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先生拿出另一个腐朽的小木盒,“不知道大家猜的对不对,里面到底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印章?”
古先生说着打开了木盒,“大家猜的很对,还真是印章。”
泉哥仰天大笑道:“哈哈...,我终于猜对了一次。”
唐青也笑道:“我也猜对了。”
【哈哈,大部分网友也猜对了。】
【主要历史上有民间传说,建文帝朱允炆带了一枚印章逃亡。
所以大家都能猜对。】
古先生拿出印章,却抽了抽嘴角说道。
“我都不想打击你们,这是一枚印章。
但是,此印章不是建文帝朱允炆从皇宫里带着逃亡的印章。
而是他在逃亡过程中雕刻的印章。
只能说你们运气太好,被你们给碰上了。”
泉哥激动的差点跌落坐的椅子,“啊...,不是吧?
这也太打击人了。
我好不容易猜对一次,结果还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唐青:“这确实有点让人意外。”
【哈哈...,笑死我了,原来大家都猜错了。】
【不可能吧?古先生怎么知道此印章是朱允炆逃亡时刻的?】
【古先生可从来没瞎说过,所以我相信古先生说的。】
【古先生既然这么说,那肯定有他的依据,大家就不必再争论。】
古先生拿着印章对着摄像头,“大家可看仔细了,你们看此印章是什么材质?”
泉哥站了起来,“好家伙,这印章就是石质雕刻的。
难怪古先生说是朱允炆逃亡刻的。
如果朱允炆带的皇宫里的印章,怎么可能是石质的印章。”
唐青补充道:“更确切的说,此印章应该是寿山石。
就是一个普通文人或僧侣的用印材质。”
【朱允炆作为皇帝,从皇宫里带着逃亡的印章,不可能是寿山石雕刻。】
【材质这么差的印章,难怪古先生说是朱允炆逃亡雕刻的。】
【既然这样,那建文帝朱允炆从皇宫里带出来的印章跑哪里去了?】
古先生拿着印章说道:“此印章确实是一方普通的寿山石印章。
看起来完全就像一个普通文人或者僧侣的用印。
如果是朱允炆从皇宫里带出的印章,肯定是玉制金银、象牙或者优质黄杨木高等材料。
所以,如此差材质的印章,只能是他逃亡时所雕刻。”
古先生翻转着印章,“作为建文帝朱允炆的随身印章,不可能是大型印章。
而应该为小巧的随身印章,印章上方还有鼻钮,方便他佩戴或藏在身上。”
“大家看印章的外表上,没有任何纹饰,只有一些字体。
使它显得极其朴素,甚至还故意做旧,显得毫不起眼。”
“建文帝朱允炆这么做,肯定还是为了不引人注意。
毕竟他是在逃亡中,如果用高等材质的印章,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建文帝朱允炆的逃亡生涯是真不容易,连一个小小的印章都得注意暴露身份。】
【古代的各个关卡查的很严,有些还要搜随身物品,所以朱允炆不得不小心行事。】
泉哥睁大眼睛看着印章,“这枚印章上刻的字有点多,不知道刻的是什么字?”
唐青说道:“我觉得应该刻的是他的法号“应文”。”
泉哥尴尬的笑道:“我都不敢随意猜了,主要一次都没有真正猜中。”
古先生笑道:“没事,大家都是随意猜,要的就是直播气氛。
这种古墓直播的气氛太压抑,大家猜才能活跃气氛。”
泉哥:“古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我就随意猜。
我觉得印章上应该雕刻有“建文”二字。”
【那我可要猜刻有“皇帝”二字。】
【我猜直接刻有他的名字“朱允炆”。】
【我跟唐青猜一样,印章上刻有“应文”二字。】
【那我就跟泉哥猜一样,印章上刻有“建文”二字。】
古先生把印章倒过来,下面是篆刻字体“应文”二字。
唐青高兴道:“哈哈,我猜对了,果然是“应文”二字。
而且还篆刻字体,刻字显得有点隐晦。”
泉哥:“我靠,我又猜错了。
老天爷能不能让我猜对一次?”
古先生安慰道:“听泉别慌,下面虽然是“应文”二字。
可是印章的四面还有字,说不定就刻有“建文”二字。”
泉哥尴尬道:“我知道古先生是在安慰我,不过我还是满怀期待。”
古先生说道:“其实印章的下面刻“应文”二字,是很好猜的。
我记得有野史里广泛记载,朱元璋曾给朱允炆留下一个匣子。
而匣子内有僧侣的度牒,法名即为“应文”。
所以印章下面刻“应文”这个化名,是他对祖父预言的印证,也是他新身份的证明。”
古先生摆动印章,“我们再来看印章侧面刻的什么字?”
泉哥惊疑道:“咦,此字体怎么那么怪异?”
唐青接话道:“字体确实怪异,是什么字完全看不出来。”
古先生指着字说道:“大家看不出来是什么字,那我来告诉大家是“建文”二字。”
泉哥高兴的跳了起来,“哈哈,我终于猜对了。
没想到真有“建文”二字,这可是证明此墓是建文帝朱允炆最有力的证据。”
唐青笑道:“恭喜泉哥终于猜对一次。”
【玛德,跟着泉哥混,三天饿九顿,终于猜对一次。】
【唐青猜对的方向还是高的多,不得不佩服他。】
【唐青一个临时学考古知识的人,能被古先生看上,确实挺厉害。】
古先生继续说道:“大家可能看不出来是“建文”二字。
因为“建文”二字太直接,所以在这里的“建文”二字是变形、组合和篆体异写。”
“雕刻工匠将两个字巧妙地融合成,一个看似抽象或花卉的图案。
唯有深知内情且对书法篆刻有研究的人,才能隐约辨认出原字。
这是朱允炆对过去身份的执念,也是最极致的伪装。”
泉哥:“古先生这么说,看这两字还真像抽象的花卉图案,难怪看着那么怪异。”
【好吧,这“建文”二字我到现在也没看出来。】
【呵呵,我好像看出来一点。】
【我跟老师学过书法篆刻,确实很像“建文”二字。
只是此二字显得抽象,没有功底或不仔细辨别,是根本就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