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州市政府办公楼十六层,金融稳定专班办公室。
一场围绕“岭州金融安全与房地产盘活”核心机制的内部专家会正在举行。常之朗与财政厅、住建厅、银监岭州分局、统计局、发改委等数十名政策技术骨干坐在狭长会议室,桌上堆满项目清单、地块分布图、财务数据报表。
这是一场没有书记参加,却由书记亲自点将督办的会议。
就在几个小时前,李一凡在恒晟·金汇湾的现场调研中,临时提出了两个方向:一是迅速推出“可盘活项目白名单”,形成“示范样本”;二是“明确市场信心释放机制”,以部分项目带动整体信心。
“先说清楚两个边界。”常之朗站起来,在白板上写下两行字:
?\t‘盘活可行’,不是‘赔钱救市’
?\t‘扶优限劣’,不是‘一视同仁’
他严肃扫视众人:“谁家的项目符合金融重构?谁是空壳公司,靠泡沫撑市值?大家心里都清楚。”
财政厅副处长黄巍提出:“我们初筛了60个项目,根据开发进度、资金流状况、楼盘预售去化率、信访情况分为三档,建议首批优先进入白名单的项目不超过10个。”
住建厅代表附议:“推荐用‘123’筛选机制——一个月内可复工、两个月内可预售、三个月内可见销售回款。”
银监分局则补充一个维度:“还有企业意愿,我们不救‘躺平型’。凡不配合协调、不交真实报表的项目直接剔除。”
“好,所有部门各自提交推荐清单,今晚十二点前给我整合。”常之朗语气果断。
就在这场会议密锣紧鼓地推进时,李一凡在省委办公厅也正在密会两位特殊来宾。
其中一位是岭州市政协前副主席、地产界资深人士金焕然,另一位是某龙头商业银行华南分行副行长梁振邦。
“焕然同志,您对岭州房地产市场最熟,老实讲,如果政府不出手,现在这个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金焕然斟酌片刻:“书记,再撑三个月,资金链会全断。”
“恒达系跑路只是前奏,更多问题项目会像骨牌一样倒下。投资客已开始抛售、二手房成交量下滑七成、商贷违约率攀升到4.9%……如果不挽救部分项目作为锚点,恐怕就不止地产行业的问题了。”
李一凡看向梁振邦:“金融系统能不能形成统一信贷协调?”
梁振邦点头:“我们愿意参与项目基金池设立,愿意对优质项目提供部分增信担保。但前提是——有真实现金流、有完整风控闭环、有政府平台的托底意愿。”
李一凡轻轻点头:“你们只需要稳住最基本的信心,剩下的,我来顶住。”
……
与此同时,岭州南站附近,一处名为“新岭时代”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现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开发商“银峯置业”几天前还在放风“项目可能转让”,如今却重新布置了施工围挡,数十名工人重新进场。
这是金融专班筛选出的“白名单”第一批项目之一,背后有两家银行牵头,政府城投公司占股,同时地理位置优越、预售库存不高、且违约信访极少,被视为“试点项目”。
李一凡亲自定调:由岭州城投注资30%,启动配套工程,由银监部门协调银峯的债务展期,分阶段放款,不放弃控制权。
他对常之朗说过:“不能什么都政府兜底,必须把政府信用撬成市场信用。”
这个试点项目,背后还藏着更大意图——
一旦成功盘活,项目回款可用于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将来逐步过渡为“住房保障与转型发展平衡资金池”,成为整个岭州房地产向新模式过渡的杠杆核心。
……
与此同时,一条内部信息在岭州官场悄然流传开来:
省委书记李一凡将在月底召开一次“岭州金融风险形势研判座谈会”,将邀请十位金融领域专家、三位中央公务员学院改革组成员参会,地点——岭州市国际会议中心。
这一次,将是岭州金融改革的第一次对外“正式亮相”。
在省委办公楼,林允儿推门进来,脸上有些疲惫。
“爸刚才来电了。”
李一凡放下手中文件,示意她坐下:“怎么说?”
“他说吏部那边有人质疑岭州改革‘会不会伤害市场活力’,还有人建议设立‘中央风险兜底机制’来防范扩散。”
李一凡目光不动:“我不会等中央兜底,我要自己先把架子立起来。”
林允儿却柔声说:“我不是劝你退缩,只是提醒你,现在岭州这局,你得步步为营,不是谁都希望你成功。”
“我知道,”李一凡微笑,“但我不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