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域的苏则他们在苦命支撑时,袁熙的邺都这边在干嘛呢?
当然是应对更麻烦的北境问题。
因为这次的鲜卑帝国不是刘浪一个人在行动,应该说这次整个鲜卑帝国真的被刘浪给调动起来了。
像是河西的秃发鲜卑、西部的步度根、中部的苴罗侯以及东部的乞伏鲜卑,都参与了帮助刘浪攻打西域的协同作战。
河西的秃发鲜卑,自朔方地区南下,进攻秦州北地郡;
西部的步度根,命拓跋部拓跋力微、没鹿回部窦宾,从云中地区、五原地区南下进攻并州的西河郡和雁门郡;
中部的苴罗侯,要求宇文鲜卑宇文普回、段部鲜卑段日誉,自代郡北、卢龙塞北,直接进攻;
东部的乞伏鲜卑,不光进攻了辽西和辽东地区,还进攻了扶余国。
同时,在上谷郡的段部鲜卑留民,居然叛乱造反;反而是在辽西盘桓的慕容鲜卑帮助辽西校尉府的秦朗抵御住了乞伏鲜卑的进攻。
主要原因大概率是阎柔死后,上谷郡的新任太守就一直没能搞定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关系,才造成乱局的。
这下,整个大燕帝国北方都是各种被鲜卑帝国侵略中。
也不怪位于西部的贵霜帝国愿意给刘浪捧场子了。
不过,袁熙很清楚,刘浪这小子绝对不会把主战场交给其他人,刘浪的目的一定是他自己的主战场,那就是西域,也就是车师国原来的国土,也就是现在的高昌郡。
因此,袁熙在与诸葛亮、陆逊和司马懿等人商量之后,果断还是让凉州和益州的部队支援西域,而秦州、雍州、并州、幽州、冀州甚至是青州的部队全部集结,直接支援整个北方。
庞统这个兵马司尚书的想法很是激进,不光要防守住鲜卑帝国的进攻,还要反攻。
这得到了袁熙的高度认可。
虽然陆逊这个左仆射不同意,架不住连诸葛亮这个尚书令都同意了。
因此司马懿这个摆子一点头,陆逊就只能作罢,根据袁熙的要求,开始布置整个北方的战事事宜。
至于西域,自然还是麴耀亲自去坐镇,于禁仍然是副将陪同,只不过张既作为凉州刺史也会作为副将一同参与。
北地郡那边,主将是马振,副将是张雄和步骘,守住北地郡为主。
并州那边,主将自然是张合,副将是郭淮和文钦,刺史法正则是全权负责防守并州的事宜,因为袁熙给张合的任务是进攻云中郡。
雁门郡还有牵招前往,副将是他儿子牵嘉,这个雁门校尉府的长官。
幽州这边则是要分东西。
西边的代郡自然是赵云亲自前往,副将是赵统这个护鲜卑中郎将。
卢龙塞自然是刺史田豫的事,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主要任务就是防守。
辽西地区因为有慕容鲜卑帮忙,反而让辽西校尉秦朗干的十分轻松。
辽东地区,自然还得是黄忠老将军亲自去,副将是辽东中郎将陈泰。
朱盖去了玄菟郡,直接接管了当地的军权,甚至在当地大开杀戒,因为当地出现了很多高句丽复国主义者。
鲜于辅去了乐浪郡,直接拿了军权,镇压了当地獩貊人的叛乱,也是杀的人头滚滚。
甘宁在倭国反而很平静。
不过他两个儿子,甘述和甘瑰就有点狠了,因为辰国的三韩旧民叛乱分子也不少,这两个货也是直接开杀,甚至连他俩联姻的几个当地贵族都杀了,身边的女人更是杀了不少。
主要是甘述这个家伙,发现自己的军令总是会被当地三韩遗留势力的反抗者提前预知,只能是身边出了鬼。
他在确认了兄弟甘瑰没有问题之后,甘述直接杀了自己最宠爱的三韩贵族小妾。
然后,甘述和甘瑰就轻松镇压了三韩人的叛乱。
这样的杀伐果断,甘述和甘瑰这两兄弟绝对继承了他们父亲甘宁的状态,唯一让甘宁经常跟袁熙唏嘘的就是,让这两个儿子谁来继承辰王的爵位,因为他的辰王爵位是世袭罔替的。
袁熙的回答也很简单,不行就把三韩地按照中间的山脉一分为二,这样让两个儿子甘述和甘瑰各继承一半。
甘宁一听,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表示不能分裂大燕帝国的下属领土,必须保证辰国领土的完整性。
袁熙看的出来,甘宁根本是在向袁熙提出把倭国的一部分分封给他甘宁,然后甘宁再把倭国的那一部分给小儿子甘瑰继承。
袁熙可没有这个打算,因为倭国定性的是殖民地,不像辰国是附庸国,性质不一样。
倭国,袁熙是坚决不会分封出去的,防止出现在倭岛上独立的情况,至于倭岛都督一职,如果甘宁愿意,袁熙可以给甘家任几代,但是也不可能完全由甘家垄断。
因此,袁熙直接表明了自己对倭国的态度,让甘宁在这方面死心。
然而,甘宁哪那么容易死心,他为了给自己小儿子争一块封地,甚至看上了肃慎诸部的地盘。
甘宁手里的北方水军舰队,在不断大胆北上航行,不但打通了大燕帝国与肃慎诸部在海上的贸易,还发现了库页岛,以及遥远的阿拉斯加。
只不过到达阿拉斯加之后,甘宁不敢再深入了,因为实在是补给不够了,那边的天气等环境也太过于恶劣,不仅仅是冰原,还有沙漠。
甘宁觉得阿拉斯加没什么意思,就放弃让舰队继续探索,还只向袁熙通报了发现库页岛的消息。
由于库页岛的环境也好不到哪去,甘宁甚至都没想过让儿子甘瑰成为库页岛的领主。
他现在对扶余国很感兴趣,要不然沃沮国或者挹娄国也行。
反正甘宁就是盯着东北三国十分诱人,很想把他们占下来。
正巧,刘浪指挥乞伏鲜卑入侵扶余国,甘宁找到了出兵的借口。
于是,甘宁一边指挥大儿子甘述带着辰国主力兵去往乐浪郡帮助鲜于辅镇压獩貊人叛乱;
一边指挥小儿子甘瑰带着少量兵马去往玄菟郡帮助朱盖,去扶余国支援扶余国君。
而甘宁自己则是带着倭国的舰队,直接从东沃沮国登陆,准备从东部绕道前往扶余国支援。
沃沮国知道甘宁虽然表面上是辰王,实际上是大燕帝国的北部海军统帅。
沃沮国自然配合甘宁的出兵,完全没担心过甘宁会假途灭虢。
事实上,甘宁不是没这个想法,但是看出了甘宁想法的人提前写信给甘宁,让他不要有这种骚操作,因为大燕帝国在这次北方作战,需要整个东北的势力支援,不能在这个时候搞出欺负东北三国的行动。
这个写信的人是诸葛亮,信件是给袁熙看过的,因为袁熙也签了字。
甘宁一看到有帝国皇帝和尚书令一起签名的信,就知道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帮忙守卫扶余国了。
不过,袁熙也知道甘宁想给小儿子打块封地出来。
于是,袁熙单独给甘宁写了封信,表示会在东北设置东北中郎将府,希望让甘瑰作为东北中郎将在扶余国驻扎,兵源自然是辰国和燕国出,再加上东北各个势力参与建设。
甘宁一听,知道袁熙这是要把东北三国甚至更遥远的肃慎诸部都纳入大燕帝国的统治体系,不再是只搞个朝贡这么简单,自然立刻同意。
因此,扶余国在向大燕帝国求救之后,立刻得到了大燕帝国的庇护,而且乞伏鲜卑本来也没想真的把扶余国打下来,因为这次刘浪的主要目标就是西域,根本没想把东北拿下来。
但是,朱盖、甘宁、甘瑰等大燕帝国的将领在扶余国就不走了,带着部队直接驻扎。
而且甘宁的大儿子甘述还带领了一部分辰国部队进入了扶余国,把部队交给弟弟甘瑰,就走了。
然后,袁熙直接对外宣称,在扶余国首都建设东北中郎将府,专门负责东北各个势力的防卫事宜,而且要求扶余国、沃沮国和挹娄国共同参与,另外,粮草等物资得扶余国、沃沮国和挹娄国提供大部分。
也就是说,袁熙彻底把扶余国当做羁縻国对待了,不是单纯的朝贡国,甚至沃沮国和挹娄国,也要逐步变成这样。
其实袁熙没在扶余国设置东北长史府,已经是在给东北各个势力面子了,他本来也就是想要整个东北地区,都纳入大燕帝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