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这天,李治刚刚审阅完洛阳府的政务汇报,正准备稍作休息时,突然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就是尚书右仆射、道国公戴至德去世了。
李治手中的奏报瞬间滑落,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戴至德可是跟随他多年的老臣啊,一直以来办事都极为严谨认真。
尤其是去年,在梳理边防文书的工作中,戴至德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边防事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治心中一阵悲痛,他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如此一位得力的臣子,怎么会突然离他而去呢?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对身边的张瑜吩咐:
“戴至德跟随朕这么久,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他骤然离世,朕实在于心不忍。
你去告知礼部,丧仪就按照国公的规制来操办,规格再提高一些,以彰显戴至德的功绩和地位。另
外,再给戴家送去一些抚恤粮,绝不能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受到任何委屈。”
张瑜赶忙躬身应道:
“奴才领旨,这就去传达陛下的旨意。奴才还听说道国公的儿子正在洛阳任职,奴才会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去通知他,让他尽快回家奔丧。”
李治微微点头,表示同意,接着又嘱咐:
“朝堂上的事务不能耽误,你让几位熟悉政务的大臣先牵头商议着,等过了戴至德的丧期,再将后续的人事安排详细地向朕汇报。”
张瑜再次躬身,表示明白,然后转身快步离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执行李治交代的各项任务。
第二天,戴至德之子戴良绍特意来到宫中谢恩。他们身穿素服,神情肃穆,显然是为了表达对李治的感激之情。然而,李治并没有亲自接见他们,而是让内侍传话:
“戴至德为朝廷尽心尽力这么多年,朕一直都记着他的好。
他的丧仪上要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跟礼部提,不必客气。”
戴良绍听了这番话,心中感动不已,他们连连道谢,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李治的感激和敬意。接着,他们又说了一些感念陛下体恤的话语,然后才躬身退下。
戴良绍刚刚离开,负责对接朝堂事务的官员便匆匆赶来禀报:
“圣人,道国公的丧仪已经定在三天后举行。
百官都表示愿意前往吊唁,不知是否需要派遣一名内侍前去代为致意呢?”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沉凝片刻:
“如此甚好,你速去传旨吧。记得告知戴家,朕对戴至德的功绩铭记于心,愿他一路走好。此外,嘱咐洛阳府务必多加留意戴家状况,不得有任何闲杂人等前去搅扰丧仪,务必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料理后事。”
那官员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去,前往传达圣旨。
这一日,李治正在御书房内翻阅着有关春耕的奏报,忽然间,一名内侍匆匆而入,跪地禀报:“启禀陛下,边疆有急报传来。”
李治心头一紧,连忙放下手中奏报,沉声道:
“呈上来。”
内侍赶忙将奏报呈上,李治展开一看,不禁眉头微皱,吐蕃赞普竟然驾崩了。
他略作思索,转头对一旁的张:
“吐蕃赞普离世,依循惯例,应当派遣使者前往吊唁,以尽我朝礼数,同时也可借机观察一下吐蕃那边的局势。你去传话给鸿胪寺,让他们挑选一位稳妥可靠的官员,尽快备好厚礼,即刻启程前往吐蕃。”
张瑜会意:
“奴才遵旨,这便去告知鸿胪寺,命他们速速选人筹备,绝不会耽误陛下大事。”说罢,他转身快步离去,前去传达李治的旨意。
没过几天,时间来到了二月十一日,这一天,洛阳府的官员神色慌张地前来禀报:
“圣人,东都这边竟然闹起了饥荒!有很多老百姓都没有粮食吃啊,这可如何是好呢?您快给拿个主意吧!”
李治闻听此言,不由得眉头紧皱,满脸忧虑:
“怎么会突然闹饥荒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担忧。
那官员赶忙回答:
“微臣也不太清楚具体情况,只是听说好像是粮食供应出了问题。但目前还不确定是粮食本身不够,还是运输环节出了差错。”
李治当机立断,下令:
“不管怎样,先让官府赶紧把糙米拿出来赈济灾民,绝不能让百姓们挨饿!同时,命令洛阳府立刻彻查此事,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粮食不足,还是运输环节出了问题。一旦查明原因,立刻上报给我!”
那官员连连点头:
“微臣遵命!臣这就去安排,让人把官仓里的糙米运出来,在街头设立放粮点,确保每个百姓都能领到粮食。至于饥荒的原因,臣也会派人尽快去调查,一有结果,马上向圣上禀报。”
李治满意地点点头,嘱咐:
“去吧,一定要把赈济的事情办好,千万不能出任何乱子。如果糙米不够,就从周边的州县调集,务必优先保证百姓们有饭吃!”
官员前脚刚走,张瑜后脚便匆匆赶来,向李治禀报:
“启禀圣人,鸿胪寺已经选好了前往吐蕃吊祭的使者,并且礼品也都已经准备妥当。他们特来请示圣人,何时让使者启程呢?”
李治略加思索,然后果断地回答:
“让他们明天就出发吧,一路上不要耽搁,尽快赶到吐蕃,将事情办妥。还有,告诉使者,到了吐蕃之后,要多留意当地的情况,特别是吐蕃的各种动向,回来之后要详细地向朕禀报。”
张瑜连忙:
“奴才遵命,这就去传达圣人的旨意,让使者们做好明天动身的准备。”
当天下午,洛阳的街头突然热闹了起来。
原来,官府在这里设立了赈济点,官差们正忙碌地给百姓们发放糙米。
领到粮食的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感激之情,他们对着官府的方向深深地作揖,口中念叨:
“多亏了官府的体恤啊,不然这日子可真没法过了。”
负责放粮的官差见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都是圣人的旨意,大家拿好粮食,安心过日子。如果后续还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到官府来说,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