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和夜郎的求亲,本就是使者临时起意,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没有结果,使者也不以为意。反正没损失不是?
匈奴的使臣情况就不同。
匈奴被韩王信引诱南下,集合匈奴诸部三十万大军在雁门关内围困刘邦七天,各部落出兵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冒顿单于信誓旦旦说和汉朝达成密约,以后年年都会送金银财宝和米粮布匹来匈奴。结果就只是刘邦脱围的时候给了一批黄金宝物,第一年送了一个娄敬的女儿过来给单于做小老婆。陈平安排了第一批的粮食布匹女子。之后就没有下文。
再之后,通过边境商人打听到,说大秦复国,刘邦被杀了。大汉没了!
那说好的粮食布匹女子工匠,就再也没送过来。
冒顿单于感到自己被骗了、被羞辱了。
而各部为了追随冒顿南下,付出的代价也各自不小。整个部落被单于忽悠南下用兵,马匹牛羊勇士出了无数,结果一点好处都没得到。这些部落对单于颇有怨言,眼瞅匈奴的草原联盟不稳,这才派了使团南下,来找秦国皇帝来讨个说法。
朝廷上,既然定调了新朝不理旧账的原则,又有丞相府认定,不仅仅刘邦是伪朝皇帝,这个皇帝私自签订的密约在伪朝也不具有合法性,和匈奴的这份密约就完全没有承认的必要,而所谓和亲,如果作为密约的一部分,是完全合法,如果作为普通的男女婚姻之约,则女方本人和家庭对对方没看上,谁也不能强娶。
索性连匈奴使团带来的国书都原封退回,典客对匈奴使臣说:“匈奴国书不符合礼仪规制,大秦不能接受,自今日起,匈奴国书只能使用八寸长的木简,起首称谓需以外邦诸侯对天子礼仪,不得违制。”
匈奴使臣勃然大怒,当场就拔出剑来要砍了典客。
大秦的哪有纯粹的文官,典客也曾经有过军中经验的,朝廷选官,文化素养如何不提,至少都是身材高壮相貌堂堂的,这就当场拔剑打掉匈奴使节的佩刀,一柄三尺长的环首大剑剑尖就直抵匈奴使节的咽喉,再进一步就血溅当场。
匈奴使团就要闹事,结果整个使团被廷尉派来的执金吾围起来,然后就是中尉韩信抽调了两千重甲武士,携带强弩围住了匈奴使团,一个小队进入馆驿,把匈奴人携带的武器、盔甲搜刮一空。弓下弦、刀磨去锋刃,装进大木箱子,贴上封条,说出境的时候自会还给你们。
没有武器的匈奴人,就如同没了爪子和牙齿的牧羊犬一样,没有任何危险。
因为匈奴人试图冲撞朝廷衙署,按律是重罪,但是考虑到他们身为使臣,两国相争尚且不斩来使,因此匈奴人被勒令限期离境。韩信调用了棘门大营的五千骑兵,押送这一支使团,立即清理使团随行的物品,一路护送东去北上代郡,从雁门关离境。
在雁门关外,押送的军官将贴有封条封锁了匈奴人武器的大木箱子交换给匈奴使者,说此处之外便是草原,你们回去吧。告诉冒顿单于你们所见所闻,大秦皇帝回来了,伪朝皇帝所签署的一切密约都不作数。以后不要骚扰犯边。如果有事,按照境外诸侯国的标准——比如之前覆灭的朝鲜、比如夜郎——递交国书,派一个使者、不超过30名随行人员入境,按照规矩递交材料。
匈奴使团当然一路忍受了巨大的屈辱,一旦拿回武器,就待发难。但是弓无弦刀无锋,箭簇也尽数被取下。而五千押送的秦军武装到牙齿,雁门关就在身后,关内还有大秦的无数雄兵,匈奴使者又哪敢造次。只好灰溜溜的离开雁门关,向草原行进。
匈奴人灰溜溜的离开,大秦却并没有觉得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占到了上风,也已经预料到匈奴人并不会如此就认怂,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他们自然会设法通过战场上索要。于是蒙恬乘坐飞机亲自到雁门关,重新调度训练代郡、渔阳郡等北方郡县的守军,强化了雁门关的防御,重新巡视了长城防线,整肃军纪。
匈奴是战国时期北方诸国的最主要的威胁。燕赵秦等国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不约而同修建了长城。到了始皇帝时期,蒙恬连接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成所谓万里长城,匈奴就此被拦截在长城以北,在蒙恬掌管长城军的时代,匈奴再也没有南下过一步。
受到匈奴使团来索要财物的刺激,再加上上一年度韩信东征诛杀燕将卫满,朝廷中有说法认为需要对逃往境外的原来六国遗族进行进一步追缉。韩王信、燕王卢绾先后叛汉,逃亡匈奴,韩王信在此前战乱中已经毙命,而卢绾则被匈奴单于封为东胡卢王,时常骚扰辽东和乐浪四郡。
因此廷尉提出对卢绾和韩王信所部的通缉令,以叛国通敌的罪名,悬赏缉拿,并遣使去匈奴,向冒顿单于索要叛逃的卢绾韩信及以下将领。
大秦和匈奴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
不出所料,出使匈奴的大秦使臣也受到羞辱,被鞭笞、断发、面目涂灰、折断节杖、裸身捆绑送回了雁门关。
好在没有伤及性命,也算是匈奴方面对“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规则的遵守。
大秦朝廷接回使臣,认为使臣是执行公务的时候受到侮辱,使臣本人并没有屈服或者出卖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形象,所以使臣无罪,反而应该得到嘉奖。这位秦使因此被增加了俸禄,并由皇帝亲自赏赐了紫绶金印——虽然以他的职级,还配不上紫绶金印,但是这算是朝廷额外的嘉奖,算是一项荣誉。
本以为海晏河清的大秦,再度笼罩了战争的阴云。
北方郡县开始加强练兵,大军调度频繁。边境郡县的居民都生活在紧张的氛围中。
但是皇帝和太尉蒙恬都安然自若——战争是大秦的常态,和平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