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穿过大殿的雕花木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李世民站在大殿书桌后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方和田玉印,印钮上的盘龙仿佛也因他心头的热意而活了过来。他胸腔里奔涌的,是比朝会时更甚的兴奋——那是一种窥见未来的笃定,一种亲手擘画盛世的豪情。
“尚书省拟诏!”他忽然扬声,声音撞在殿柱上,激起嗡嗡的回响。侍立一边的中书舍人慌忙躬身提笔,只见皇帝负手而立,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西北,仿佛看到贺兰州广袤的土地。
“大明宫工程,即日起动工!”李世民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民夫月钱三百文,工匠按技艺分等,最高一日一贯。管三餐,给帐篷,工钱十日一结,不得拖欠!”他顿了顿,目光陡然锐利如刀,“凡敢克扣工钱、偷换物料者,无论官阶高低,立诛!”
最后两个字掷地有声,中书舍人握着笔的手微微一颤。他想起前日递上的那份《工程防贪疏》,里面用粗砺的笔迹写着:“工程如肥肉,沾油者可恕,偷肉者必杀。油乃人之常情,肉是国之根本。”当时还觉得这话过于直白,此刻听陛下的语气,分明是将那纸上的警告,化作了殿上的雷霆。
李世民看着舍人疾书的身影,眼前又浮现出薛玖的模样。那少年第一次见到时还带着乡野气;如今再递奏折,已是笔笔关乎国计民生。两个小镇的奇迹就摆在那里——原本荒地河滩,只因开了诸多店面、设了市集,竟在短短数年间聚起五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每日也有数千人,连带着周边村落百姓都富裕起来。
“阎立德的图纸,薛落衡的提醒,缺一不可啊。”他轻声感叹。阎大匠笔下的大明宫,飞檐如鹏翼振翅,宫墙似巨龙盘卧,将龙首原的地势利用得淋漓尽致;而薛玖那几笔“防贪”的注解,更像是给这宏图安上了铁骨——柱要直,墙要实,人心更要正。
李世民看着大明宫的图纸出神。过了一会,再次看向奏折,展开那略显粗糙的麻纸,薛玖的字迹跃然纸上,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鲜活气:“长安如老树,需发新枝。皇城为根,龙首为冠,新枝所指,生机自来。”
李世民瘪瘪嘴,即便过去好几年,薛玖的字迹还是没有多大改变,一如既往的让他嫌弃。
他想起薛玖在奏折里画的示意图:老城区是棋盘状的坊市,朱雀大街如中轴线贯穿南北;龙首原上的新城区则像张开的折扇,大明宫是扇柄,大臣府邸是扇骨,商肆坊市是扇面,一条宽街从宫门口直铺到渭河岸边,活脱脱把一座宫殿群,画成了能生金长银的聚宝盆。
“取消宵禁……”李世民指尖点在这四个字上,不禁失笑。薛玖说,宫在山上,有禁军守护,山下的百姓就算夜里喝到醉倒街头,也碍不着山上的人睡觉。“让商人能点灯算账,让脚夫能连夜卸货,让长安的银子能在黑夜里也流动起来”——这话说得糙,却戳中了要害。他想起西域胡商在西市的抱怨:“太阳一落就锁门,银子都睡在罐子里长霉。”
更妙的是那笔账。薛玖算得清清楚楚:新城区的宅子,卖给大臣按成本价提三成,卖给商人则加五成以上,单是这一项,就能收回一半支出款;再加上商铺租金、市集税收,不出三年,不但能回本,还能填满内库。“有钱人不会只住一套房”——这小子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就像他算准了那些商人会为了离宫墙近三尺,宁愿花十倍价钱买一间铺面。
奏折末尾,几行字被圈了又圈:“农闲募民夫,修路修渠,既减粮耗,又增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是藏富于民。”李世民重读这几句,忽然拍案而起。往年冬闲时,多少百姓在家中坐吃山空,甚至要靠官府赈济;若能让他们拿着锄头换铁锹,给朝廷干活挣粟米,既能修水利利长远,又能让百姓口袋里有余钱,这才是真正的“一举三得”!
关键现在有棉衣,有羊毛布匹做的衣服,让冬季出门干活,变得可行,不用担心有人因此而冻死。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兵不强,无工不兴。”他喃喃念着这十六字,只觉得字字珠玑。薛玖竟把治国的道理说得如此简单,简单到像村口老农说的家常话,却又精准得像秤星。更有意思的是,这十六字里,偏偏少了“士”——那小子分明是在暗讽那些只会空谈的酸儒,李世民想起薛玖每次提到孔家时的撇嘴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来。
通往立政殿的长廊上,宫女们捧着暖炉匆匆而过,廊下的菊花开得正盛,黄的、白的、紫的,把青砖地衬得活泛起来。李世民提着奏折的手轻轻晃动,袖摆扫过廊柱上的缠枝纹,心里盘算着该如何跟长孙皇后说这桩喜事。
寝殿里飘着淡淡的药香,还混着一丝奶香。长孙皇后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怀里抱着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小公主的小手攥着母亲的衣襟,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见皇帝进来,她连忙让乳母把孩子抱下去,自己则起身行礼,素色的裙摆扫过地毯,像一朵悄然绽放的白莲。
“陛下今日红光满面,莫不是有什么大喜事?”她的声音温润如暖玉,带着几分慵懒,却依旧清亮。
李世民把奏折递过去,脸上的笑意藏不住:“你看看这薛落衡,又给朕出了个好主意。”
长孙皇后迟疑了一下接过奏折,指尖轻轻拂过纸面。阳光透过窗纱落在她脸上,映得那几道浅浅的细纹都柔和了许多。她看得极慢,时而蹙眉,时而浅笑,读到“新城区取消宵禁”时,忍不住抬眼道:“这孩子,竟连陛下的安稳觉都不担心了?”
“他说了,宫在山上,禁军把手,比皇城还稳妥。”李世民挨着她坐下,拿起案上的蜜饯递过去,“你看他算的账,三年就能回本,还能让长安扩出半座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