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炽烈,星城市会议中心外依旧聚着几波来自外省的干部考察团。第三天的观摩已经开始。不同于前两天的局部深入,今天的议程是“全流程模拟”,从社区治理到园区建设,从政务服务到问责机制,全链条、高密度、无彩排。李一凡早已坐镇指挥中心,在调度屏幕前依次点名调控,每一帧视频背后,都是权力博弈与制度硬碰硬的试验场。
上午九点四十,来自江淮、东粤、巴蜀等地的三批考察团同时进入星城不同片区,路线交叉、流程重叠,目的是打乱节奏,测试基层响应与干部随机应对能力。李一凡的安排明确:“谁能在真实压力下不崩盘,谁才配在体制中脱颖而出。”
观摩第一个爆点出现在环兴区政务服务大厅。东粤代表团临时要求查询某科技企业过去两年的审批记录,窗口人员略有迟疑,被现场一位年轻干部悄声提醒:“走权限轨道查询,否则系统会锁定异常操作。”场面紧绷,队伍一度滞留。李一凡通过调度中心实时画面低声道:“这个窗口的组长叫梁晴,背景查一下,三十分钟内给我汇报。”
十点三刻,江淮考察团突访芙蓉湖片区生态修复项目,要求临时调阅两年来环保数据比对,并调出污染源处置记录。大屏幕上,园区管理方支支吾吾,试图用技术理由拖延数据调取。站在一旁的省委办公厅干部徐诚立刻出面:“星城试点的核心是透明,任何流程不该模糊。”十分钟内数据未上墙,李一凡直接发出语音指令:“园区主任贺兴立刻带走,交由纪检先行约谈。”
广场上等待座谈的群众开始聚集,烈日之下,他们不时用手挡住阳光,一些社区志愿者送上矿泉水和遮阳伞。岳州代表团团长杨德平在人群中穿行,看似随意地与几位群众交谈,问及今年低保政策是否真正落地。“以前是喊口号,现在是上墙问责,有人真下台了。”一位年过六旬的环卫工阿姨说,“有一次在信访墙上留言,第三天居委会主任就来我家了。”
李一凡站在会议中心三楼落地窗前,望着广场上渐热的人群与不间断的摄像轨道,脑中快速梳理上午情况:岳州在昨天被点名后,今天派出的是一批“文风整齐”的基层干部,试图靠语言包装掩盖实际空转。他皱起眉头,转身吩咐陈晓峰:“把岳州昨日提交的整改方案全数剥皮式审查,凡是没有具体执行路径的,全定性为‘结构性文过’。”
午间十三点整,三路考察团汇合至阳光书院,参加干部群众座谈会。这是本轮试点中最受关注的环节——群众现场提问、干部抽签上墙作答。为了保证公平,抽签过程由中央督导组监督。李一凡未现身,但整个会议过程通过“政务阳光”系统向所有考察团和试点城市现场直播。
一位朱洲退休教师率先发问:“如果问责墙只是做给外人看的,热度一过还不是照旧?”
签中答题的正是来自岳州的基层干部马远志。他语气顿了一秒,然后答道:“制度不是为了装饰,而是拿来用的。我们能不能用得好,关键看有没有不怕死的责任链。”全场一静,随后爆出掌声。
但李一凡知道,仅仅靠几个回答是不够的。他手中握着一个还未发布的通报文件,里面列着全省试点过程中发现的十项“样式主义陷阱”,每一条都指向部分市县在应对改革压力中的虚假应付、半吊子落实。
下午两点半,督导组组长、政务院监察局副局长郁中礼秘密约见李一凡,在会议中心西侧的会议室中,两人对坐无旁人。郁中礼开门见山:“你这次搞得很猛,几家单位已经上书说你‘杀威太重’。”李一凡轻笑,“如果这都受不了,以后真到中枢岗位,怎么扛得住全国的摊子?”
郁中礼沉吟片刻,掏出一张折叠纸条:“这是南江几个厅局级单位交来的内部反馈,他们请求将‘上墙问责’适度转为‘备案式检讨’,你怎么看?”李一凡接过纸条扫了一眼,淡淡道:“他们想摸鱼我不拦,但不要想借改革浑水摸鱼。谁怕上墙,谁就离开试点。”
到了傍晚,星城灯光亮起,整个会议中心再次陷入忙碌。次日的第四轮观摩已锁定湘南、潇北、滨江、嘉陵四市,尤其嘉陵被外界称为“整治难点”。陈晓峰刚走出调度厅就被李一凡叫住:“通知嘉陵,今晚八点前提交过去六个月的财务审计底稿,必须人工手抄两份,一份上墙,一份留档。”
夜色中,几辆挂着外省车牌的中巴缓缓驶出星城市界。江淮考察团领队在车内拿出记录本,写下最后一句:“问责上墙不是作秀,而是李一凡亲手打造的体制压力器。”
与此同时,位于星城东北的某园区一栋办公室内,一位市纪委干部望着墙上的地图轻声说道:“试点还在继续,真正的淘汰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