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小弟子脑袋里装满了问号,一路小跑冲到张仲景仙师跟前,挠挠头满脸疑惑地说:“师傅呀师傅,我最近一直琢磨一个事儿,就是那种出现下利的情况,同时摸脉的时候发现寸脉反而是浮数的,尺中脉还感觉涩涩的,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呀?为啥会这样呢?还有啊,针对这种情况有没有啥能治好它的神奇方剂呀?”
张仲景仙师一听,乐了,笑着摸摸胡子慢悠悠地说:“徒儿啊,你问的这个问题挺关键。要是出现下利,寸脉还反而是浮数的,尺中脉又发涩,这种情况下啊,肯定会出现大便带脓血的症状。这时候呢,就用柏叶阿胶汤来对付它,保准儿好使!”
接着,仙师就开始详细介绍柏叶阿胶汤的配方啦:“柏叶阿胶汤用到四味药材,柏叶三两、阿胶二两、干姜二两(这干姜得是炮制过的哈)、牡丹三两。这四味药呢,先拿个锅,往里头加上三升水,把柏叶、干姜、牡丹这三味药材一股脑儿放进去煮。小火慢炖,煮啊煮,煮到锅里的水还剩下二升的时候,就把药渣捞出来扔掉。然后把阿胶放进去,让它慢慢融化在药汤里。最后呢,把这药汤温一温,每次喝一升,一天喝两次就成。”
小弟子:师父,这“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到底都是啥意思呀?感觉好复杂!
张仲景仙师:哈哈,徒儿,别被这些术语吓住,听师父给你讲一讲就明白啦。这“下利”啊,其实就是拉肚子,而且不是一般的拉肚子,是拉得比较厉害,比咱们平时吃坏肚子那种程度还要严重些,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止都止不住。
再说说这“脉”,咱们中医通过摸脉能知道身体的很多秘密。这手腕上的脉呀,分成不同的部分,靠近大拇指这边,分成三段,最靠近大拇指的那个位置就是“寸脉”。这寸脉就像是身体上部的一个“情报站”,能把身体上部的一些情况传递给咱们,像心肺这些脏腑的问题,它都能透露点消息。
那“浮数”呢,当你摸寸脉的时候,感觉这个脉象就像飘在水面上一样,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跳动,这就是“浮脉”;而且跳得还特别快,比正常的脉象跳动速度要快,这就是“数脉”。一般出现浮数脉,就说明身体里可能有热邪在捣乱,热邪就像一群调皮的小鬼,在身体里上蹿下跳,搅得身体不得安宁。
还有这“尺中自涩”,“尺脉”就在寸脉再往手腕里面一点的位置,它主要负责反映身体下部的状况,像肾脏、膀胱这些脏腑的情况它都能告诉咱们,就像是身体下部的“秘密通讯员”。“自涩”就是说你摸尺脉的时候,感觉这个脉象有点不顺畅,就好像摸着一把生锈的钝刀,涩涩的,不太顺滑。这就说明身体下部的气血运行不太正常啦,可能是有瘀血堵住了道路,也可能是身体里的津液不够了,就像汽车没油了,跑起来就不顺畅。
综合起来,出现“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这种情况,就说明身体里的情况比较复杂,热邪在肠胃里捣乱,让肠胃功能失调,同时身体下部的气血运行也出了问题,所以就容易出现“圊脓血”,也就是大便里带着脓血的症状。
小弟子:师父,那为啥会出现这种复杂的情况呢?
张仲景仙师:徒儿啊,这原因可不少。一般来说,就是身体里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啦。有可能是外感了热邪,就像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热邪就像个不请自来的客人,偷偷钻进身体里。它跑到肠胃里,把肠胃的正常秩序搅得乱七八糟,让肠胃该吸收的不吸收,该排泄的也乱了套,于是就开始下利。
这热邪还特别调皮,它在身体里到处折腾,不仅影响了肠胃,还煎熬身体里的津液。津液就好比身体里的“润滑油”,被热邪这么一折腾,变得浓稠了,气血运行也跟着受到影响,这就导致了尺中脉发涩。而且热邪就像个小坏蛋,它还会灼伤肠道的脉络,把血管弄破,血液就流出来和大便混在一起,这不就出现脓血了嘛。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本身身体就比较虚弱,尤其是脾胃功能不好。脾胃就像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供给身体各个部位。要是脾胃这个“后勤部长”不给力,再加上吃了一些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捣乱分子”,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让脾胃更加虚弱,结果就导致热邪内生,最后出现这种下利还带脓血的病症。
小弟子:师父,那这柏叶阿胶汤里的药材都有啥神奇作用呀?快给我讲讲呗!
张仲景仙师:哈哈,徒儿,这柏叶阿胶汤里的每味药材那可都是“厉害角色”!先说说这柏叶吧,咱们用三两,按照现在的换算,一两是5克,三两就是15克。这柏叶啊,它的性质比较寒凉,就像一杯凉凉的绿豆汤,有凉血止血的神奇功效。
你想想,身体里有热邪在捣乱,把肠道的脉络都灼伤了,血就流出来了。这时候柏叶就像一个英勇的“灭火消防员”,它能把热邪这个“大火”给降下去,让出血的情况得到控制。就好比着火了,拿水去浇灭,柏叶就是那盆水,能把热邪之火浇灭,让肠道不再出血。
再看看阿胶,二两也就是10克。阿胶可是个好东西,它就像一位温柔的“补血女神”,能滋阴养血。你想啊,身体因为热邪的折腾,津液被损耗了,血液也流失了一些,气血都受到影响。阿胶就跑过来,给身体补充流失的血液,滋养身体的阴液,让身体的气血重新变得充足起来,就像给干枯的大地浇上了水,让大地恢复生机。
还有干姜,炮制过的二两也是10克。干姜这味药性质温热,就像一个小火炉,能给人带来温暖。虽然前面说有热邪,但这种热邪往往是因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的。干姜在这里能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它就像给脾胃这个“小房子”生了个小火炉,把里面的寒邪都赶走,让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地运化食物,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
最后说说牡丹,三两就是15克。牡丹这味药啊,就像一个“清道夫”和“疏通员”,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它和柏叶一起,把身体里的热邪清理得更干净,把热邪这个“垃圾”都清扫出去。同时,它还能把因为气血不畅形成的瘀血给化开,就像把堵塞的河道疏通一样,让气血运行得更顺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
小弟子:师父,这柏叶阿胶汤具体咋制作呀?我怕我做不好!
张仲景仙师:徒儿,别担心,制作方法不难,师父一步一步教你。首先,按照现在的重量准备好材料,15克柏叶、10克阿胶、10克炮制好的干姜、15克牡丹。
然后找一个合适的锅,最好是砂锅或者瓦罐,为啥呢?因为它们就像药材的“好朋友”,能更好地保留药材的药性,煮出来的药汤效果更好。往锅里加入三升水,这三升水差不多就是三千克,也就是六斤水哈,可别加少了。
接着把柏叶、干姜、牡丹这三味药材一股脑儿地放进锅里,开小火慢慢煮。这小火煮就像是给药材们“蒸桑拿”,让它们慢慢地释放出自己的有效成分。煮的时候你可得盯着点,别让水烧干了,那可就前功尽弃啦!
煮啊煮,煮到锅里的水只剩下二升,也就是两千克,四斤水的时候,就可以把火关掉啦。拿个滤网或者勺子,把锅里的药渣捞出来扔掉,这些药渣就像是完成了使命的“小战士”,已经把自己的精华都贡献给了药汤。
接下来就是放阿胶啦,把阿胶放进锅里剩下的药汤里。这时候开小火,用勺子轻轻搅拌,让阿胶均匀地融化在药汤里。你看阿胶慢慢融化的样子,就像一块巧克力在热牛奶里慢慢溶解,可神奇啦。等阿胶完全融化了,这柏叶阿胶汤就大功告成啦!
喝的时候呢,把药汤温一温,别太凉也别太热,每次喝一升,差不多就是两大碗的量,一天喝两次就行。记住,喝药的时候要按时按量,可不能偷懒,这样才能让药效发挥得最好,病才能好得快。
小弟子:师父,这服药期间有啥要注意的不?我可不想因为不小心影响了药效!
张仲景仙师:徒儿啊,这服药期间确实有不少讲究。首先,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那些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就像一群“小恶魔”,千万不能碰!比如说辣椒,吃了之后会让肠胃更热,就像给热邪“火上浇油”,加重病情。
油腻的食物,像炸鸡、肥肉这些,它们就像一个个“大胖子”,会给肠胃增加很大的负担,让脾胃这个“后勤部长”更忙不过来,影响药效的发挥。
生冷的食物,像冰淇淋、生鱼片这些,它们就像寒冷的“小冰块”,会让肠胃变得更寒,和干姜想要给肠胃升温的作用正好相反,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那吃啥好呢?要多吃点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软面条这些,它们就像温柔的“小天使”,能给肠胃减轻负担,还能给身体提供一定的营养,帮助身体恢复元气。
除了饮食,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就像给身体充电的“充电宝”,身体在休息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吸收药效,恢复体力。你想想,要是一个人一直不充电,手机电量就会越来越少,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心情也很重要哦!要保持心情舒畅,别老是着急上火、愁眉苦脸的。心情不好就像给身体里的气血“踩了刹车”,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就像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会长青苔,心情不舒畅,身体也容易出问题。所以呀,要开开心心的,这样身体才能更快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