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义教授赞许地看了杨开一眼:“杨先生很有科学精神啊,这样做也稳妥。咱们就选几个大棚,分别种上不同的作物,看看它们的生长情况,也能积累一些经验,为后续大规模种植做准备。”
杨文兴奋地说:“好主意,这样就算有问题,损失也能控制在小范围内。而且试验成功了,咱们心里也更有谱,村民们也更有信心。”
杨开接着说:“梁教授,那后续种植过程中,您可得多教教大家怎么科学种植和管理。大家祖祖辈辈都是靠经验种地,对这些科学方法了解得不多。”
梁兴义教授笑着点头:“没问题,我会定期给大家做培训,现场指导大家操作。而且我也会把一些关键的种植要点整理成资料,发给大家。”
当晚,送灶神的活动热闹非凡。熊熊的篝火在村子中央燃烧,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杨家庄。杨开、杨文和梁兴义教授也加入到了这欢乐的人群中。
第二天一大早,启明星还在天边闪烁,杨家庄便被一阵忙碌的声响唤醒。公鸡的打鸣声仿佛是最激昂的号角,催促着村民们投身到新一天的劳作中。
按照梁兴义教授的指导,村民们来到选定做试验的大棚前,开始对大棚框架进行最后的整理和改良。大棚框架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有些冷峻,梁兴义教授戴着那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手里拿着卷尺和图纸,在大棚间来回穿梭。
“老张,这个横杆的角度有点偏差,再调整一下,不然承受不了薄膜和草帘的重量。”梁兴义教授指着一处框架,对着正在忙碌的张大爷说道。
张大爷停下手中的活,用粗糙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眯着眼看了看:“梁教授,我这老眼昏花的,没瞧准,这就改。”说着,他拿起工具,认真地调整起来。
杨开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在大棚间不停地走动,协调着各项工作。他来到正在加固框架的王大哥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王哥,辛苦啦,注意安全。”
王大哥咧嘴一笑:“不辛苦,杨开,这可是咱庄的大事,我劲儿使得足着呢!”
杨文也没闲着,他开着一辆小型的农用三轮,一趟趟地运送着盖大棚所需的薄膜和草帘。三轮车上的物品堆得像小山一样,在颠簸的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在大家的努力下,大棚框架的整理和改良工作接近尾声。梁兴义教授看了看手表,提高音量说道:“大家先歇口气,接下来咱们开始盖薄膜和草帘,这一步很关键,都仔细听我讲。”
村民们围拢过来,梁兴义教授拿着薄膜的一角,耐心地讲解着:“盖薄膜的时候,要从大棚的一端开始,边铺边固定,注意不要让薄膜有褶皱,不然会影响透光性。草帘要铺在薄膜上面,起到保温的作用,铺的时候要紧密贴合,不能留缝隙。”
说完,梁兴义教授亲自示范,村民们纷纷效仿。杨开和几位村干部在一旁密切关注着,不时地帮忙递工具、调整位置。
“李婶,你这边薄膜拉得有点紧,松一点,不然容易扯破。”杨开对着正在拉薄膜的李婶喊道。
李婶赶紧调整力度,笑着说:“杨开,多亏你提醒,我这新手还有很多不懂的。”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洒在大棚上,也洒在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上。大家齐心协力,薄膜和草帘一点点地覆盖在大棚上。
然而,就在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薄膜被吹得呼呼作响,有几处已经开始松动。
“不好,大家快抓住薄膜,别让它被吹跑了!”梁兴义教授大声喊道。
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冲上去抓住薄膜。杨开和杨文也迅速组织大家,用石头和沙袋压住薄膜的边缘。在狂风中,大家紧紧地抓住薄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经过一番努力,薄膜终于被牢牢地固定住。大家喘着粗气,相视一笑。梁兴义教授看着大家,眼中满是赞许:“大家都很厉害,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薄膜和草帘终于全部盖好。看着眼前整齐的大棚,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
杨开站在大棚前,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的大棚马上就要完工了,这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接下来,咱们就要开始种植了,我相信,在梁教授的指导下,咱们一定能让大棚里长出又多又好的蔬菜,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接下来的几天,杨家庄就像一台运转有序的大机器,全体村民都围绕着给大棚盖薄膜的工作连轴转。天气说变就变,原本晴朗的天空,偶尔会飘来几朵乌云,洒下几点雨星,这让盖薄膜的工作变得更加紧迫。
梁兴义教授依旧是那个主心骨,他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大棚,一直守到夕阳西下。他的嗓子因为不停地讲解和指导而变得沙哑,但眼神却始终坚定而专注。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拉薄膜的、固定薄膜的、递工具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这天午后,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和几辆面包车缓缓驶进了杨家庄。从车上下来的是县里负责农业的同志,还有省城农业方面的几位教授。为首的是县里农业局的刘局长,他穿着一身整洁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省城来的教授们则穿着朴素的衬衫和休闲裤,手里拿着笔记本和相机。
杨开和杨文等人赶紧迎上去,杨开紧紧握住刘局长的手,激动地说:“刘局长,您和各位教授大老远赶来,太感谢了!”
刘局长笑着说:“杨开啊,我们早就听说你们这儿搞大棚种植的事儿了,一直想来看看。今天一看,这架势真是不错啊!”
梁兴义教授也走上前来,和省城的教授们热情地打招呼。他们互相交流着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气氛十分热烈。
一行人走进大棚,仔细观察着盖薄膜的工作。省城的王教授摸着薄膜,称赞道:“这薄膜的质量很不错,铺设得也很平整,看来你们前期做了不少功课啊。”
杨开挠挠头,说:“王教授,这多亏了梁教授的指导,我们都是按照他说的来做的。”
梁兴义教授谦虚地说:“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而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王教授,您经验丰富,还得请您多提提意见。”
王教授点点头,认真地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体布局和施工都没问题。不过在薄膜的固定方面,可以再加强一些。遇到大风天气,薄膜的边缘容易被掀起,可能会影响大棚的保温和透光效果。”
梁兴义教授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下来,说:“王教授说得对,我们这就改进。”
刘局长也在一旁鼓励道:“大家干得很好,县里会继续支持你们的。如果在后续的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和我们说。”
傍晚时分,所有的大棚都顺利地盖上了薄膜。夕阳的余晖洒在大棚上,薄膜闪着金色的光芒,仿佛给整个杨家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杨开站在大棚前,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几个大棚,更是杨家庄脱贫致富的希望。他转过身,对着全体村民和前来指导的领导、教授们说:“乡亲们,今天我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了大棚盖薄膜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种植了。我相信,有县里的支持,有各位教授的指导,我们一定能把大棚种植搞出个名堂来,让咱们杨家庄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