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上午的原因,他遇见的其他几名搞回收的师傅并没有收到东西。
有人没生意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期间还邀请了他,不过对于玩牌这事,他不感兴趣。
有一段时间没到废品回收站逛了,常顺路过其中的一处时,把车子骑到了那里。
“常老板,我这里收到了十几个炮弹壳子,你看下要不要?”
刚停好车子,这处回收站的孙老板看见了他,就跟他打了招呼。
“炮弹壳?我看看!”
其实对于炮弹壳、弹头、子弹壳之类,他并不陌生。
以前不论是在渣土场、别人的家里、拆迁区回收废旧的人手里,他都遇到过。
大大小小很多。
其实逛古玩市场,经常也能够遇见。
“你稍等,我现在给你拿!”
说着,孙老板转身向一处房子走去。
等了大概两分钟,对方就提着一个装酒的礼品袋出来了,然后把它递给了他。
“这些都是人工降雨用的炮弹弹壳,年份不久!”
随便扫了一眼,他就看了出来。
顺手拿起一个试了下重量,半斤左右。
“管它年份久不久,这些当铜融掉很可惜,你不是搞收藏的吗,肯定有销路。”
孙老板道。
估计他之前应该是按铜价收购的。
数量一下数量,有17个。
重量大概八九斤,铜价计价,两百五六十块钱左右。
“这种年份近的炮弹壳不算少见,你先说个价!”
他觉得可买可不买,自己家里还有2个这样的标本。
价格低,不超过50就买下来,超过了50,没那必要。
“我听别人说要是一个成品人工降雨高射炮弹,价格在1000块钱左右,人工降雨火箭弹在三四千块钱左右。
现在只剩下弹壳了,怎么的都能值100块钱吧?”
孙老板之前应该是想过售卖的价格的,没怎么考虑就直接说道。
“炮弹的价值在于制造工艺、里面的材料以及发射装置。
弹壳、弹头这些金属,作为外部条件,没你想的那么值钱。
主要是年份很近,这年头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少,别人就算收藏,也是收藏年份更早的,它没你想的那么值钱。”
常顺笑着对他解释了一下。
“那你说说多少钱一个能要?”
“我也不把价格说低了,50一个,你能卖我都要了,要是觉得低,你再问下别人。”
按照之前的估价,他说了报价。
其实50已经不算低了,红铜的价格30元一斤,半斤也就15块钱。
哪怕孙老板卖给钢铁厂,一个的价格也不可能超过25元。
“60一个不行吗?”
对方还想着把利益最大化。
“50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不行你随便拦路问一个路人,看别人会不会花60块钱买一个这样的弹壳。”
常顺感肯定,只要脑瓜子正常的人,不是搞古玩的,绝对没有人会出60块钱买这个。
就算是收古玩的,也不会花60块钱。
除非遇到了新手。
“行吧!那就按你说的,50块钱一个。”
孙老板同意,他就扫码付了钱。
把东西放到车子座位下面的箱子锁好,他又在对方收购的废旧物品里面看了起来。
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个铁箱子以及一个搪瓷大桶。
铁箱子是六七十年代军用铁箱,面上刷着军绿油漆。
搪瓷大桶是一个装开水的大桶,上面有印有红字,某某厂,年份是一九七二年。
因为时间久了,不论是铁箱还是搪瓷大桶,表面都有脱漆、脱瓷的地方。
这两样东西,常顺又花了30块钱把它们买了下来。
在金属材料物品里面寻找完,他又走到了存放旧书纸的房子里。
里面的旧书不少,目测至少能够装满一小货车了。
这年头除了他自己,当然还有别的人也会过来挑选旧书。
此时,这边就有一人。
这人常顺也熟悉,是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姓周。
虽然旧书已经不如十年前那样好卖,但还是有一些怀旧的人购买。
他们买了也不一定翻看,就是收藏,作为曾经看过的书,看看封面,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回忆。
科技时代,有了手机,成年人看实体书,特别是小说的人就少了。
用手机看书、听书更加的方便,还不用花钱购买。
手机里面什么内容都有。
“老周,选到好书了没?”
常顺跟他打了招呼。
“能有多好的书?不都是一些普通的!
这年头已经不像我们那个时代有真正的好书!
现在的书大多数都是娱乐的,没有半分实际价值,单看书的名字就知道有多么的搞笑、无知、幼稚!”
老周回道,他似乎对目前的书很有意见。
不过当一个人的阅历足够,经历多了,看得多了,的确会有这种发现。
各种千篇一律的套路、各种噱头,其真正的内容大同小异,想发现一本有特色的好书恐怕万中无一。
当然,年轻人大多没有这种感觉,他们还不够成熟,社会上的经验也不足。
“也不能那么说,书都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那些写书的人虽然套路,但年轻人喜欢看,总不能写书为了老年人看,老年人看书的才有几个人?
全民抓钱、搞钱的年代,能搞到钱才是硬道理!
什么套路不套路、幼稚不幼稚、搞笑不搞笑,那些已经不重要!”
他很客观的说道。
“所以说现在跟我们那个年代相比,已经变了样了,这些都是娱乐文化行业导致的。
大家都只想着搞钱,不论是学校、医院或者其它地方,甚至不择手段!”
老周又说道。
“你说的这些不是我们能够管得了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既然你觉得以前的书好,那你可以多选一些以前的书!”
………………
两人一边选,一边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好的、不好的,都需要自己去经历、感悟。
在这边选选、看看,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期间他选出来的书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资料、信件、养生、栽种、养殖、垂钓、炒菜等方面的实用类书籍。
至于小说、杂志类,他已经不摆摊、开店售卖了,看见了也没有选。
一般的小说,只要看个名字,他基本上知道啥内容,好与不好。
这么多年来,他在收书、售书、一个人寻宝期间也看过、听过不少的书。
总体感觉,没有几本真正的好书。
对他,已经到了无书可看的境地。
实在没书看,就会翻翻医术、经书、道家经典、风水玄学之类。
他选的书有15斤左右,付了钱,把书装到车子上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