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十三年(公元224年)三月,由于袁熙跟诸葛亮商量一天,诸葛亮都不同意把女儿诸葛果嫁入皇室给袁熙的老四袁谅当正妻,袁熙这个皇帝一怒之下,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宣布要选秀女。
说白了,袁熙就是以此为名义,给自己儿子们找老婆,顺便收几个小美女进皇宫伺候自己。
这次的事,其实是甄宓看上了诸葛果那个小姑娘,想让人家给她当儿媳妇,结果黄月英不同意,然后袁熙就亲自去跟诸葛亮商议,诸葛亮也不同意。
袁熙没招了,决定要求所有朝臣,家里有十五岁以上的女儿,只要未婚,都必须参加。
甚至是二十八岁以下的寡妇,袁熙都特别要求参加,属于十分强迫的那种。
下完命令,袁熙能看到诸葛亮那有点鄙视的眼神。
不过诸葛亮也没招。
袁熙在位十三年,这是第一次要求选秀女,而之前就已经有朝臣提出过袁熙早该选秀女了。
因为袁熙近几年一直没有再生出子嗣,连女儿都没生。
太子袁谦只有太子正妃张芳儿,侧妃花鬘,这二妃也就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朝臣们担心后宫生子不坚,将来影响国运,希望袁熙能在后宫加点年轻人,都多次上表说要袁熙选秀女。
当时,诸葛亮因为不想被那些有着特殊目的的朝臣孤立,也跟着上表催促过这个事。
因此,袁熙这次选秀女,诸葛亮自然不能拒绝,还得特高兴才对。
但是,这些条件,也是针对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的,那小丫头就是十五岁,而且未婚。
袁熙把寡妇这一条加上,就是在告诉诸葛亮不要搞什么突击结婚,袁熙可不保证突击结婚时的男方不出事!
诸葛亮也是直接,他推荐了一个名为“赵绣”的女子,袁熙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赵云家那边的,问了才知道,是个名为赵达的方士家的妹妹。
这个赵达跟祭礼司的郎官张温有些师徒情义,家中有个漂亮妹妹,本想借助张温的手推荐到皇宫里面,凑巧袁熙要选秀女,又凑巧诸葛亮在张温家做客。
于是赵达干脆大着胆子找到诸葛亮,让诸葛亮帮忙推荐。
于是诸葛亮推荐这个赵绣去选秀女,负责选秀女的除了皇宫里边的人,自然就是祭礼司了。
不过诸葛亮是尚书台的二把手,推荐的人,自然更好进去。
于是,这个赵绣就入选了,听皇宫里负责的人说,此女不光美艳,而且还有一套“飞针走线”的绝技,就连袁熙两个妃嫔鲍三娘和薛灵芸都自愧不如。
袁熙看的出来,诸葛亮在偷换概念,不是每个官员只推荐一个就算完了,袁熙要的是尽可能多推荐,而且是官员家里的女儿们。
可是,这帮朝臣都把女儿当宝贝,哪那么容易送进宫。
第一轮报名下来,没有一个秀女是重臣家的女儿。
例如,司马懿推荐了一个名为“毛卓”的美人,是河内毛家的,据说也是河内的大门户大世家出身,就是家族这几年没有什么当大官的而已。
王朗没从太原王氏找,反而去了徐州琅琊那边的支脉找了个名为“王仪”的佳人,也算是世家出身,再加上王朗这个尚书令背书,基本上也是稳定进入备选名单。
贾诩也是鸡贼,担心得罪北方世家,托关系从南方会稽余姚地区那边的世家里,硬是找到一个名为“虞瑶”的丽人,推荐到了祭礼司,自然也是入选了秀女候选人范围。
至于武将那边,就很直接了,大多是各个家族中的美女,直接往祭礼司推送,大多也都进了侯选名单。不过,也没有高级将领家的女儿们。
袁熙知道朝臣们这会儿是误会了,可能是以为袁熙开始步入老年昏庸时期,准备大肆搜刮美女入宫伺候他自己。
虽然也有这个成分在里面,但是,袁熙的目的主要还是让自己的儿子们跟手下的重臣们联姻,你不能总让袁熙或者他那帮皇子们天天往重臣家里跑。
而且袁熙也不知道重臣们的女儿都是什么情况,因为只有这帮重臣生儿子的时候,袁熙才会发些贵重物品作为贺礼给这帮重臣庆祝。
像是诸葛果这个诸葛亮的长女,就是甄宓告诉袁熙的,而且都不是黄月英生的,是黄月英的贴身侍女生的,寄养在黄月英名下。
只不过诸葛果这个女孩,天资聪慧,明眸皓齿,能言善道,还很孝顺,实在是招人喜欢。
用黄月英这个母亲的原话就是,比她自己亲生的诸葛瞻,这个诸葛亮的长子要强上百倍。
甄宓这个皇后也是把黄月英等一众重臣夫人招到皇宫里见面的时候,认识了诸葛果,就一下喜欢上了,有段时间天天召见黄月英,让黄月英带着女儿诸葛果进宫觐见,把诸葛亮都搞毛了。
因为如果再继续下去,就是袁熙这个皇帝跟黄月英说不清了。
于是,袁熙在御史提醒的情况下,赶紧问清楚,然后才有了他与诸葛亮的一日详谈,进而有了袁熙选秀女这种“奇葩的阳谋”。
现在,袁熙算是看懂了,这种“阳谋”没用,人家诸葛亮不接。
于是袁熙给祭礼司和皇宫负责选秀女的人说了,必须让当朝的重臣们也把家中爱女提供一下名单。
因为袁熙要选一些作为儿媳妇,都是正妻,而且袁熙的儿子都是要当王爷的。
这下,炸锅了!
之前,所有朝臣们确实不知道袁熙要搞这种动作,自然敷衍似的从社会上招,现在是袁熙在变着方子跟朝臣甚至天下官员们做亲家,那谁不愿意。
于是,不光朝臣们,就连地方上的刺史、郡守等官员也开始了积极推荐。
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诸葛亮,在袁熙的预料中;
另一个是杜畿,他不一样,这人莫名其妙地给袁熙呈上了一个折子,是关于迁都洛阳的!
而且袁熙看的出来,这是杜畿跟袁谦还有其他一些朝臣一起想出来的。
可能是袁熙如果不选秀女,杜畿早就呈上来了。
杜畿可能也是看到袁谦被支去修轨道,袁熙自己又在沉迷美色,就放下了。
而现在,袁熙表示想给自家儿子找儿媳妇,自然也就不是美色的事,那就拿出来给袁熙看看。
内容很多,主要就是在辩证一个问题,邺城不适合作为首都,洛阳更适合。
说句实话,在这个时代,袁熙其实是同意杜畿的意见的。
因为如果只是在中原北方统治,邺城挺合适的,但是一旦打下南方且向西域拓展之后,邺城就会显现出它的劣势。
例如,南方的税赋收完之后,运送到邺城十分困难,如果在洛阳,就会好很多。因为洛阳靠着黄河,可以直接用漕运;邺城还是袁熙打通了漳水到黄河的水道才勉强使用,而且打通的水道窄且易堵塞,几乎年年都要疏通。
另外,邺城的防御十分麻烦,因为是在大平原上的城市,无险可依,更无关可守,基本上只要过了燕山、黑山或者黄河,就能一马平川地到达邺城,否则袁熙也不会搞什么“八平台”,专门防御。
而洛阳在东汉的经营下,是有着黄河、嵩山作为险隘,周围有着八关防守,虎牢关只是其中之一。只要修缮一下,就能固若金汤。
至于人口方面,邺城如今看起来人口众多,但是只要洛阳恢复一段时间,在关东和关西重要拗口的作用下,早晚还是会成为天下人口最多的城市的。
因此,袁熙那段时间还就真研究起了是否迁都的事宜,把选秀女一事儿都差点给忘了。
直到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皇宫里的负责人送来名单时,袁熙才想起来,然后他看了一下名单,问道:“怎么没有诸葛果?”
“诸葛仆射说他们家已经推荐过了,不用二次推荐的!”那负责人是魏瑾的徒弟,还有点自信地说道。
袁熙把名单扔在这个太监的脸上,说道:“让你师父亲自去诸葛仆射府上,就说朕要跟诸葛家联姻,让他把诸葛果加上!”
袁熙平时很少对内侍发火,这帮太监一般没想到袁熙会这么做,吓得那个内侍直接跪下捧着名单退了出去。
仅仅是一个时辰之后,魏瑾亲自把名单送了过来,诸葛果赫然在名单之上。
之后,袁熙便把精力回到了选秀女上,诸葛果也顺利抬进了袁谅的魏王府里。
可是甄宓并不满意,因为袁熙搞错了,甄宓是想让诸葛果嫁给小儿子袁诰的。
这一点是甄道后来说出来的,这时候袁熙才想起来,甄宓其实没怎么养育过袁谅,而且甄宓对于袁谅这个儿子也不是很上心,甄宓更喜欢的是十四子袁诰。
可是袁诰才十三岁,袁熙怎么都不会想到袁诰会是这场联姻的主角。
现在看来,诸葛亮不是在拒绝跟袁熙联姻,而是在拒绝跟袁谅联姻。
而且,袁熙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乌龙操作,会成为整个乾元一朝“太子之争”的开始。
特别是袁熙在魏王袁谅大婚之后,就把诸葛亮提拔了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