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陈羽认为老朱作为兄弟,还是非常的厚道。
在该给自己谋求利益的时候,那是一点都不亏待自己。
而且还是以皇帝的身份,如此卖力。
想到这,陈羽心中说一点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今日朱棣这样一位通过奉天靖难坐上皇位的皇帝,若是自己今后没有做出一番功绩。那么史书上记载朱棣时,定然会再加上一个识人不明的负面评价。
老朱之所以如此抛开一切,厚赞自己,说到底就是对陈羽的无条件信任。
朱棣相信他的陈兄弟,不会让他失望,能够缔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
……
陈羽感动了一会,借着这个情绪,也是顺手拿出了堪比奥斯卡般的演技,弯腰躬身道:
“臣承蒙圣上龙恩,今后愿上刀山下火海,肝脑涂地,不负圣上!不负百姓!”
话语中,隐隐带着哭腔。
一副感动到差点落泪的样子。
由于陈羽弯腰低着头,让人看不清他的面部表情,导致众人都以为陈羽有一颗赤诚的赤子之心。
但熟悉陈羽的朱棣、夏原吉等人,则感觉有些好笑。
陈兄弟的演技,又精进了不少。
朱棣的一番赞扬,就是为了对外表示对陈羽的器重,而接下来就是对陈羽的赏赐了。
朱棣高坐在龙椅上,淡淡的说道:
“陈羽,既然大学学府因你所建,朕认为你应该参与接下来大学的运行当中。”
“毕竟大学虽然与国子监一样,同为朝廷的学府,但还是有差别。若你这个提出想法的人,不在其中把关,谁又能保证大学这所学府,将按照朝廷预想的方向发展。”
“所以朕准备让你在大学中,再兼任一份职务。”
官员兼任多份职务,这是古代官员普遍存在的情况。统治者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往往会让部分官员围绕‘核心本职+关联\/专项职责’进行兼职。
如内六部高官兼职,吏部尚书蹇义,除掌管官员选拔考核的本职外,还兼领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夏原吉在掌全国财政户籍的同时,兼领太子少傅且督办江南水利;
这些兼职核心仍围绕本职,且受皇权直接掌控。
因砍掉了中间环节,极大的提升了行政效率。最为关键的是,这也变相的给官员多增加了一份‘权力’。
而这种兼职的现象,一般只出现在皇帝极为信任的臣子,以及权臣才有机会担任。
朱棣的打算说出来之后,出人意料的是,大殿内的众人在情绪上,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表现的很平静,默默等着朱棣的下文。
毕竟之前朱棣对着陈羽的一波三连夸赞,且一波更比一波强。在这种的铺垫下,哪怕是一个傻子也能看出来陛下对于陈羽的信任。
更何况能站在这个大殿内议事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傻子。
现在他们应该考虑的是,陛下会给陈羽在大学当中,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又是官阶几品。
毕竟按照陈羽的构想,大学这所学府,归属于朝廷,那么其中的官职,对标的肯定是国子监。
国子监部门职位:
祭酒:国子监最高领导,相当于校长,从四品。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总领国子监事务;
祭酒司业:相当于副校长,正六品,协助祭酒管理全监事务;
监丞:正八品,负责监督师生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对违反学规的师生进行纠察和惩罚,掌管绳愆厅;
典簿:从八品,负责掌管国子监的文书、档案和印鉴等事务,办公地点在典簿厅;
剩下的便是老师,学生等一些不入流的职位。
……
站在大殿下的礼部尚书李志刚,听见陛下对于陈羽赏赐,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大学跟国子监一样,都是背靠朝廷的学府。
可这两座学府因招生的不同,导致性质完全不同。
国子监代表的是权贵的学府;大学将来不出意外,将代表天下学子的学府。
而陛下将陈羽安排在大学当中,获得一个兼职。
大学是陈羽提出并完善,又让其参与管理,恐怕陈羽不仅在大学当中,而是在天下学子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获得极大的声望。
李志刚联想起在御书房中,陛下对于陈羽的器重;再加上在如今的大殿之上,陛下对于陈羽的器重。
双重场景陛下对于陈羽的态度,让他隐隐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
具体是哪些地方不对,他又说不上来。
过于器重!
对!
好像陛下在第一次见到陈羽答卷的时候,就对陈羽的名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此算下来,陛下但凡遇见跟陈羽挂边的时候,都极为看重……
九五至尊,出现一次不合理的事情,倒也说得过去,但出现三次,就透露出不寻常。
旋即,李志刚脑海中冒出来一个想法,难不成陈羽是陛下在外的私生子?
若不是私生子,一个商贾之辈,在入仕之后,怎么可能获得这样的器重?
很快这个想法就被李志刚否定。
太离谱了!
自己当初能对陈羽一见如故,陛下为什么不能对陈羽一见信任。
虽然朱棣身为皇帝,这种事情放在陛下身上,显得非常草率。
但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陛下对陈羽如此器重。
李志刚‘嗅觉’很敏锐,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陈羽跟朱棣早在数月之前,就已经处成了铁哥们。
而在兴建大学的事情敲定之后,他开始期待自己会获得什么样的赏赐。
……
见朱棣要给自己来一个兼职,陈羽知晓这是给天子之权的表现,当即面露严肃,郑重的说道:
“臣全凭陛下安排!”
朱棣点了点头,肃穆道:
“内阁主事陈羽,针对大明人才储备献言献策,创办大学,利国利民,乃大功一件。”
“朕决议,大学建设完成之后,陈羽兼任大学当中监丞一职,官职升迁为从七品!”
朱棣对陈羽的赏赐下来后,大殿内的朱高炽、夏原吉、李志刚等人,不知为何,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按照陛下对于陈羽的喜爱程度来看,若是陛下将陈羽提拔过高,很有可能招致文官劝谏,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
毕竟陈羽的资历太浅,根基不牢。
单单凭借一个大学功绩,升迁过高不能服众。
朝廷内部的官员迁转,素来遵循一套严谨完备的官僚规制,容不得半分随意。
这体系如同梁柱,支撑着朝堂秩序,若有人打破成例,仅凭帝王一时偏爱便肆意提拔官员,无疑是开启了祸乱的先河。
试想后世君主若效仿此举,凡看中某人,便不顾其忠奸贤愚,径直破格擢升。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纲纪崩坏,吏治混乱,终将成为亡国之兆。
万幸当今陛下尚属清明,未曾因赏识而逾越规制,做出有违典章之事。
从八品到从七品,这样的官阶跃迁竟在陈羽入仕短短两日之内完成。
若不是他今日在奉天殿上展现出那般令人叹服的才识与气度,凭此功绩堵住悠悠众口。
恐怕这道升迁旨意一经颁布,朝中御史便会立刻群起而攻之。
而后文官附议,以违制滥赏为由弹劾劝谏,绝不会让此事轻易过关。
但有了能力展示之后,众人感觉这样的人才,待在从七品的位置上,很合适。
反观陈羽自己,对这份官职跃迁,脸上没有什么表示,很平静。
但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这样的结果,已经超出了陈羽的预期。
要知道从八品到从七品的跃迁,对普通官员而言,是一道需耗费三年左右光阴、历经多重考验,才能完成的跨越。
而陈羽却将这份‘三年之难’压缩到了两天。
说一句坐火箭升官,也不为过。
陈羽感受着周遭众人对于自己赏赐的反应。
发现并没有人提出异议之后,算是放下心来。
看来今日常会,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谓收获满满!
反正比在内阁上处理事情,在官职上升迁快得多。
而且自己此次升迁,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算是将从八品到从七品之间的跃迁,地基打的很牢靠。
……
陈羽官阶来到了从七品,兼职的职位却是正八品的监丞。
监丞上面还有祭酒、司业压着,但若仔细分析的话,就能体会到这样安排的妙处,与监丞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监丞是古代学府体系中,核心监察与行政事务主管。
在校风建设与纪律管控中,监丞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角色,堪称学府中学风与秩序的定海神针。
从日常课业考勤,杜绝旷课怠学、敷衍课业的懒散之风,到规范言行品行,严禁赌博酗酒、结党营私、对师长不敬等失德行为。
监丞一旦发现便即时纠举,轻则训斥罚役以儆效尤,重则革除监生资格、上报礼部追责;
不仅如此,还能监督老师,严格控制学科教学。
可以说陈羽今后对大学里面的师生,拥有着绝对的‘一票否决’。
而朱棣的核心出发点,是想要大学按照陈羽脑海中的后世构想,践行下去。
陈羽也希望大学能够发展成为带动大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而且祭酒、司业的职位,大多是处理学府跟朝廷的关系与事务,论对学府内部的掌控,还是监丞更胜一筹。
不管怎么说,陈羽对这个兼职监丞很看好。
毕竟他脑海中对于教育方面的改革,可是多得很。
看来今后又多了一个建立功勋的地方。
陈羽在脑海中简单思索一番职位变更后,态度恭敬的对着朱棣行了一礼,十分忠诚的说道:
“臣多谢陛下厚爱,今后必将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圣恩!”
朱棣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朕不用你鞠躬尽瘁,只要求你今后在处理内阁事务的同时,也将大学里面的监丞干好即可。帮助朝廷培养一批人才,报效朝廷,以此来回馈朕的器重!”
陈羽的事情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他在领完赏赐后,默默的退回到了文官队伍的最后一个位置。
朱棣也收起了笑容,目光开始在文武百官脸上扫视。
大学既然是一座对标国子监的学府,那么里面面对官职安排,定然也应该应有尽有。
监丞有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位祭酒,也需要慎重的选择一个五品以上的官员担任!
这可是大学今后的领导者,选择一个合适且资历足够的官员担任这项重任,至关重要。
朱棣深知一将无能、连累三军的道理。
大学今后开创的好不好,就看这个领导者是否能够跟陈羽配合的好。
不错。
朱棣心中选拔祭酒的标准,是在你优秀的基础上,还需要看是否能够跟陈羽配合好。
毕竟,你仗着资历高,有些才气,在担任祭酒之后,成天跟陈羽不对付,甚至对着干。
那要你干什么?
有才,能有陈兄弟有才?!
朱棣在一众四品及以上官员扫视一圈后,并没有发现特别合适的人选。
目光看向前列的几个正二品大员时,他目光突然一亮。
眼前不就有一个现成的吗?
礼部尚书李志刚!
合适!
太合适了!
本身就是礼部出身,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对外工作。
而且此次李志刚也是大学提议的建设者之一,跟陈羽关系相处的也不错。
让李志刚再兼任祭酒的位置,今后大学外部的各种政治的问题,不用多操心了。
而内部则由身为监丞的陈羽处理。
绝配!
再者李志刚也是一个才子,不仅能够写的一首好文章,字也是一绝。
这样一个资历、才学都极好的人,大学祭酒这个问题,简直在合适不过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外面的人,好像都传言李志刚是陈羽的在朝中的背景靠山。
这一切源于李志刚跟陈羽的君子之交。
给李志刚跟陈羽在一起办公的场合,估计也能将这点更加坐实。
这可以让今后想找陈羽麻烦的人,掂量掂量后果。
想到这,朱棣淡淡的说道:
“礼部尚书何在?”
“臣在!”
李志刚早就做好了等待领赏的命令,被点名后,当即站出来应道。
朱棣道:
“李爱卿,朝廷兴建大学一事,你也有功劳,朕让你兼任大学祭酒职位,不知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