子。
此刻港岛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底层百姓们,共同燃起了一个梦,一个居屋梦。
而这些消息,也同样震动着港岛处于金字塔尖的那些大亨们。
新鸿基地产,郭得胜的办公室。
大陆建材降价的消息传来,使得办公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
郭得胜看着几位负责工程预算的核心下属,指着报纸上的数字,说道:“看清楚这15%。小林生的‘居屋’成本,已经压到难以想象的低点。
我们所有项目的成本核算,要推翻重做。尤其针对小户型、中低价市场的项目,必须拿出比他更具性价比,至少同等性价比的方案。
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会被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那套思路,行不通了。这小林天望是真够狠的啊!他自己费尽心力做善事博大名,拿我们这些地产商陪葬?”
新世界中心,郑裕彤正与得力副手在用餐。
突然,他看着报纸上的内容,缓缓地放下汤匙,狠声道:“这个小林天望,把价格战引入房地产,还得到港府官方的背书。虽然说大陆低价建材限定用于居屋项目。但这手段真刁钻。
不过也好,他这把火烧起来,会烧掉很多不够资格入场的玩家。通知下面的建筑公司,材料采购成本必须对标小林生公布的极限价位去压。
不是压供应商,是压我们自己!效率、管理、废料控制!做不到的环节,全都砍掉换人!”
太平山顶,包玉刚的豪华书房内。
落地窗外是阳光明媚,室内气氛却反倒是有些阴沉与肃杀。
包玉刚把报纸递给沉默的女婿吴光正:“光正,我没说错吧!小林天望真把大陆的价格压下来了,你怎么看?”
吴光正仔细看完后,感慨道:“爹地,小林生这一步,玩的是民心所向,政治搭台,经济唱戏。
他用大陆的‘让步’,坐实了港岛底层民众救世主的位置。‘居屋’只要按期甚至提前推出几个成功样本,他在港岛的根基就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了。
我们投资的地产项目,眼光也要放更长远,需要考虑这种民心政治牌对非核心项目的影响。”
包玉刚闻言,赞许地点头道:“你说到了根本。他是借势,而且借得惊天动地。
我们搞的是航运生意,核心是我们的船队,根基得稳固。但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我这个船王也要考虑考虑船上岸,地产项目绝不能轻弃。
你密切留意他项目的质量和口碑,如果证明可行,我们未必不能在合适时机,合作打造一批更面向中产、有品质保证的‘平价屋’,同样打‘服务民生’牌。”
“好的!爹地,再说了,港府发布的公告也明言,又不是只有小林生的置地集团能做居屋项目。只要愿意涉足的公司,都可以和港府谈的。我们就让小林生在前面趟路好了……”
吴光正也是笑了笑,说道。
深水湾,李嘉城豪宅。
书房里只有李嘉城父子俩人。
李嘉城表情很是严肃,语气带着一股压力,说道:“看到没有?这才叫借力打力,翻云覆雨!
我之前说置地是烫手山芋,他接下了。现在,他把这颗山芋捂热,甚至还做成了金元宝!
民心所向,背后的那些势力默许甚至助推!那15%是白争取来的吗?那是他小林天望在港岛民间争取来的无上威望!”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今年刚满十四岁的长子李泽钜,继续说道:“商场上的胜利,不只是数字的游戏,更是人心和势的争夺。
小林天望的这一盘棋,布局之大,落子之狠,远超你们这些后辈的想象。
学!你必须要放下所有的成见去学!学他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四两拨千斤!这种手腕,绝对不是金钱数字能衡量的!”
而在汇丰银行大厦的顶层。
那巨大的落地窗,映着的是中环的这些钢铁森林。
空气里飘着的是顶级雪茄的微醺味,但这里却正在上演着剑拔弩张的对峙。
纽璧坚的脸色十分阴沉。
他指着桌上摊开的一排报纸,特别是左派《大公报》那刺眼的“血浓于水”四个字。
然后,对着坐在沙发椅上的沈弼发难质疑道:
“沈弼大班!这些你要如何解释?大陆这15%的让利?简直是把建材白送给小林天望了!
这表现得还能再明显一点吗?那小林天望根本不是单纯的商人!他绝对就是大陆插在港岛的一颗钉子!
他们联手做戏,要彻底搅乱港岛的房地产市场!用近乎‘白送’的建材造‘居屋’,市场规则还要不要了?”
面对纽璧坚的咄咄逼人,沈弼却是摆摆手,笑着宽慰他道:
“纽璧坚爵士,你太焦虑了。港府早有预案。
这批廉价建材的输入许可证上,用途限制极严——只能用于小林天望置地集团旗下的‘居者有其屋’计划。
那些屋邨,户型死死限制在五百尺以下,也就比鸟笼子好一点。购买者还要审核收入证明,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而且在数量上,第一期那几个屋邨才多少套?杯水车薪而已。对整个港岛房价体系,影响微乎其微。
它满足的是最底层那批最绝望的人的诉求,和我们英资核心的高端市场,能有什么冲突?
至于小林生的政治倾向?我和麦理浩爵士自有判断,密切监控。
他的每一笔外汇、每一份重要合同,汇丰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年轻人,虽有手段,但现在做的一切,还在为港岛稳定出力,符合港府和我们汇丰的利益。
至于爵士你……还是多花点心思,想想怎么把你怡和洋行在澳洲那个要命的矿坑填平吧。”
沈弼的这一番带着轻蔑和敲打的话,算是彻底点燃了纽璧坚不甘的怒火。
尤其是当他看到沈弼眼中,那丝对小林天望的欣赏乃至纵容,更是感觉心里头堵得慌。
他猛地站起身,愤怒道:“迷幻药!你和麦理浩爵士是不是都被他灌了迷幻药!
睁大眼睛看看现在的港岛!还是我们大英女王治下的港岛吗?那个小林天望简直是在呼风唤雨!
霍家明目张胆亲近大陆,你们管了吗?不!你们不仅没打压成功,还转头扶植包玉刚、郑裕彤!甚至连地铁那块最大最肥的地上盖物业,都赏给了李嘉城那个暴发户!”
纽璧坚一边说着,胸膛剧烈起伏,一边将积压多年的怨气喷涌而出:“我怀疑!我严重怀疑你和麦理浩爵士还记不记得自己效忠的是谁!
港岛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现在却被这些华人财阀搞得乌烟瘴气,那个小林天望更是不把我们这些英资放在眼里。
而你们在做什么?是在配合人家瓦解我们自己的统治基石吗?!”
“够了!”
沈弼霍然站了起来,脸色铁青,指着纽璧坚的鼻子警告道,“纽璧坚!注意你的言辞!也摆正你的位置!究竟是谁在背叛帝国?
你最好认清楚现实。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是我沈弼吗?是麦理浩总督吗?不!是你们!是你们这些所谓的英资贵族!
是你们这群高贵的爵士老爷们,率先对帝国的远东政策失去了信心!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你们就像受惊的老鼠,整天想着把资产转移去澳洲、加拿大!
是你们自己放弃了港岛的市场!你们缩回去,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再投资港岛的未来!
你们的眼中只有自己那点可怜的身家和移民梦!那些空白的市场、让出的机会,难道要港督府自己填补?难道让汇丰去盖房子卖地产?笑话!
华人资本顺势崛起,天经地义!
李嘉城做事有拼劲,懂得借力汇丰,我就扶持他!包玉刚航运根基稳固,介入地产能带来稳定回报。郑裕彤有珠宝根基,开拓地产是顺势而为。
至于小林天望,他眼光毒辣,敢在置地最低谷时虎口拔牙,现在又抓住民生痛点玩民心政治牌,手腕高明至极!
再看看你们怡和?守着祖业畏缩不前,投资澳洲矿业还把自己套进天坑!
沈弼的这些话,一句句,就好像是鞭子狠狠地抽在纽璧坚脸上:“你还有脸问我记不记得效忠女王?那请问尊贵的纽璧坚爵士——
当你一门心思想着把怡和核心资产搬离港岛时,当你在澳洲拿着汇丰救命贷款却填不满窟窿时,你的忠心又在哪里?
港岛的底层市民住鸽子笼时,你们的‘贵族关怀’在哪里?”
英资的‘体面’不是靠抱怨和指责维持的,是靠实力和眼光!而你们……哼!
沈弼说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压下这些怒火,下了逐客令道:
“你现在该走了。与其在这里无用的指责我和总督,不如回去好好反省一下。我真心小建议你,放下你那可悲的贵族架子,学学人家小林天望。
他逐利不假,可他懂得将利益与名望结合,懂得让港府、民众、甚至大陆都认为他做的是‘好事’!这才叫真正的本事!”
最后那两个字“本事”,可以说是掷地有声,敲打在了那纽璧坚的心头。
纽璧坚则是被这一连串斥责,给狠狠地钉在了原地。
他的脸色很是难看,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
沈弼的每一句话都毫不留情地刺穿他苦心维持的体面。
他很想要反驳,想痛斥沈弼对大英帝国的“背叛”,可喉咙里像被铁钳卡住一般,一个字也吐不出——因为沈弼说的这些话……该死的精准无比!
他最终狠狠一甩手,只能从牙缝挤出四个字:“不可理喻!”
随即纽璧坚毅然决然转身离开,近乎踉跄地冲出了汇丰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沈弼一人。
他颓然坐回椅子,疲惫地闭上眼,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窗外,那象征昔日帝国荣光的汇丰狮子沉默矗立。
中环的繁华喧嚣隐隐传来,却驱不散他心头那沉重的阴影。
他拿起烟点燃,深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一个冰冷的念头冒了出来:
“日不落帝国……它的黄昏,或许是早已注定。纽璧坚们只看到钱包和退路,却看不到背后更深的失落根源。
如果连我们汇丰都必须靠扶持华人资本、默许甚至利用小林天望这样的“枭雄”来维持港岛运转……那“帝国荣光”还剩下什么?
也许东方人的理念里有残酷的真相?完全由资本和市场操控一切?那将是怎样的弱肉强食地狱?
连一口干净的空气,最终都会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吗?这个想法荒谬吗?
但看着纽璧坚们的作为,再看小林天望操纵资源和人心的手腕……谁敢说不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