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宣传部牵头,联合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近期将组成专项考察组,对5G与数字治理协同政策试点进行现场调研。”
当许宏志深夜将这封来自大夏办公厅的密件放在李一凡案头时,窗外星城夜色沉静,一如既往。
李一凡盯着文件看了十秒,抬眼看向许宏志:“消息提前多久泄出来的?”
许宏志苦笑:“一小时前,四九城圈里已经知道是‘冲你来的’。”
李一凡不语,缓缓将信封放入保密柜。
这是重生以来,他第一次直面来自中枢的“非正式考核”。
—
第二天清晨,潇湘省政府召开紧急专项会议。
会议极简,李一凡只说了四句话:
“一,中央来调研是机会,不是审判。”
“二,5G+治理不做表演,只说实话、交真账、报实数。”
“三,调研全程不设陪同讲解员,只提供项目主责人汇报。”
“四,凡发现提前布置、伪造数据、调包示范点者,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政务厅一众人等听得冷汗直冒。
不少地市负责人暗中擦汗:“这不是上京,是过刀山。”
……
与此同时,星城市。
作为潇湘数字治理与5G联合应用试点第一城,市长李志远亲自主持部署会:
“这次调研,重点是我们三个系统:一是‘财政统管云平台’,二是‘基层事项协同网格’,三是‘城市运行总控中枢’。”
“所有数据不得删改,不得打包展示,不得假设演练。”
市委书记陈启明轻咳一声:“再强调一遍,星城不是做秀,而是做样板。”
“我们不是对着京里演,我们是告诉全国,凡系政绩不是靠表演,是靠落地。”
市委秘书长梁国涛补充:“相关部门今晚加班,梳理所有底层代码接入路径与数据实效对照。”
调研组抵达潇湘的那一天,是2020年6月1日。
这一天,星城市“麓谷智核园”刚好启动一期交付,长鑫存储正式迁入实验室楼层,中微设备已完成第七批刻蚀设备调试入场。
调研组没有安排下榻酒店,而是直接进驻“潇湘政务指挥中心”的会议驻地,采取“嵌入式驻点式调研”——一待就是十天。
组长是大夏宣传部副部长,一位以“锐评体制病灶”闻名的实干派,秘书出身,现为“技术官僚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
而陪同他一道的,还有一个低调但极为敏感的身影——大夏组织部干部监督局副局长,代号“考察二组”。
“他们不是来看你建了多少平台,而是看你这个平台能不能‘杀虫子’。”
这是许宏志在小范围内部会上说的原话。
……
调研第一站:岳麓区新港街道。
这里是潇湘“千人计划”落地的第一个行政区。
考察组分两组分别进驻街道综治中心和财政服务站,对照查看了三年来“破格提拔”上来的3名干部履历、主责事项与实际绩效。
其中一位34岁的街道副书记,原为高校政务专业毕业生,在平台公司锻炼两年后下沉街道,承担“问题楼盘处理”专项整治任务,已完成19个项目扫尾,回收财政收入2.3亿元。
“这才叫真正的财政回笼型基层干部。”
考察组副组长点评后,当即记入报告核心摘要段落。
……
调研第二站:潇南新区的5G城市级试验场。
这片区域集成了5G+医疗远程会诊、5G+公安实景执法、5G+交通智能路控、5G+教育远程课堂四大应用场景。
调研组不止看了设备、演示,更查看了“系统留痕日志”与“实际调用频次”。
结果发现:系统调用中80%以上为夜间应用,说明不是演示系统,而是实战系统。
中宣部副部长拍案:“你们这套系统,有血,有汗,有人的生活。”
李一凡亲自介绍:“潇湘是底层工业省,5G不是科技标签,而是生产工具。”
“我们做的不是展示面,而是打铁面。”
……
调研第五天,大夏中央组考察组与省委组织部展开闭门磋商。
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提交了一份高度敏感材料:《潇湘破格提拔干部模型与绩效数据模型交叉比对分析》。
数据中,过去一年中,潇湘省共提拔186名破格干部,其中71人为“凡星画像模型”推荐人选,占比38.1%。
考察组沉默良久,最终点头:“可以写入改革案例资料库。”
—
第八天,调研组与李一凡展开“非正式会谈”。
组长第一句话就问:“你怎么看‘凡星—政府合作模式’的边界?”
李一凡毫不犹豫答道:“企业协作不等于政府委托,政府要借企业之手,但不能交权。”
“凡星参与的只是数据处理与逻辑框架,不涉及决策权、不参与预算分配、不介入人事。”
“我们也在完善‘政企界限防火墙机制’。”
他补充:“我很清楚,如果‘李一凡—凡星—李明杰’三者边界不清楚,这场改革就注定走不远。”
会后,调研组组长在发回的简报中写道:
“潇湘试点,是目前全国唯一以省级政府主导开展系统性数字治理试验,并形成明确协作模型与监督机制的样本。建议择期公开。”
—
6月11日,调研组撤离潇湘前,李一凡亲自到机场送行。
组长只说一句话:
“你走在了一条不归路上。”
李一凡答:“我知道。但比不走更值得。”
当专机滑行远去,李一凡回身看向远方。
未来,真正的检验,不是京察,不是汇报,而是整个大夏体制——能不能容得下一个“可复制的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