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上,韩牧催动真气,裹挟着三位女子在云端穿行。
唐怜儿和段清洛已是第二次体验这般飞行,神态自若;而初次凌空的李师婉则紧紧抓住韩牧的衣袍,既惊且喜。
“婉儿妹妹快看!下面的山川河流,竟如画卷一般!”唐怜儿指着下方连绵起伏的青山,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
段清洛亦目不转睛地望着脚下飞速掠过的景色:“我原以为西域大漠的辽阔已是极致,没想到江南水乡的秀美竟如此动人。青山绿水,小桥人家,果真如诗词中所描绘的那般。”
李师婉闻言微笑,正欲开口,目光却被下方一处熟悉的村落吸引。她轻扯韩牧衣袖,指向下方:“韩大哥,你看下方,那不是牛家村吗?”
韩牧循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百丈高空下,几处茅屋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田野间,村头那间略显破败的酒馆格外显眼——正是当年他与李师婉相遇的曲三酒馆。
韩牧目光微凝,思绪飘回数年前。那时他第一次下山游历,与洪七公来到临安后,韩牧在曲三酒馆中偶遇曲灵风和乔巧儿,后来李师婉又来到曲三酒馆中。
如今回想起来,酒馆中的那些时日当真是格外惬意,壶温了又温的老酒,那些听客们的喧哗与低语,此刻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如今,曲三酒馆恐怕早已破败不堪了。”韩牧轻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怀念。
四人继续向前飞行,越接近临安,韩牧越发觉得不对劲。往常这个时候,临安城外的官道上应当车水马龙,商旅不绝。如今却异常冷清,偶尔只有小队宋军骑兵策马疾驰而过,扬起一路尘土。
“奇怪,似乎有些异常。”韩牧皱眉道,速度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当临安城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眼前的景象令四人都屏住了呼吸。
临安城外三里处,密密麻麻排列着数百个军营,旌旗招展,刀枪如林。
军营内外,数万士兵严阵以待,将整座临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城楼上,宋军弓箭手一字排开,箭镞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守城器械均已就位,一副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
“韩大哥,临安这是出什么事了?”李师婉惊问道,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
韩牧没有回答,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城下局势。他运转灵气,一道神识瞬间扫下,很快便在城楼上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辛弃疾。
年过花甲的辛弃疾身披铠甲,屹立城头,虽鬓角斑白,却依然精神矍铄,目光如电。他身边站着三位将领,四人正指着城下叛军营地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没想到辛老居然在城楼上,我们这就下去。”韩牧沉声道,真气一转,裹挟着三女向城楼方向俯冲而下。
临安城楼上,辛弃疾眉头紧锁,望着城下黑压压的叛军营地。他身边三位禁军统帅——殿帅董夫戈、步帅王明浩、马帅徐彬文,三人皆是面色凝重。
“辛枢相,让我等率军出城夜袭吧!”董夫戈抱拳请战,声如洪钟,“叛军也不过三人人马,我城内的禁军三倍于叛军,若是出其不意夜袭,定能直捣叛军大营,生擒李近功、何从良二贼!”
王明浩紧接着道:“董帅所言极是。叛军初至,立足未稳,正是出击良机。末将愿亲率步军精锐为前锋,必破贼营!”
徐彬文也慨然请命:“我马军主力已整装待发,只待相公一声令下!”
辛弃疾缓缓摇头,目光仍紧盯着城下叛军营地:“三位将军勇武可嘉,但此刻并非出击良机。”他转身面对三位将领,声音沉静却自有威严:“李近功挟持官家,此为最大顾忌。若贸然出击,致使官家有丝毫闪失,你我皆成误国罪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城下三万叛军,亦是我大宋禁军主力,如今我大宋北伐在即,岂可自相残杀,损耗兵力?”
董夫戈急道:“可若不出击,待叛军援兵赶至,临安危矣!李近功已假传诏书,调动周边驻军,若等各地兵马齐聚城下,我军将陷入被动啊!”
辛弃疾目光深远,缓缓道:“我已有计。我已派心腹暗中查探官家被囚之处,一旦确定位置,我自会亲自率精锐出城营救。”
他眼中闪过一抹锐光,“昔年我率五十骑夜闯金军十万大营,擒叛徒张安国而归。今日万军之中救回官家,也非不可能之事。只要官家安全回城,叛军不攻自破。”
三位将领面面相觑,虽仍忧虑,却不得不佩服辛弃疾的胆识与谋略。
正当此时,董夫戈忽然指着天空惊呼:“那是什么?!”
众人抬头,只见四道身影正从云端急速降下,宛如天神下凡。
董夫戈大惊失色,不及细想便高声下令:“快,给我放箭!快放箭!”
城楼上弓箭手得令,顿时箭如雨下,无数箭矢向着空中四人疾射而去。
空中韩牧见状,不慌不忙,右手一挥,一记降龙十八掌轰出。磅礴真气如龙腾空,将所有箭矢尽数震飞,无一能近四人丈内。
“快住手!”辛弃疾厉声喝止,已然认出空中来人,“来人莫非是韩小友,停止放箭!”
韩牧携三女轻盈落在城楼上,衣袂飘飘,宛若仙人。城楼上守军见状,无不惊骇,纷纷低呼:“快看,仙人下凡了!”
“快看,有神仙降临!”
韩牧笑着向辛弃疾抱拳:“哈哈哈哈,辛老,一年有余未见,别来无恙否?”
辛弃疾细细打量韩牧,眼中闪过惊异之色,随即笑着回礼:“哈哈哈,果真是韩小友,没想到你会以这种方式登场。这才一年不见,难道你真已成仙了不成?”
韩牧微微一笑:“些许小术,不足挂齿。”
辛弃疾转向三位仍在震惊中的将领,郑重给他们介绍道:“你们眼前这位少年真人,便是我大宋国师、全真教少年祖师、官家之师——韩牧。”
董夫戈、王明浩、徐彬文三人闻言,顿时肃然起敬,连忙躬身行礼:“不知国师驾到,方才多有冒犯,望乞恕罪!”
韩牧抬手虚扶:“三位将军不必多礼,守城重任在身,谨慎自是应当。”
他转头看向辛弃疾,神色转为严肃:“对了,辛老,临安这是怎么了?为何会被大军围城?”
辛弃疾长叹一声,面色凝重:“此事小友有所不知,数日前,御史中丞李近功与步军司副指挥使何从良发动叛变。他们挟持了官家,假传诏书,调动三万禁军围困临安,企图铲除韩相与我等一干主战派大臣。”
辛弃疾详细叙述了事变经过。原来数前,李近功与何从良利用接管大内的时机,他们派出高手挟持赵扩,随后连夜出宫,接着以官家名义发布诏书,说明韩侂胄与辛弃疾一党把持朝政, 他们又连夜调动京城外围的三万禁军包围临安。幸得辛弃疾连夜调动禁军防御,双方僵持至今。
韩牧听罢,当即有些怒不可遏:“哼,李近功、何从良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我这就去取了二人首级!”
辛弃疾急忙阻拦:“韩小友且慢!如今官家仍在叛军手中,我已派人打探官家下落,待确定官家位置后,再行动不迟,只要夺回官家,我自然能击败叛军。”
韩牧目光如电,望向叛军营地:“辛老不必担忧,逆贼要除,我自然也有办法找到官家。”
他转身对李师婉三人道:“你们暂且留在城楼上,与老在一起,待我诛杀逆贼后返回。”韩牧又对辛弃疾道:“这三位是我的朋友,劳烦辛老给照看片刻。”
辛弃疾点头应允:“韩小友大可放心。”
韩牧不再多言,身形一晃,已如一道流光飞下城楼,直向叛军大营而去。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辛弃疾望着韩牧远去的背影,不禁惊叹:“一别年余,韩小友的修为竟已至如此境界,真乃神人也!”
李师婉闻言,嘴角微扬,眼中满是自豪。唐怜儿与段清洛则同样满脸期待的望着韩牧飞去的方向。
辛弃疾身后的殿帅董夫戈忍不住抬手问道:“辛枢相,国师这是要独闯叛军的万军大营?”
辛弃疾目光深远,缓缓点头:“昔有关云长单刀赴会,今有韩小友独闯敌营。我等且做好准备,一旦韩小友诛杀贼首,并且救出官家后,立即出兵,包围城外禁军大营!”
“请枢相放心,我等一定幸不辱命!”
城楼上众人顿时精神大振,纷纷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