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政集团感到火大的这件事还是跟范仲淹的连襟郑戬有关。
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几乎就从来没有被打过脸,尤其是郑戬这种空降过来的地方大员就更是要通过这种行为来为自己树立威信和威严。郑戬的第一把火我们已经说了,他揪出了两个“大赃官”,但这一把火最后被生生地给扑灭了。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郑戬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就在他举报滕宗谅和张亢没过多久,他又干了另一件事。
这事与其说是郑戬新官上任的第二把火,还不如说这是他猛然间发现的一个超级政绩工程。在这种诱惑力面前很少有官员能够抵挡得住,金钱美色只能从感官层面对官僚带来刺激与诱惑,但政绩这玩意儿却是精神鸦片,它几乎可以秒杀官场上的一切牛鬼蛇神。
郑戬想干的这件事是筑城,地点在秦凤路和泾原路最北端的结合部,当时谓之水洛,因为这里有一座城就叫水洛城(今甘肃省庄浪县境内)。不过,这地方的控制权既不属于宋朝也不属于西夏,它是位于宋夏边境处的一块由当地蕃部豪族所控制的地域。当年曹玮在西北戍边时就曾经想过要把这块地方给吃进嘴里,可最终还是没能如愿,李元昊虽强但也不敢对这些人用狠,而是任由其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地存在,也就类似于是西夏境内的一处藩镇。至于这里面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因为这只刺猬着实太难下嘴,水洛城里的守军至少是三万人且人人精于骑射。
那么,郑戬为什么会想着要在这里筑城呢?
说到这个事就得提到泾原路的一位边关宿将刘沪。此人出身将门世家,其祖父在随赵匡胤亲征李重进时战死,父亲则是太宗和真宗两朝的西北名将刘文质。刘沪因为恩荫很早就入了军籍成了一名下级军官,此后便一直在西北一带戍边。
好水川之战任福兵败殉国之时,刘沪是泾原路靖边寨的主帅,也就是说他当时就驻守在宋夏边境的最前沿,而他的对面正是水洛城所在的那片地域。当年曹玮心之所念之地也正是如今刘沪眼里的一块肥肉,他想要完成曹玮生前的夙愿——将水洛城据为我有从而将宋朝的边境线向北推进数百里。然而,占据水洛城仅仅只是为宋朝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国土吗?非也,宋朝占据此地最为重大的意义就在于从此以后秦凤路和泾原路就可以连为一体并互为救援。
在地理上秦凤路和泾原路尽管是紧紧相连,但因为山川地势的阻隔,如果两路需要支援对方时只能从最西端绕道而行,可一旦宋朝将水洛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秦、泾两路在战时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相互支援。再说明白一点,水洛地区就是控扼秦凤路和泾原路的咽喉要地,如果再加上西夏,那么此地的战略地位就更加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曹玮一心想要将其收入囊中的原因。问题就来了,曹玮和李元昊都没有办到的事,刘沪能办成吗?
答案是——能!
刘沪所采取的策略是首先在位于水洛地区外围的章川城驻兵,然后以城为中心广收良田数百顷,在军粮得到保障后再行增兵从而让宋军可以在这片地域长期驻守且对水洛城形成威慑之势。简而言之,屯兵屯田。在这之后,刘沪秘密派人前往水洛城招降城主铎厮那,但结果却是石沉大海,对方根本没搭理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和韩琦被调入了京城做大官,而郑戬同志则空降到了陕西。前面也说了郑戬新官上任迫切地想要烧几把火,而他的第一把火准确说来其实不是查处滕宗谅和张亢的贪污案,而是“巡边”。
现在他是陕西四路的一把手,为了让下面的同志们都认识一下他这个新领导,郑戬决定搞一次武装巡边活动,他要带着大军到前线各地军营去走一走。别的暂且不说,郑戬这一路上走得非常拉风是肯定的。他到底带了多少人来巡边不得而知,但李元昊同志得知此事后曾经动过想要和郑戬零距离接触的念头,可最后他放弃了,如此也就不难猜测郑戬这次的仪仗达到了何等规模——西夏皇帝李元昊都被他的阵仗给吓着了。
刘沪这时候便决定要趁机借郑戬的风头狐假虎威一回,他命人打着郑戬的旗号再次前去招降铎厮那。或许是慑于郑戬的兵威,铎厮那这一次竟然同意了,而且是愿意将整个水洛地区都献给宋朝。刘沪大喜,他带领数千兵马疾驰数百里前去受降。可是,铎厮那不知何故突然又变卦了,这天晚上数万人将刘沪的营寨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对方的兵力是自己的十倍,而且宋军前后数百里皆无援兵,看样子刘沪这一次是死定了。面对危局,刘沪毫不慌乱,他这晚命令全军戒严,而他自己则在大帐里呼呼大睡。第二天一大早,刘沪命令宋军埋锅造饭,做出一副吃饱之后就要拼命的姿态。铎厮那见这情形也暂时放松了警惕,他也让人准备早饭,可刘沪却没有真的打算让手下的将士吃早饭,而是告诉他们等到打了胜仗我们再吃早饭。他暗中命令宋军做好出战的准备,而他自己则选了一处高地并坐在了一张胡床上指挥进兵。忽然间,只见令旗挥动,先前还在敲碗敲盆的宋军突然冲出营寨向毫无防备的铎厮那所部发动了突袭。
铎厮那没料到刘沪会来这么一手,他手下的数万睡眼惺忪的大兵更是还在犯迷糊,面对突然杀到跟前的宋军,铎厮那所部竞相溃逃。宋军一路追杀,沿途杀伤无数,而铎厮那麾下的一众大小头领为了活命也不想再跑了,他们纷纷下马并匍匐在地请求投降。
此战刘沪尽降其众,而铎厮那也再不敢耍任何的花招只能乖乖投降,刘沪在降卒当中选出精锐之士收编于自己的帐下,然后入据水洛城,整个水洛地区就此成为宋朝的领地。
这事当然不会就这样结束。得知刘沪占据了水洛城,秦凤路地界上的那些与铎厮那算是宗亲的一众羌人酋长随即发兵前来找刘沪讨要说法。刘沪率领部下据城而战,羌人在城下丢弃无数具尸体后只能惨败而回,刘沪由此在秦凤和泾原两路以及在羌人当中声威大震。最重要的一点,宋朝的秦凤路和泾原路之间的北方通道从此被打通了。
如此一来,宋朝算是将边境线向西夏方向推进了数百里。郑戬得报之后也是欣喜异常,他刚一上任刘沪就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份见面礼,这怎么能让他不高兴万分?于是,郑戬上奏朝廷请求对水洛城进行加固和增修,另外还要在水洛城的外围再修一座结公城以让两城结成犄角之势。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防范李元昊前来骚扰,而且这两座城池一旦增建完毕更是可以成为宋朝今后谋取西夏的前出基地。
这件事怎么看都会让人觉得是利大于弊,于是赵祯批准了郑戬的提议,刘沪也临时化身为施工队长带着手下士兵开始修城。可是,此时奉命前来陕西公干的枢密副使韩琦却认为此举不妥。
韩琦当年就非常反对范仲淹在鄜延路修寨筑堡的蚕食计划,如今他依然是这个态度。他认为修城根本就毫无意义,只会浪费国家的民力和财力,而且在地域广阔的水洛地区修这两座城也没有多少的实用性,反而还会让宋军的兵力更为分散。身为钦差大臣且又是朝廷的枢密副使,韩琦对同属新政集团的郑戬好言相劝,意思就是希望他不要修城,可这却让郑戬多了心:你韩琦怕是在眼红我将要为朝廷立下大功吧?我刚到陕西不但打了胜仗,而且还为国拓地百里,眼下我要修城固守,可你却叫我不要修城,我看你分明就是在嫉妒我!
对于郑戬的不予理会,心高气傲的韩琦愤怒不已。恰好此时,郑戬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反腐倡廉”的战斗中,这就让韩琦更加地憎恶此人。不是说韩琦想要包庇贪污犯,而是他觉得这个郑戬完全就是个祸害,是根超级能搅和的搅屎棍。自从这人来了陕西之后,整个陕西四路就一直不得安生:率军巡边,进兵水洛,跟秦凤路的羌人开战,抓捕滕宗谅和张亢,以惩治贪腐为名在陕西大兴牢狱,凡此种种都让曾经的陕西四路大总管韩琦感到怒不可遏。
郑戬这样做简直就是在抄他韩琦的老底,更是在当众羞辱他。你郑戬才来陕西没几个月就如此地大动干戈,你说陕西这边到处都是问题,那你的意思无疑就是韩琦之前的工作做得很失职,你现在是在为朝廷拨乱反正。不说是作为枢密副使的韩琦,即便是任何一个普通人恐怕也忍受不了这种当众打脸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让韩琦更为愤怒的事。
韩琦为什么要来陕西?因为陕西这时候因为常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饥民遍地匪患丛生,更有正规军里士兵公然作乱聚啸山林,韩琦此时的头衔就是陕西宣抚使,说白了他来陕西就是为了整顿社会治安恢复社会秩序。可是,郑戬身为陕西四路的都总管,这些事难道不是他的分内之事吗?但他又为此而做了什么呢?他什么也没做,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为自己正名和博名,如何尽快做出点成绩,而对遍地的灾民和盗匪他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也就是说,这脏活累活全都你韩琦一个人去干,反正你本来就是朝廷派来的宣抚使,你就是一个来负责打扫卫生的,而我郑戬要做的是自然是反腐英雄和建设边关的标兵。换言之,我郑戬不但要打你韩琦的脸,而且你还得为我擦屁股。
终于,韩琦面对这种局面实在是觉得自己没法再忍了,他爆发了!
盛怒之下的韩琦给赵祯上了一道奏疏,里面详细地讲述了他反对修筑水洛城的各种理由,而且他还把秦凤路的总管文彦博、泾原路的总管尹洙以及副总管狄青一道给拉上了他的战车。他说他们四人都反对修筑水洛城,整个修城计划完全就是郑戬一个人的主意,他为了谋取政绩和功劳丝毫不顾及此事对国家财力和民力的耗费。本来生性就耳根子偏软的赵祯一看到韩琦的这份奏疏立马就变了卦,他下诏停止修建水洛城。
郑戬是何人?他是范仲淹的连襟,是立志于推行新政的范仲淹所倚重的人,要不然范仲淹怎么可能同意让他来接替自己主政陕西。可是,范仲淹此时的心里却是不胜悲凉,看看郑戬都干了什么?又看看自己的新政盟友韩琦又做了什么?
郑戬先是以反腐为名干翻了范仲淹的好友滕宗谅和部下张亢,环庆路和泾原路就此首脑换人,而接下来郑戬又激怒了韩琦,这导致同样是范仲淹多年好友的尹洙和他的老部下狄青也站到了郑戬的对立面。可是,不要忘了,从根上来说,他们都是范仲淹的人,都是新政集团的骨干成员,可除了窝里斗,这些人在陕西还干了啥?而窝里斗的结果是什么?是滕宗谅和张亢被降职外贬,是新政集团和气不再且元气大伤,是新政反对集团的暗中窃喜和拍手称快。
事情发展到这里并不是结束,而是高潮的开始。被韩琦参了这么一本后,郑戬大怒,他不但没有下令前方的水洛城工地停工,反而还加派人手继续施工。他这样做已经是在公然抗旨不遵了,可郑戬自有他的打算,他再又给赵祯上疏为自己进行申诉,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够让赵祯收回成命。
郑戬此刻在大怒,而韩琦则是狂怒。你郑戬也太嚣张了吧?我这个钦差大臣和枢密副使你可以不放在眼里,可皇帝的圣旨你都敢违抗?之前我因为顾及范老夫子的颜面才没有对你下狠手,可现在看来你是真的不能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