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总兵出身寒微,也是出身于和大伙一样的灶户,我知军户苦,亦知灶户苦。”李俊业现在是大明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大英雄,他的事迹早已通过各种方式传遍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此话一出口,瞬间就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村民的颜色顿时缓和了很多。
灶户可怜啊!不仅终生煮盐依旧不能果腹御寒,夏冬无辍,无比含辛,甚至还交不够官府需要的盐和赋税,为了应付官府富商盘剥,以致于不少人被逼无奈只能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四下沉默不语,人群中甚至还能隐隐约约的听到了抽泣声,很多人眼睛已经开始湿润。
“灶户过的苦,世人皆知,但就算这样,还有人不顾你们死活,为了一己之私,躲在背后推波助澜,将你们如弃子一般不停的推向风口浪尖,你们何曾想过你们只不过是别人弃之如敝履的棋子,微不足道而已,就算你们豁出名来,想保护的也只不过是连饭都吃不饱的饭碗。”
“受人愚弄,这是何苦哉!”
“本官的晒盐法,你们又知晓多少,实不相瞒,本官来你们这儿之前,已经和陈盐运使商议过,本官只负责管理四成的灶户,本官可以保证这四成人,人人能够吃饱饭,因为本官的盐场也要盐工,登莱的盐场盐工平均工钱都能达到每月一两三钱四分银。”
李俊业话来未说完,几乎所有人都瞪着大大的眼睛,伸出手指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要知道他们灶户整个劳作,风雨无歇,尤其是酷暑,灶前日日都如煎油一般的煎熬,累死累活,一月收入也只不过是四五钱银子,很难养活一家人。
每月一两三钱四分,差不多是他们收入的两倍了,这让他们如何不惊讶,他们都是时代的灶户,从未听过那灶户的历史上,那代灶户每月能拿这么多的银子。
一月一两三钱四分,意味着一年十六两银子大差不差,若是男耕女织的话,不仅能够轻易的养活全家,每年还能存下一笔银子,以后用来买房买地,这是现在连饭都吃不饱的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可是你的盐场虽然收入高,都是做盐的,我们自然也听说过,可是推行了你的晒盐法之后,你那里以后就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灶户了,少部分能享受你的高薪不假,但也意味着大部分都会失业。”
突然一个年轻的后生跳了出来,气鼓鼓的打断了李俊业的话,说完之后,他回过身去,对着后面的村民继续大声喊道:“大伙不要听他诓骗于咱,他的晒盐法固然工人收入高,但只需要少部分人就够了,大伙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是没有饭碗的大多数人。”
小伙话音甫落,众人纷纷点头,仿佛是找到了共鸣,晒盐法晒场收入高,他们早有耳闻,但怕的是自己成为失业的大部分人。
这人如此不识趣,竟是自己村的,吴小六气不打一处来,给了孙小虎一个眼神,孙小虎会意,捋了捋袖子,带着两个差役,就要去进人群,将他拿下。
李俊业一切看在眼中,他朝孙小虎摆了摆手,孙小虎便停下了步伐,那后生却还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在那儿杵着,毫无惬意。
李俊业看着他道:“你刚才说的好,那本官就在这里详细的和你们解释一番,你们只知道晒盐法,生产同样的盐不许以前那么多的灶户,可你们是否知道,本官的盐日后不仅需要销往大明,还将销往海外,本官需要很多灶户来给我生产盐,就算我用不了这么多灶户,本官还有军营,布厂,各种工坊,以及各种商业,都能轻易的容纳你们这些灶户,并且工钱还会给的比你们当灶户要高的多,一倍以上都不止,再不济,本官还能在大湾分配一些土地安置你们,本官刚才也说过,本官只负责两淮的灶户的四成……”
说到这里李俊业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停顿了数息,这一吊,很多人便已上钩,开始担忧自己是在那四成之外,如果他们之前担忧晒盐法一样,担心的是自己成为被排出的大多数。
他们屏气凝神的伸着长长的脖子,等待着李俊业接下来要透露的消息。
李俊业不慌不忙的伸出了四个手指头,“四成而已,以本总兵的实力,本总兵认为是不在话下的,另外昨日和陈鹾使商议时,议的急,对这四成人并没有提到该如何划定。”
“所以本官也不管了,先来先得,安置满四成灶户为止,再说了南直隶所需之盐,都占不了两淮所产之盐四成,凭什么要我负责所有的灶户,本总兵是带着皇命来的,难道还会怕了那无兵无刀的陈鹾使不成。”
把捏人性,故意制造稀缺,得之易,失之易,李俊业差不多把林忠的这句话学得炉火纯青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听明白了这句话,这是秀肌肉,这不仅是在秀肌肉,还分明没把两淮盐运使放在眼里,同时也在向所有人暗示,机会有限,先来先得。
人群顿时一下炸开了,再次纷纷议论了起来,等人群在议论的时候,几个聪明的已经开始在高高举手,高呼恳请进入晒盐厂。
“啪!”李俊业手中的折扇顿时一收,用折扇指着那几人,对着身边的亲兵道:“拿出纸笔来,将这几人名字记下,日后他们进晒盐场。”
这句话如同炸弹一般,瞬间在人群炸开了,大多数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忙将李俊业围得水泄不通,全部高喊着要进晒盐场,其实在李俊业的眼中 晒盐厂并非是什么好去处。
风吹日晒,冬冷夏濡,无论是挑卤水还是挑盐,都是重体力活,但是这些灶户其他的也没见过,世代煮盐,离开了盐什么都不会,盐场情况他们也熟悉,肯定都优选盐场。
人太多,乱成一团,李俊业让孙小虎和吴小六他们维持秩序,让大伙排队,一个亲兵则早已取出了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一丝不苟的登记。
虽然现在是晚饭时间,但这些人似乎都没有吃饭的意思,好似错过了今天就没明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