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临安城却未沉睡。御街两侧,花灯如昼,蜿蜒如一条流光溢彩的长龙,将这座帝都的繁华勾勒得淋漓尽致。
韩牧一袭紫色道袍,行走在光影交错之间,身侧是三位风姿各异的女子——李师婉的灵秀、唐怜儿的明媚、段清洛的温婉,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韩大哥,你看那盏走马灯,画的是不是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唐怜儿扯了扯韩牧的衣袖,指着不远处一盏精巧的花灯,眼中闪着雀跃的光。
韩牧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含笑点头:“正是。临安的花灯匠人手艺堪称一绝,不仅形制精巧,更善将市井传说、话本故事绘于其上,活灵活现。”
段清洛轻声接话,带着几分江南软语的口音:“听闻今年为贺收复山东,各家灯铺更是铆足了劲,比往年又盛大许多。”
李师婉则目光流转,扫过熙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货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显然也沉浸在这太平盛世的烟火气里。
四人沿着御街缓步前行,笑语晏晏,周遭是鼎沸的人声、小贩的吆喝、以及灯烛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
正当韩牧欲为她们解说一旁灯楼上悬挂的巨型鳌山灯时,一道清朗而略带沙哑的声音,穿透了这片喧嚣,精准地落入他耳中:
“韩小友,许久不见,一向可好?”
韩牧脚步一顿,这声音……他倏然回首,目光如电般扫向人群。
只见人流稍稀处,一人牵马而立。那人身着寻常文士袍服,却掩不住满身风尘,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倦色,但一双眼睛却依旧明亮有神,正捋着胡须,含笑望着他。
“杨公!”韩牧眼中霎时迸出惊喜,当即抱拳行礼,“竟在此处遇见您!前次与上回抵达临安,皆未能拜会,只听闻您出任三司使后便大力整顿财政,后又亲赴南方督办赋税,政务繁剧,怎如此快便返回临安了?”
来人正是有“诚斋先生”之谓的杨万里。他虽官拜计相,掌一国钱粮,此刻却更像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
杨万里笑了笑,他拍了拍身旁骏马的脖颈,朗声笑道:“诸事稍定,便兼程赶回。方才入城,便听得满城都在传扬韩小友的事迹,单人匹马,擒杀逆首,解我临安倒悬之危,真壮士也!老夫与有荣焉!”
“杨公过誉,不过是恰逢其会,尽了绵力而已,实乃份内之事,不敢当此盛赞。”韩牧谦逊一笑,随即侧身,向面露好奇的唐怜儿与段清洛介绍道。
“怜儿,清洛,快来见过杨公。杨公不仅是我大宋计相,总领全国财政赋税,更是当今文坛泰斗,诗文章句,忧国忧民,与翰林学士陆公放翁、枢密使辛公稼轩,皆是并峙于世的文豪巨擘。”
唐怜儿与段清洛闻言,不敢怠慢,当即敛衽行礼,口称:“见过杨计相。”姿态恭谨,落落大方。
李师婉此前曾随父亲见过杨万里,此刻亦微笑见礼:“杨世公安好。”
杨万里目光温和地扫过三女,对韩牧笑道:“一别两年,韩小友风采更胜往昔。忆昔丰乐楼头,与你、稼轩老弟、放翁老兄四人一道论诗饮酒,纵谈天下事,恍如昨日。不想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两度春秋。”
韩牧亦感慨:“昔日丰乐楼一聚,能同时得见三位先生,聆听见教,实乃韩牧之幸,至今思之,仍觉获益匪浅,心向往之。”
正当旧友重逢,言笑甚欢之际,忽闻又一声带着笑意的呼唤自不远处传来:“诚斋!韩小友!果然是你们!”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又有两人并肩而来。一人身形魁伟,虽穿着寻常的深色襕衫,却步履沉稳,气度凛然,眉宇间自有一般威严正气;另一人则清瘦些,白发萧然,面容略显苍老,却精神矍铄,目光睿智,透着阅尽沧桑后的旷达。
正是枢密使辛弃疾与翰林学士陆游。
辛弃疾声若洪钟,远远便笑道:“我与务观老兄今夜闲来无事,便说也来这御街凑凑热闹,赏赏花灯,沾些年轻人的喜气。方才远远瞧见身影像是诚斋兄与韩小友,果然不差!诚斋兄,你何时回的临安?竟也不先知会一声!”
陆游亦含笑捋须:“确是巧遇。看来今夜这灯市,不仅引了游人如织,更聚了故交老友。”
杨万里见到二人,更是开怀,上前相见:“稼轩老弟!务观老兄!两位别来无恙!老夫也是方才入城,本想明日再递帖子拜访,不料上天竟安排了今夜这般巧遇,真是妙极,妙极!”
辛弃疾大手一挥,兴致极高:“上次我等四人共聚,饮酒谈笑,是何等快意!今日诚斋兄南巡归来,韩小友又立下不世奇功,正值双喜临门,岂能无酒?定要寻个去处,痛饮三杯,不醉不归!”
陆游点头附和:“机会难得。恰逢其会,正当再聚。”
杨万里看向韩牧,眼中满是期待笑意。韩牧见三位前辈兴致如此高昂,知这酒宴是推脱不得了,只好笑着应承:“三位先生有命,韩牧敢不从命?”
李师婉最是机敏,见状立刻柔声道:“韩大哥既与三位先生有约,我们便自行游玩便是。前头还有许多有趣的花灯未看呢。”唐怜儿和段清洛也乖巧点头。
韩牧略一沉吟,叮嘱道:“如此也好。只是夜深人静,你们三人务必小心,早些回去。”
三女应下,又与辛杨辛陆四人道别,方才袅袅婷婷地融入灯影人潮之中。
杨万里望着三女的背影,不由对韩牧打趣道:“韩小友一位方外之人,这红颜知己却着实不少,且皆非俗流,还真是羡煞旁人矣。”
辛弃疾与陆游闻言,相视一眼,皆抚掌大笑起来。韩牧只得摇头莞尔。
四人遂谈笑着往丰乐楼行去。不多时,那栋雕梁画栋、灯火通明的豪华酒楼便映入眼帘。楼前车马络绎,身着锦袍的文士、官员进出不绝,欢声笑语与酒香菜香交织飘出,端的是一派盛世繁华景象。
门口迎客的小厮眼尖无比,远远瞧见这四人组合,先是愣了愣,随即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枢密使辛大人、三司使杨大人、翰林学士陆大人,这三位朝廷重臣竟联袂而至!
再看旁边那位,一身显眼的紫色道袍,风姿超然出尘,近日临安城内谁人不知,正是那位以一己之力平定叛乱的国师韩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