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听着陛下对他的赏赐,脸上经过短暂的错愕,随后便是欣喜。
他身为朝中正二品大员,对于赏赐这种赏赐已经没有太大的期望,可今日陛下还是给了他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
毕竟以他的政治素养,当然能够看得出来,今后大学随着时间的发展,定然会成为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学府。
这种读书人可不是权贵,而是寒门阶级。
而自己去担任祭酒一职,可以说从大学里面走出来的官员,都是自己的学生。
这相当于挂一个职位,就可以白捡许多人脉。
虽然以他目前的职位,对于从大学当中走出来的人脉,用不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万一其中有那么一两个潜力种子,在仕途上走的很远。
官场一道,谁都说不准。
就像陈羽突然就被朱棣看重一样。
再者,他用不上,他的后辈未必用不上了。
李志刚一想到今后自己将要成为天下寒门读书人的老师,很长时间,心中都没有这样兴奋了。
他掷地有声的应道:
“臣遵旨!”
朱棣点了点头,将大学祭酒的位置安排下去之后,淡淡的说道:
“今日常会姑且先到这,至于大学当中其余空缺的职位人选,等待常会结束之后,朕会再筛选一番。”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听见陛下这样说,知道常会结束了。
毕竟常会说到底就是将不好决断的政务,拿出来商议。今日常会的议题就是关于大明的人才储备,也就说兴建大学一事。
既然各个方面都已经敲定,对提出这个意见的两人,也都给予了赏赐。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不是口头上的商议了,而是行动中的落实到位。
接下来朱棣的话,也正如日常的常会流程一样。
王忠宣布退朝之后,所有四品乃至以上的文武百官,有序离场,纷纷从奉天殿退了出去。
陈羽也混在众人当中,不紧不慢的离开了大殿。
和今早来到午门时候的场景不同。
他在退出大殿的路上,周遭的官员对待陈羽明显热情了不少。从大殿到午门的这段距离,一路上陆陆续续的有不少官员过来找陈羽攀谈。
攀谈的内容自然不涉及政务,就是单纯的打个招呼,简单的聊上几句,互相点明一下彼此的姓名、官职,家世。
说到底就是混一个眼熟。
毕竟能参加这场朝会的,最低都是四品大员。这放在后世公务员体系,大致对应省部级副职至厅局级正职,即地级市市长至省长。
因此,不至于对于陈羽显得特别热情与套近乎。
陈羽虽然今日的势头大有一副飞黄腾达,一飞冲天的样子。
但落到实处,终究也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官员。
距离所谓的四品乃至更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官职这种东西,越往后面升迁,难度越高。
因此这些身居高位的高阶官员,自然不会因看见皇帝对陈羽特别恩宠之后,就要贴上去,跟陈羽套近乎。
毕竟他们都是官场当中的老油条了。
十分清楚帝王的恩宠,纵然是人人艳羡的热灶,可这热度能维持多久,从来无人敢打包票。
你或许今日还沐着圣眷、风头无两;而明日就可能龙颜不喜、沦为弃子。
这便是皇权下的生存法则,没有永恒的偏爱,只有无常的权衡;这亦是官场里的冰冷现实,没有不变的风光,只有瞬息的沉浮。
它像极了那些被炒到虚高的股票:行情鼎盛时,人人争相追捧、高看一眼,可若不能在高位及时套现,将账面浮盈换成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那所谓的富贵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看似风光,实则空有其名。
官场的逻辑,亦是如此。
真正能攥在手里的权势,从来都不是帝王口中几句含糊的赞许,也不是旁人眼中一时的风光无限,而是实实在在刻在官阶上的等级与权限。
那才是衡量权势的唯一标尺。
而非停留在表面的、随时可能消散的恩宠。
好在陈羽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无论是才识,还是气度,都征服了满朝文武。
优秀的人,在哪一个行业都会让旁人高看两眼。
官场也是如此。
世人常说,真正优秀的人,无论身处哪个领域,总能凭借自身实力赢得旁人的尊重与高看。
官场这片讲究资历与能力的天地,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在陈羽用实力证明自己后,众人心中那份对他职场新人的轻视悄然消散,有人悄悄收起了此前略带敷衍的神色,有人在与同僚对视时眼中多了几分认可,还有人暗自记下了这个初入官场却不卑不亢的年轻人。
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对于刚踏入官场的陈羽而言,已然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试想,若陈羽今日在朝堂常会上的表现平平,未能惊艳众人。
那些身居四品及以上高位的官员,怎会放下身段,用温和的语气主动上前与他寒暄,混个脸熟?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陈羽自身的才华与底气是根基,而朱棣的默许、李志刚等人的暗中支持,则如同烈火般,为他的淬火成钢提供了关键助力。
让他的光芒得以更顺畅地绽放。
尽管并未刻意去结交谁,但当陈羽走出午门,准备投入今日的工作、履行分内职责时,已然与不少官员有了初步的交流。
这看似简单的互动,对陈羽而言,是他官场生涯中第一次真切的人情世故体验。
而经此一役,陈羽接下来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言行,也注定会被更多人放在心上,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
陈羽见一路走来,并没有看见早晨同行的李志刚和宋礼。
他还打算对李志刚感谢一二,毕竟今日获得的赏赐,若是没有李志刚在里面推波助澜,他恐怕要等好久。
等了一会之后,发现只有宋礼的身影。
“陈老弟,久等了。”
陈羽拱手道:
“宋老哥,怎么就你一个人出来,李老哥呢?”
宋礼伸出手指了指午门,解释道:
“他呀,被陛下留下了。说是安排兴建大学的相关事情。”
“还有就是将今日常会上讨论的结果,告知天下,尽快拿出一个大学第一批入学的落榜名单。”
陈羽点了点头,李志刚既身为礼部尚书,现在又兼任大学祭酒一职,于情于理,被老朱留下来将大学相关事宜落实到位,再正常不过。
于是陈羽和宋礼二人,也不在午门外继续等着李志刚,而是各自乘坐各自的马车,前往办公地点开启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