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府,书房内的气氛冰寒刺骨。
郑公策不再如往日般稳坐钓鱼台。
他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猛兽,在铺着名贵绒毯的地面上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带着焦躁与狠戾。
烛光将他摇曳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放大成一片动荡不安的阴影。
“输了,一败涂地……”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钱伯正这个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苦心经营的防线,因为钱家愚蠢的调包计而出现了致命的裂痕。
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刑部大牢,聚焦在即将被严加审讯的郑开权身上。
一旦郑开权扛不住压力,吐露出更多东西,尤其是……涂家岭那桩旧案……
郑公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涂家岭屠村案,那是他动用手腕强行压下的,甚至不惜制造冤案,让东林县令张德明一家及众多捕快顶罪赴死。
此事若被翻出,坐实他包庇儿子,草菅人命,构陷忠良,那就不只是丢官罢职那么简单,抄家灭族亦不为过!
绝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反击,必须把水搅浑,必须找到一个足够分量的目标,将皇帝和朝野的注意力从郑家身上引开!
他的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如同淬毒的匕首,射向心腹幕僚:“关于那个李长风,查得怎么样了?我要的不是江湖传言,是确凿的线索!”
幕僚连忙躬身,递上一份密报:“相爷,我们动用了埋在最深处的钉子,结合楚国那边传来的零星信息,确有惊人发现。”
“说!”郑公策脸上,露出希望的光芒。
“第一,李长风极有可能不是什么李瑞安的私生子,而是另一个已被朝廷贬谪,要求终生不得离开属地之人。”
郑公策微微一惊:“有这种事?”
幕僚道:“这个人,便是制造岭南之案,诛杀平南将军及前凌王公子的那个人,李临风!”
“什么?”郑公策大吃一惊。
岭南之案过去多时,他早没放在心上。
真没想到,这两件事居然还能联系到一起。
幕僚道:“我们的人前去巨阳城,多次探访李家,却未见过李临风一次。询问城里的人,也几乎没有见李临风出现过。”
“仅凭这个,恐怕还没有说服力吧?”郑公策有些失望,“万一李临风死了呢?”
幕僚道:“相爷所言极是。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的人已经查探到,李临风实际上跟擎天宗来往密切。
而擎天宗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做李长风的特派弟子,正是悟玄书院奉玉宣公主之命派去的。
先前李临风以精英级实力,诛杀了平南将军。这样的能力,天下罕见。
而李长风在擎天宗上,同样也是以精英级实力,竟然杀了紫霞峰峰主南宫飞虹。
不仅如此,他还勇闯一个名叫异火窟秘境的地方,在那里获得了熔火之心。
如今这个李长风,已经成为擎天宗太上长老萧寒阳的关门弟子。
要知道,熔火之心,当年擎天宗的萧寒阳带领众多弟子也是折戟而归,直接导致了擎天宗的衰败。
这个李长风的实力,和这个李临风,简直如出一辙,让人不得不多想。 ”
“有意思!”郑公策捋着胡须,露出笑意。
二人虽然都没明说,但都知道,这件事背后的发力者,乃是唐玉宣。
当初岭南之案时,李临风乃是凌州镇邪使,来到京城属于给唐玉宣述职,也就是她的下属。
那时,唐玉宣对李临风就有保护之意,虽然表现得并不太明显。
事后,李临风只得到了一个贬谪的处罚。唐玉宣惜其之才,暗中拉拢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玉宣控制着悟玄书院,帮李临风弄个悟玄书院的特派弟子易如反掌。
之后,再帮他伪造一个身份。
回京之后,李长风的身份便是悟玄书院弟子。
只不过,大家都以为他是李瑞安多年未认的私生子。
这么说来,李瑞安也跟唐玉宣是一伙的了。
“你刚才说第一,那么第二呢?”郑公策问道。
幕僚的神情更显神秘,声音也变得低了些,显然这第二个消息更加重磅。
“我们还查到,李临风实际上也不是巨阳城李家的人。事实上,他在走出巨阳之前,还血洗了李家,杀掉了他的养父李沐阳。
因为他查到,自己原本是楚家的人。而当年李沐阳灭了楚家满门,唯独把襁褓中的他带回养大。因为当时李沐阳没有儿子,才想收了这个养子。
后来李沐阳生了儿子,便想利用他,甚至后来想杀了他,夺取他的丹田玄脉。这才激发了李临风的杀心。”
郑公策沉着脸道:“这是他的家族恩怨,查探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相爷莫急,容属下慢慢道来。”幕僚接着说道,“我们多方查探,竟然查到李临风甚至不是楚家的人,而是楚家捡来的。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真实身份,既不是李家,也不是楚家。那他到底是谁家的孩子,便成了一个谜团。”
郑公策的眉头猛地一皱,似乎意识到了幕僚想说什么。
幕僚继续说道:“按李长风……也就是以前的李临风,年龄来推算,恰巧和当年段家那个遗腹子对得上。段书琴多半是逃到了巨阳城一带,产下了这个儿子,然后以某种方式自尽。”
郑公策眼神中光芒闪烁:“如此说来,一切就都合理了。
当初岭南案发之时,楚国天策将军竟然遥相呼应,声援于他。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感觉楚国是在无理取闹,借机生事。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隐隐约约也能看见楚国大使相助于他的影子。这些,也都说明,楚国早就知道了李临风的身份。
后来,李临风变成了李长风,一来京城,就不惜重金拿下段家府邸,定然也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住在那里有缅怀之意。”
“相爷英明,连这些都想到了。”幕僚佩服地说道,“现在看来,楚国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或许他自己只知道自己是段家后人,未必知道跟楚国的关系。要不然,他当不至于放弃皇子身份,留在这里当一个无名无爵之辈。”
“你想得太简单了。”郑公策摇头道,“这个年轻人,或许不会荣华富贵所动。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定然萌生复仇之意。同时,留在这里,便可成为楚国楔入我大乾的一枚钉子。”
“啊?”幕僚惊道,“如此的话,他就是百死莫赎了。”
郑公策得意笑道:“不论事实是不是如此,本相都会让它变成这样。李长风,李临风,岭南之案,段家之案,楚国间谍,这一系列事情联系起来……这就太精彩了!
这么大的事情,足以掩盖其他一切事情。只要翻到明面,谁还会去管赵家院子那桩鸡毛蒜皮的小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