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明同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廖永明也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
只是因为他忽然想起来,上辈子听过的一些解说,说是外面某些可恶的商家用卑劣的手段恶意竞争,毁了不少国内的老品牌。
廖永明这才因为一时气愤,而多说了几句。
只是这事儿他该怎么跟眼前众位大佬解释呢?
“额……”
廖永明再一次有些手足无措,结果余光突然扫到不远处放着的一本《读****》杂志上。
这本杂志在国内发行了有几年了,口碑似乎一直都不错,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屋内的这本,就是学文学专业的石悦瑶买的,闲时自己看着玩的。
廖永明忽然想起什么,然后就站起身把杂志拿了过来。
这类杂志他基本没怎么看过,他也不确定里面会不会有他能用的上的文章。
但随意翻了翻,廖永明还是找到了他能用的点。
“徐爷爷,我刚刚说文字是有力量的。
其实文字也可以算是武器,完全可以悄无声息的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仗。
比如,您看看这篇文章。”
徐柏瀚不明所以的接过杂志,一目十行的读了一遍。
一篇名人轶事而已,徐柏瀚没觉得这文章有什么问题,更没看懂这跟今晚他们的交流有什么关系。
见徐柏瀚不解,其他人也接过杂志快速看了一遍,依旧没人看出问题。
众人纷纷用疑惑的眼神看向廖永明。
“徐爷爷,这似乎只是一个名人小故事。
可这个故事,这么杂志能确保它就是真实不虚的吗?
但不管这故事是真是假,反正看过的人会觉得这是真的。
而且会因为这个故事,对故事里的这个人产生信任,甚至是崇拜。
学习别人的美好品质不是问题。
但问题是,如果这个故事是假的,或者是有人为了某个目的故意营造的呢。
那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这杂志里可不止这么一篇故事。
您看看,有多少都在介绍外面世界的美好?
这会不会让读过的人心生向往,甚至跟现在的生活对比,心生抱怨?
这有没有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
还有,如果这样的杂志越来越深入人心。
如果它要是想要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某些观点,那又会怎么样呢?
所以,既然就连最普通的故事都有可能会对人产生影响。
那我的服装厂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衣服,真材实料做出来的服装,为什么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打开市场呢?”
廖永明虽然又把话题回到了服装厂的推广上。
可他刚刚说的话,也算是夹带完了私货。
廖永明相信眼前这些大佬都是聪明人,今日听了他这一番话,说不定就会有些什么举动,从而改变很多事。
更能尽可能的避免些重大的、不好的影响。
廖永明还真猜对了,几位大佬对视了几眼,还真意识到很多类似问题。
而这次,他们看向廖永明的眼神竟有些复杂了。
这种敏锐的意识,了不得啊!
不过对于这种敏感的话题,众人都有意识的避开了。
既然廖永明主动转回了话题,他们也就接着廖永明的话来聊。
而这一次,竟破天荒的没人再质疑,这种用故事营销的方式是否还有不妥。
众大佬反而开始站在廖永明的角度,直接去思考用这种营销的方式具体该怎么做。
以及会遇到的阻碍,应对的方式,以及后续会带来什么影响。
反正在场坐着的这几位,都是在经济层面能拍板的人。
所以他们也不用再找人商议,干脆就借着廖永明的办公室,和廖永明要打造品牌卖鸭绒服等服装的契机。
不但想着帮廖永明解决各种难题,竟然还简单构思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不过大佬们的计划,廖永明没机会听到。
因为得知这种级别的大佬们当真要支持他,甚至还伸出援手后。
廖永明早就屁颠屁颠的领着大佬的指示,去找徐锦心等人去做准备工作了。
大佬出手,果真不同凡响。
廖永明真是打死也想不到,他这个小小的服装厂,接下来的几天竟然能迎来各行各业的大佬。
首先是徐锦心在京大经济系的两位老师,然后还有德高望重的作家和画家、历史学家。
还有好几个会多种外语的人,随时准备给故事进行翻译。
甚至没两天还请来了两个部队的特殊人才。
具体有多特殊众人不知。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两个兵来此就是帮忙完善《探险家日记》的故事里的细节的。
毕竟不管是野外生存的技巧,还是各种需要冒险的环境,那都不是普通人能随便编出来的。
必须得有人有真实的理论和经验作为支撑。
就是《探险家日记》这个故事只是为了满足廖永明服装厂的商业推广的用途。
可大佬们却下了指示,这个故事和插画不仅要写的好、画的好。
故事还必须得能经得起推敲。
这么大张旗鼓的阵仗,简直惊掉了服装厂所有人的下巴。
就连柳静芙和石悦瑶也啧啧称奇,直呼没见过。
然而不仅如此,很快众人就发现,所有知情的人全部被限制自由了。
徐柏翰老爷子竟然直接下令,要成立一个特殊的工作组。
除了新来的那些各领域的专家们,徐锦心、柳静芙、石悦瑶、吕凌飞也被要求加入其中。
只有等《探险家日记》第一本故事写完了、画完了、翻译完了,故事也能成功顺利的在米国等各个国家上市了。
而且廖永明服装厂生产的鸭绒服、鹅绒服、薄棉服,也能顺利的销往海外后。
作为知情者的徐锦心、柳静芙等人,才能离开。
对此徐锦心倒是很高兴,因为她不用马上跟廖永明分开了。
即使接下来的日子廖永明会很忙,他们俩说不定都没有机会说上话。
但只要每天能远远的看着廖永明,徐锦心就感觉心里无比甜蜜。
不过,廖永明确实忙的根本连看一眼徐锦心都顾不上。
因为除了要写出故事之外,他还要赶紧组织生产。
只是人突然一多,廖永明就发现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