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常顺他们上午还是去县城售卖桃子,晚上抓知鸟。
期间还去了一趟外公外婆的家里。
22号的时候才返回沪市。
这次他依然带了很多的桃子过去,送了一些给丈人丈母娘、小舅子,三舅他们一大家人。
常志武那边送了一些,田斌那边也送了一些,还有剧组的一些熟人等。
先前跟常志武约定的时间是20号左右出发,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重新约定的时间是月底29号。
又有好几天没去拆迁区了,这天中午他正在家里吃午饭,马师傅打了电话,说在工地上发现了一块图案好看的石匾,让他过去看。
除了石匾,还有其它的一些柱础之类。
有东西买,吃完饭他就开车去了那边。
跟几个月前相比,马师傅所“管理”的地方、那处被围起来的院子已经大变样,地基表面的砖渣基本上清理干净。
一些曾经盖过楼房的小区,那些地基的钢筋混凝土,同样都被转运走。
除了他们居住的那处仓库,再也看不到其它的房子。
“马师傅,你们也快搬走了吧?”
看到这情况,常顺拿出烟,给他发了一根,打着招呼问他。
“是啊!最晚下个月15号必须搬走,不过我们也不会搬得很远。
这边的拆迁范围大,我们老板业务多,最多搬到距离这边不到一公里的另外一处拆迁区。”
接过他递的烟,马师傅回道。
“业务多好!那样你们就有事情做,也能有更多的收入!”
常顺又笑着道。
“这话不假!”
马师傅很认同。
“王师傅、魏师傅没在这边吗?”
这两人也就是之前临时会去老房子挖宝赚外快的那两人。
没看见他们,他随口问了一句。
“现在这边不忙,前几天回去了,过一段时间再过来,我们去看东西吧!”
说着,马师傅走在了前面。
常顺没再说啥,跟在了他的身后。
石牌匾、石柱础还是放在仓库的侧面,这些石头类物品很重,一般人看见也不会偷走。
常顺先看的是牌匾,这块牌匾长度约一米,宽度约60公分,厚度约8公分。
面上雕刻的图案是龙、火焰云纹,边框位置为常见的回形纹。
龙是飞翔中的龙,有腾云驾雾之感,很像一些明朝时期的瓷器、那些瓶瓶罐罐上面画的龙。
从这种形态来看,它的年份应该也是明朝时期。
古人的雕刻比较讲究、精细。
龙不像现在的机器雕工,看上去呆滞。
它远远看去,就像活的一样。
或许这就是手工跟机器工的不同。
现在人的科技,机器制造,制出模型,可以千篇一律。
但缺少了“灵气”。
看完石牌匾,他又看起了其它的石器。
依然是以柱础为主,其它的有几块石磨、大石臼、石盆、一个小石槽等。
里面好点的有两个柱础,它们刚好是一对,不算太大,同样有雕工。
这对石础有三层,最上面圆鼓形,中间六边形,底层正方形。
整体高度有半米,除了圆鼓形只有鼓钉纹,下面的两层各面都有浮雕。
雕刻有吉庆图案、瑞兽。
除了看到的石器,另外还有一些砖块、瓦当、瓷片。
砖块不少,有五六十块,瓦当也有二三十片,瓷片近两百斤。
这些砖块大多数都是马师傅从一户人家的老房子墙脚位置发现的。
它们都是汉砖,以文字砖为主。
瓦当以明清时期的狮子、老虎图案为主,比较常见。
瓷片是细瓷瓷片。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了解,马师傅对于辨认粗瓷、细瓷,已经知晓。
有几样只是豁口或者有裂纹的瓷器。
没有看见价值很大的完整瓷器,药瓶倒是有三个,不过不怎么值钱。
看完,两人商量了价格:
石牌匾,3000元。
其它石器,大概40个左右,2000元。
砖、瓦当,8000元。
瓷片类,2000元。
共计,元。
“常老板,我不会用手机收款,你去银行取一些现金带过来吧!”
当他拿出手机准备扫码付钱时,马师傅道。
这点他来的时候没想过。
毕竟不清楚王师傅跟魏师傅二人不在这里。
“你跟着我一起去一趟银行也可以!我顺便带一趟东西过去。”
常顺来的时候骑的电动三轮车,目测了一下,一次转移不完,需要三次。
而他这边也有一辆更大的三轮摩托车,马师傅也会骑,可以帮忙送一趟。
“也行,那我就跟你一起去趟银行。”
想了想,他答应了。
“这些东西不是你一个人弄到的吧?”
两人一起把石牌匾往三轮车上搬,常顺问他。
“当然不是,还是之前我们三人弄到的,现在快要搬迁了,都放在了一起。
其实我自己找到的还有几块银元,前段时间家里人过来玩,让他们拿走了。”
马师傅回道。
“留一些东西给家里人也挺好的!”
“估计他们拿回去,早晚也会卖掉!”
………………
两人用了大概一刻钟,把东西都搬完放好了。
等马师傅把房门锁好,他们就出发向常顺专门存放物品的那个小别墅驶去。
虽然这边也租了房子,肯定还是一步到位比较好。
“常老板,我这里有一些东西卖给你!”
当经过拆迁区一处岔路口,在这边开展回收业务的吴老板喊住了他。
“你等一会儿,我送完东西过来联系你!”
常顺说着指了指三轮车上放着的物品,又指向了身后马师傅的车子。
“行!那你送完了过来!”
看着两人的车子上都装满了货物,对方也没有多说啥。
常顺也没再耽误时间,继续向前驶去。
到了地方,他打了宋芫的电话,让常书鸣、常书博过来,帮忙把石头、砖块都拿了下来。
他没有刻意让他们兄弟俩以及常书怡喜欢古玩,不过在经常的接触这些物件时,三人对这类东西也比较了解。
现实中,喜欢古玩的人比例很小,客观正确的认识、对待古玩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未来,自己的一些东西,特别是历史文化价值高的,之前就说过,会捐给国家。
很多搞收藏的人都是这样。
再说他自己也不缺钱。
另外给后人留下再多的财富,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财富。
转完东西,常顺跟马师傅去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