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下旬,潇湘省政府一份绝密等级的内部请示件,出现在政务院办公厅的内网上。标题简明,却分量极重:
《关于设立中部协同省际协调机制的建议方案》。
这份提案由潇湘省政府提出,联名对象包括:江淮、赣东、川中、鄂北、皖南五省。
而署名提案人,正是潇湘省省长——李一凡。
这意味着,继“十四五规划”率先落地之后,李一凡又将目光投向了跨省域的大棋盘,试图通过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推动中部崛起真正进入“组织化联动”的时代。
……
在潇湘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李一凡语气冷静却充满穿透力:
“中部不是落后,而是失去结构优势。中部各省Gdp体量都过万亿,但长期存在基础重复、协同困难、内卷严重等问题。这不是经济的问题,是机制的问题。”
省委书记赵建国轻轻点头:“这个提法,中央未必不欢迎。”
李一凡继续:“我的建议是,从区域交通、产业分工、财政资源统筹、人才共育和科研联合入手,推进一个‘五项统筹’计划,未来三年内每年召开一次‘中部协同首脑会议’,由政务院授权召集,并在潇湘设常设协调办公室。”
“这是一个平台,一种架构,一场重构。”
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两秒,随后许宏志第一个拍板:“支持,省委组织部可以配合人才联动试点,建立干部分级流动试验。”
陈松年、副省长林浩民、财政厅厅长周德兴也陆续发言,全票通过。
……
李一凡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江淮省常务副省长陶铭泽。
“陶省,关于中部协同会议机制,我这边起了个头,愿不愿意来一起试试?”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你终于下这步棋了。我在江淮早就苦这个局面久矣。”
“我不想等中央定调,我想先做出实效来,请中央来总结。”
“你这个性格,怕是奔着更高的位置去了。”
“走不走得成,得看你我配合得怎么样。”
两人一笑,敲定第一场“中部协同预备会议”于八月中旬在星城市召开。
……
与此同时,潇湘省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工信厅组成“跨省协同筹备小组”,由张廷山统筹。
星城市作为东道主,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市长李志远主持市府常委会,部署:
“这不仅是一次会议,而是李省长争取进入全国战略中枢的战役之一。凡涉及交通、安保、政务接待、外宣报道,全部列入红线清单。”
常务副市长梁国涛亲自调度星城市“会展指挥中心”,并下令启用全市舆情监控系统,与凡星传媒建立“外宣联动机制”。
凡星传媒总裁李晓薇亲自督导内容策划,推出《星火中原:一场跨省域协同的实验》系列短片,在会议前两周推送至人民视频、澎湃网、南都政经等核心政务传播平台,引起业内热议。
在北京,一份《李一凡跨省协同试点案例》进入国家发改委文件流转系统。
姜承远在内部评议会上表态:“潇湘是制度改革的窗口,李一凡是我们未来政务院制度工程最合适的执行者。”
林建国此时,已是政务院副总理,主管经济与区域协调。他看着文件默默点头,在办公桌左角写下一行字:
“如果中部联合能够推进制度型增长模型,或许是政务院下一个实验田。”
……
2020年8月15日,第一届“中部协同预备会议”在星城市东澜会展中心召开。
来自潇湘、江淮、鄂北、赣东四省的代表团同时抵达。李一凡、陶铭泽、鄂北副省长钱旭光、赣东副书记陈宗明并排坐在主席台前。
会议室屏幕上,一句标语震撼醒目:
“五省同心,中部同行——共建协同机制,共谋发展新版图。”
李一凡登台讲话,现场所有镜头被同步推送至央视网、澎湃、政务云播平台。
“各位同志,我们今天不是来套话的,也不是来开一场象征性的会议。我们要在48小时内,拿出五个方向的具体协同动作、三个联合试点、一个数据共享接口平台。”
“潇湘有诚意,也有准备。”
说完,他手一挥,大屏幕浮现出一张跨省交通与产业地图,上面标注出未来三年将同步启动的23个协同项目,其中包含:
?\t潇湘—江淮“芯谷—材料走廊”
?\t潇湘—赣东“数据互联工程”
?\t中部四省“政务数据平台联动计划”
陶铭泽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干这个,比我们五年开十次发改协调会管用。”
其他代表随即应和,掌声如潮。
……
会后,李一凡站在星城市政府办公楼的天台,看着远处的会展中心灯光璀璨,身边的李志远轻声道:
“省长,你这一仗,打出了中部第一平台的格局。”
李一凡没说话,只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笔记本,上面写着:
“中部崛起,不靠中央垂直赐予,要靠水平协同自觉。”
这是他2014年在星城书记任上的一段批注,如今终于成真。
……
当天深夜,李一凡独自回到办公室,推开窗,看着夜色下的潇湘大地,心中响起一句话:
“权力的意义,不在于统治,而在于能否构建一套能超越你本人的体系。”
他握紧拳头,一如重生那晚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