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旬的星城,雨后的清晨带着湿气。省政府大楼一楼大厅的问题墙前,昨夜新贴的红卡格外醒目:岳州临港“危化品转运延时”、衡山口岸“签收资料缺失”、星城高新区“环保夜检未复核”。
红底黑字、责任人签名与时间戳一一公示,群众代表和记者围观拍照,社交平台的评论迅速发酵。有人质疑潇湘制度混乱,也有人留言:“敢贴出来才是硬气。”李一凡在七点半抵达大楼,望着这些红卡沉声对陈晓峰说:“今天不只是复盘,要让群众签字见证,信任必须一笔一画写在墙上。”
十点整,岳州临港的演练首先开场。大屏幕调出昨夜的转运延时记录,园区主任承认值班调度疏漏,差点耽误危化品转运。陈晓峰走上前,果断要求现场启用“双重预警”机制:一旦超过阈值系统自动报警,调度必须两小时内发出二次确认信号。
随后他请群众代表亲手按下报警按钮,屏幕立刻跳出“异常确认”栏。群众代表写下名字,时间戳自动生成。人群鼓掌,记者捕捉到这一幕,标题随即在门户出现:《危化品复盘首次启用群众签字》。
紧接着是衡山口岸的签收复盘。三家报关行被请到大厅,窗口人员当场演示退回原因码的细化:运输单据缺项、发票复印件缺失、货物清单缺页。报关员被要求签名确认,群众代表扫码验证,追问:“三次不改怎么办?”陈晓峰沉声回应:“三次不改直接列黑名单,公示上墙,谁来都能查到。”
话音落下,几名报关行负责人面色尴尬,但无言以对。群众代表落笔签下名字,公示栏里多了一行清晰字迹。有人低声说:“这比口头承诺更硬。”
星城高新区的环保夜检复盘更显紧迫。录像显示夜间异常数值超标,却未触发复核。环保局负责人鞠躬道歉,随即演示“夜班双岗双签”:两名值守人员同时在岗,一人操作一人监督,异常必须两小时内提交复核。
群众代表被请上台,连同两名值守干部一起签名,三重签名同时生成时间戳。记者抓拍下这一幕上传网络,评论区热议:“群众的签字比口号管用。”陈晓峰在现场敲定:“今夜起所有环保夜检必须三重签名,违者直接红卡。”
下午两点,省人大法工委在小礼堂举行听证会。群众代表和企业代表坐在前排,草案新增三条条款:危化品转运双重预警、口岸三次缺项即黑名单、环保夜检双岗双签。
群众代表提议:“能不能把群众签字写进条例,让我们真正参与?”法工委当场采纳,在条文中增补:“群众代表可在异常复盘和整改环节签字确认,签字与责任人一并公示。”会场顿时响起掌声,李一凡在台上点头示意:“制度件的价值,就是让每个人都能看见,也能留下字。”
会后,李一凡没有立即返回办公室,而是召集示范区领导小组召开“机制治理月度推进会”。他语气坚定:“除了今天复盘的三条,我们还要拿出制度件示范案例。
八月内必须形成三项:突发事件免签路径、预算调剂协同机制、异动监测回滚机制。”会议室一片安静,随后议论声渐起。财政、数据、应急等部门代表面露难色,担心突破常规会引发追责。李一凡挥手压住议论,目光直视众人:“权责分明,留痕复盘,出了问题我担着。谁再推诿,就是不敢为改革负责。”
陈晓峰被点名主持三项制度件测试。次日清晨,星城郊区化工园拉响警报,突发事件免签演练启动。安监干部本能地想打电话请示,陈晓峰立即通过对讲机喝令:“无需签批,立即处置!”
救援力量迅速行动,半小时险情解除。讲评会上,他当场点名批评:“示范区的免签不是摆设,紧要关头要敢于负责。”众人心中一震,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免签兜底”的力度。
随后,预算调剂协同机制演练在财政厅展开。跨部门项目资金需临时调整,按旧流程至少一周才能批下。陈晓峰亲自登门,与财政厅长交涉,亮明“示范区试点”身份,要求三日内走完全部流程。
厅长犹豫片刻,终于拍板试行。最终不到四十八小时,资金批复下达,调剂顺利完成。陈晓峰把时间戳打印张贴在墙上,冷声说道:“数据不会骗人,制度必须提速。”
最后的异动监测回滚机制在数据中心测试。审批流程中途被人为修改,系统立刻触发回滚预警。陈晓峰坐镇指挥,果断启动回滚,撤销异常操作,流程重新提交。
他看向在场的干部,语气冷峻:“谁动手,谁留痕,谁担责。”屏幕显示责任人签名与时间戳,群众代表同步在“回滚确认栏”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机制首次实现“群众—干部—系统”三重验证,场面震撼。
当天傍晚,李一凡应邀来到省委书记赵建国办公室汇报示范区工作。赵建国微笑着递上一杯茶,开门见山:“我看了今天的简报,很有意思。‘制度件+复盘’这个探索有价值。”
李一凡谦逊地回应:“改革不能只靠文件,必须形成制度并不断复盘修正,否则就是纸面文章。”赵建国点头,语气意味深长:“九月省委将讨论‘权责一体化改革试点’,示范区就是最大的参考。你们的成效,决定全省能不能迈出这一步。”
夜幕降临,潇湘门户首页挂出当日进展:群众签字六十四次,异常复盘三起,预算调剂一例,监测回滚一次。评论区热度爆棚,有人写道:“潇湘敢让群众签字,就是最大的信任。”
也有人质疑:“签字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与此同时,江淮媒体投放文章《群众签字是形式还是保障?》试图挑起舆论。但网友迅速转发潇湘问题墙的照片,红卡旁边清晰的群众签名和时间戳让质疑失去声势。
午夜时分,大厅依旧亮着灯。问题墙上三张红卡中,两张已转黄,一张进入倒计时。群众代表指着签名轻声说:“这是我们写下的字,不是他们说的口号。”陈晓峰看着墙,长舒一口气,心里明白:群众的笔迹,才是制度最硬的背书。李一凡走上前,语气坚定:“红卡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公开。签字就是信任,信任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