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整,省政务中心内的联席会议厅座无虚席。三十六小时全省“红单清算”行动进入最后节点,来自各口各地的调度员、群众代表、纪委督导组、舆情联动组齐聚一堂,等待本轮最终的绿单亮相。“第二轮问责成果固化专班”挂起白板,调度组现场写下四个红字:节点、通报、固化、倒计时。
陈晓峰站在主屏幕前,一身藏蓝督查服在灯下泛光。他左手夹着昨夜整理的“未闭环问题清单”,右手提笔,逐条圈划:潇北工业园排放监测造假、湘南交警口预装摄像头采购异常、朱洲学区粉刷现场复检不合格、岳州扶贫资金拨付时间差争议——共四个尚未“转绿”的核心疑点,涉及资金、生态、教育、基建四大高压线。
“各市州各自表态,”李一凡一句话抛出,声音沉稳,“转绿前不能关直播,现场群众代表签字确认,且所有答复需上传问责墙,留下影像。”
潇北汇报员率先举手,园区监测数据不符已被卫星回溯锁定,第三方检测机构昨夜紧急入驻,三组水样、两组空气样已送检,预计傍晚前出报告。纪委专班副组长冷声问:“先前合格报告是谁签发的?”对方一滞,抬头应答:“环保局副局长孙野。”李一凡低头圈出名字,“立案调查,并调阅其任期所有监测出具文件。”
湘南代表跟进,交警摄像头采购项目资金未流入招标账户,而是由外包公司垫付。陈晓峰皱眉:“本应走财政支付,为何绕过流程?”代表答:“原本是急用,走的是交警基金调度。”群众代表席上,有人立刻发问:“谁批准?”空气一滞,督查组现场调出文件,批示人名下只有“首字缩写”。李一凡道:“留痕制度已明文上墙,凡流程缺签、指令模糊,皆视为失责。三小时内补全资料,群众代表监督公示。”
十点十五,朱洲教体局递上最新进度:涉及绿单的六所学校,四所通过验收,另两所墙皮厚度不达标,需重刷。家长代表同步上传实地影像,并圈出“刷过又裂”的部位。李一凡盯着画面,冷道:“今晚必须返工,施工单位不得换人,由原团队完成,群众明早八点前签字交卷。”
岳州扶贫办情况最复杂。资金到账时间和群众反馈“入账时间”存在两天出入,导致部分受助人提出“公示不实”质疑。财务现场调取拨款回执,确实早于群众短信通知时间,群众代表站起质问:“到底是钱晚到,还是通知晚发?”调度员答不上。李一凡点头:“建档流程需含‘到户时间’,短信、银行、通知三线对照,哪个最慢,谁负责。”
十一点半,纪委书记王平登台。他简明扼要地通报了五起“数据造假”处理结果:潇北环保局副局长停职,岳州扶贫中心主任记过处分,湘南交警设备采购处长调离,朱洲教体施工监理解聘,湘西某县瞒报地灾隐患被立案问责。群众代表带头鼓掌,王平一边收拾文件,一边说:“接下来三十六小时,每两小时更新一次处分结果。”
午后两点,星城广场问题墙前站满群众,值守志愿者将当日所有“红转绿”项目更新在墙上,红绿相间的记录被摄影师拍下传至政务大厅大屏幕。李一凡站起身来走近墙边,看着群众代表签名的字迹,语气平静:“这一轮不是整改,是生死线。谁敢拖,就不是撤岗,而是封口。”
下午三点,湘南交警部门完成财务流向梳理,补充影像已上传。群众代表扫码确认,每一笔款项时间点明确标注,连夜补签收据图像。潇北园区监测复检数据同步上传,污染指数回归合格标准,公众页留言点赞超四千条。岳州扶贫反馈问题,短信与入账时间差被界定为“技术延迟”,由运营商发函说明,最终以“信息滞后”结案处理。
四点整,陈晓峰走进督查室,站在红绿图前,深吸一口气:“全部绿了。”话音刚落,数据墙上弹出“最新一批处分通报”,群众签字同步弹出,并附影像资料。“开始制章程,”李一凡道,“这一套做法,从明天起,转常态执行。”
晚上六点,省府官网挂出《第二轮问责结果清单(终版)》,群众代表制度与问题墙机制首次被纳入行政程序流程。《潇湘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三十六小时终局:绿单背后的速度与分量》,评论区火速破万,留言有感慨,也有提醒:“绿单不等于终点,制度才是起点。”
夜里八点,星城灯光渐暗,只有省政府八楼调度室仍亮着。陈晓峰靠在椅背,闭目十秒,又睁开,转身对秘书说:“通知各市州,明日召开群众代表常态轮换制度协调会。”秘书低头记录。手机弹出短讯:“红单归零,制度归位。”
广场上,一名女孩站在墙前,将自己签字的绿单拍下发到朋友圈,配文:“第一次觉得,这个国家真看得见我们。”
楼群间,电子屏同步滚动:“问责墙,日日照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