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靠有钱人大发善心,自然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毕竟老百姓们所面对的所有问题归结到一点,无非就是与生俱来的穷困,不对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只会日益尖锐,穷者越来越穷,子子孙孙都翻不了身。
不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黛玉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想想办法,把日益高昂的炭价给打下去,至少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顺利度过迫在眉睫的寒冬。
把自己所掌握的那些千奇百怪的知识在脑海中简单的过滤了一下,黛玉很快就找到了对改善眼前的局面有所帮助的技术——煤炉和蜂窝煤。
按照历史的发展,这些东西要到大约一两百年后,才会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而出现并风靡一时。
毕竟造价相当低,只要用煤矿出产的一些边角料,再加上粘土就可以简单制作,燃料的利用率又相当高,不开大火的话,一块煤甚至可以用上一天。
使用起来还不像木炭的那样,一不留神就有中毒的危险。
虽然达官贵人多半看不上造型简陋的煤炉和外表黑黢黢的蜂窝煤,比不上他们日常所烧的银丝炭那般文雅,甚至有的还带着淡淡的木材清香。
但是对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在寒冷的冬天里如果能够有这两样东西,至少保暖御寒的效果会提升一大截。
穷人家的屋子本来就不大,因此只要配上一台煤炉,再买上一些廉价的蜂窝煤,就可以保证一整个冬天,自己的屋子里都有源源不绝的热量,煤炉上再放上一把茶壶,就有随时随地的热水可用,甚至还可以用来炒饭做菜,可以说得上是用途多样、物美价廉。
大夏朝早就已经发现了煤矿,并且由朝廷主持开采事宜,不过因为煤是用来锻造铁器的重要燃料,所以煤矿的开采和利用一直被朝廷一手垄断,始终没有向民间推广。
当然,如果单纯以煤来作为燃料的话,其造价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支付得起的,所以民间百姓日常取暖,还是更习惯于用柴火、木炭等物。
但是制作成蜂窝煤,煤石的利用率就能够得到相当大的提升,甚至都不用挑选品相好的矿石,即使收集一些开采时落下的边角料和煤渣、煤粉,加上一些粘土、秸秆以及用来去硫的石灰,就能制作出相当结实耐用的蜂窝煤了。
黛玉飞快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只要能搞定煤矿这个重要的原材料,其他的原料都很好收集,最后成功制作出来的蜂窝煤,价格能够打到一两文钱。
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季,正常使用、杜绝浪费的话,一天只要十文钱以内,就足以解决日常生活和取暖的问题了。
这笔钱并不算多,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为了在寒冬腊月里能够保住性命,也不会吝惜这笔开销。
而且按照黛玉的计算,只要摊子铺的足够大,生产和销售达到一定的规模,别看这些东西都不怎么值钱,但仍然还是有利可图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黛玉自己手上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实在不想再亲自管理这些事,所以还是得物色一些比较靠谱的合作伙伴才行。
这样一来,黛玉只需要把这两样东西发明出来,再跟对方商议出一个合理的章程,就可以继续当自己的甩手掌柜了。
至于合作的人选嘛,黛玉的视线转移到了在场的某个人身上,在心里暗暗的点了点头。
嗯,就是你了,宝姐姐。
薛家的生意虽然一天不如一天,但毕竟是商业世家,破船还有三斤钉,名下有足够多的店铺,在大夏朝境内也开辟了相当多的商道,人脉和资源等底蕴还是有的。
因此,把相关的生产和运营等事务交给宝钗,黛玉相信,凭着宝姐姐的聪明才智,足以盘活这门生意。
当然,光有薛家加入,还远远不够。
在京城里想要成事,凭薛家的地位还远远不够看,背后还是得有权贵保驾护航才行。
这个机会,黛玉打算留给贾家。
如今,在宁荣两府当家理事的是可卿和凤姐,她们跟黛玉的关系还算不错,平日里偶然也会跟黛玉倒倒苦水,说些知根知底的心里话。
包括现在帮着管家的三春在内,也没少为贾家的现状而头疼。
黛玉从她们口中得知,虽然经过之前的连番举措,让贾家减缓了败落的速度,但也只是靠着盘剥刁奴、追讨王家的欠债强行续了一口气罢了,贾府入不敷出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子上得到解决。
贾家现在还是急需找到更多赚钱的路子,否则用不了几年,还是会走上原来的老路。
所以黛玉打算把可卿和凤姐也拉到蜂窝煤的生意里来,用宁荣两府的旗号替薛家的铺子保驾护航,到时候从中所分的利润,也可以替两人缓解一下管家的压力。
至于朝廷所垄断的煤矿的问题,黛玉打算由自己亲自出面,向皇帝说明原由,讨得一道恩典,解决制造蜂窝煤的原料问题。
毕竟黛玉想要解决的是关系到天下百姓的民生问题,所需要的也不是那些优质的矿石,不过是开采过程中漏出来的一些边角料罢了,相信皇帝在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会给黛玉这个面子。
至于煤炉,以红楼世界的工艺水平,最好的自然是用精铁打造,传热速度快、耗损量低,也不容易损坏。
但冷兵器时代,铁器的价值可想而知,想要搞到大量的铁矿来制造煤炉,那难度可比弄到煤矿石制作蜂窝煤要高多了。
所以黛玉退而求其次,打算制作陶炉,这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效果也不比铁炉差太多,唯一的问题就是要轻拿轻放、小心损坏,运输起来也比较麻烦。
不过黛玉暂时只想拿下京城周边的市场,只要不是长途运输的话,问题倒也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