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矿怎么样?复产了吗?”余良忽然想起来什么,问道。
“复产了,上个月复产的,我回娘家时听说的。”李梦然笑着说道。
余良点点头,山南矿复产了,他就放心了。
“咱去山南矿看看?”在高兴之余,余良忽然有了这个想法。
李梦然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
余良换了一身便装,李梦然也换了一身衣服,两个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向山南矿驶去。
到了大门岗,余良和李梦然下车。门岗里都是认识余良的,赶紧跑过来打招呼。
“我来看看。”余良笑着说道。
余良和李梦然往里走,走到行政楼时,得到消息的矿长何起南、书记郑毅等赶紧出来迎接。
双方紧紧地握手,热烈地寒暄着,边寒暄边往会议室走去。
到了会议室,分宾主落座后,何起南这才向余良介绍起山南矿艰苦卓绝的复产过程。
原来,出水后,技术专家们开始摸索着制定堵水方案。他们首先对矿井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勘探,通过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试图找出水源的位置。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确定了水源来自地下深处的一条暗河,由于小煤窑开采触动了地层结构,导致暗河的水涌入矿井。
堵水行动正式开始。第一步,是要在矿井内搭建临时排水系统,降低水位,为后续的堵水工作创造条件。矿工们分成多个小组,日夜奋战,搬运设备、铺设管道。他们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堵住水源,让矿井重生。
在排水的同时,另一组人员开始准备堵水材料。他们选用了高强度的混凝土和特制的封堵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由于矿井内环境恶劣,温度高、湿度大,给材料的运输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矿工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将堵水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矿井深处。
当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堵水工作正式展开。矿工们在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小心翼翼地铺设封堵材料。然而,强大的水流一次次将封堵材料冲走,堵水工作进展缓慢。面对挫折,矿工们没有气馁,他们不断调整方案,改进施工方法。
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奋战,堵水工作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封堵材料逐渐在水流中固定下来,水流的速度也有所减缓。但这只是第一步,要彻底堵住水源,还需要进一步加固封堵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矿工们继续努力,不断加固封堵层。他们每天在矿井内工作十几个小时,累了就靠在一旁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点干粮。他们的身体虽然疲惫不堪,但精神却无比振奋,因为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封堵层终于初步建成。当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灌下去后,水流明显变小。矿工们欢呼起来,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但他们并没有放松警惕,继续对封堵层进行检查和加固,确保万无一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封堵层经受住了考验,水流基本被堵住。矿井内的水位开始逐渐下降,设备也逐渐露出水面。看到这一幕,矿工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矿井有救了。
随着矿井内的积水被彻底排干,设备经过检查和维修后,终于具备了复产的条件。这一天,整个矿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矿工们早早地来到矿井口,等待着复产的那一刻。
当矿长何起南按下启动按钮的那一刻,机器的轰鸣声再次响起,矿井正式复产。矿工们欢呼雀跃,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这笑容中,有对过去艰苦奋战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矿井复产不仅意味着矿区的经济得以恢复,更重要的是,它给了矿工们信心和希望。他们深知,只要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随着矿井的复产,老矿长和在外地打工的工友们也快回来了。在这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盼得就是这一天。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啊!”何起南动情地说。
“是啊,要不是刘大虎这个坏蛋,把山南矿淹了,山南矿怎能遭此一劫!”郑毅也气愤的说道。
余良点点头,心中暗下决心,不管是刘大虎,还是与之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吴前进,都要全部绳之以法,以告慰全体山南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