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宁宫出来,皇帝望着紫禁城的宫墙,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在皇贵妃这样的贤内助支持下,永瑚定会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而他也能带领大清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暮色如稀释的松烟墨汁,将永寿宫的琉璃瓦染成黛青色。皇帝的龙纹皂靴踏过青石阶时,檐角铜铃忽然叮咚作响,惊起梁间一对白头鹎。这铃声与三十年前他大婚那日凤舆上的铜铃何其相似,当时馨澜——如今的皇贵妃——凤冠上的东珠压得她脖颈通红,却仍倔强地挺直脊背。
\"皇上万安。\"宫人跪伏一片,皇帝的目光却径直穿过人群。佛龛前的皇贵妃仿佛一尊冰雕玉刻的观音像,褪去象征副后威仪的鎏金点翠朝冠,乌发如墨瀑垂落腰际,仅以一支羊脂白玉簪斜簪鬓边——那是他登基那年赐的,簪头刻着\"宁心静志\"四个小字。
素色杭绸旗装裹着她清瘦的身躯,背脊绷直如寒冬里斜逸的梅枝。案上供着的那双虎头鞋已褪成月白色,鞋面上金线绣的虎纹却依旧鲜活,三柱沉香在鎏金莲花香炉中静静燃烧,香灰簌簌落在鎏金缠枝纹的香盘里,在她眉间投下细碎的阴影。
\"皇上来了。\"她未起身,声音裹着砂纸打磨般的喑哑。纤指抚着案上未封口的家书,墨迹在宣纸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涟漪:\"臣妾刚给永瑚写了家书,告诉他边关的雪比宫里大,让他记得把皮裘里的灰鼠毛朝里穿——那年他三岁生辰,非说灰鼠毛扎脸不肯穿,结果冻出了高热...\"
话音戛然而止,她忽然以袖掩面。素色袖口滑落时,露出腕间一串菩提子手串,那是永瑚周岁时她亲手串的。香炉里的沉香忽明忽暗,映得她指节泛着青白,恍若殿外残雪压着的梅枝。
皇帝微微俯身,轻声说道:“馨澜,你辛苦了。朕知你心中挂念永瑚,他此番出征,亦是朕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永瑚身为皇子,当有保家卫国之责,这对他而言,是磨砺,亦是机遇。”
皇贵妃慢慢地抬起头,目光落在皇帝身上,那双眼眸中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怨恨、担忧、理解,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琢磨。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然后缓缓站起身来。她的动作优雅而端庄,却又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皇贵妃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轻声说道:“皇上将六宫之事托付于臣妾,臣妾深感责任重大。臣妾身为执掌后宫的皇贵妃,自当尽心尽力,打理好后宫事务,抚育皇嗣,以让皇上无后顾之忧,安心处理朝政。”
说到这里,她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话语。终于,她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继续说道:“然而,皇上,臣妾毕竟也是一个母亲。永瑚是臣妾的亲生骨肉,臣妾实在放心不下他啊。”
最后一句话,皇贵妃的声音明显有些哽咽,那其中蕴含的母爱和无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皇帝站起身来,将皇贵妃搂入怀中,她的身体在他的怀中微微颤抖。他说道:“馨澜,朕知道你的苦衷。但你要相信,永瑚会带着荣耀和平安回来的。你是他的母亲,你的坚强就是他最大的支持。”
皇贵妃靠在皇帝的怀中,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她抽泣着说道:“皇上,臣妾只希望永瑚能平平安安的,其他的,臣妾什么都不求。”
皇帝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说道:“会的,一定会的。我们一起等他回来。”此时,殿内的沉香愈发浓郁,仿佛也在为这份母子情深和夫妻间的相互安慰而动容。
皇帝突然间回忆起了先帝在他选择嫡福晋时所说过的那番话,那番话犹如昨日重现般在他耳边回响。
先帝曾说:“佟佳氏一族乃是将门世家出身,其家族背景显赫无比。圣祖仁皇帝便是佟佳氏的生母,此外,圣祖仁皇帝的孝懿皇后以及悫惠皇贵妃也都出自佟佳氏一门。佟佳氏一门历经五朝,始终兴盛不衰,实乃名门望族。”
皇帝记得先帝当时的语气,充满了对佟佳氏家族的赞誉和对佟佳氏女子的认可。先帝特意为他精心培养了忠勇公之女佟佳氏,显然是希望她能够成为皇后,母仪天下。
然而,先帝的话语中却流露出一丝遗憾。他接着说道:“只可惜,她比富察氏小了六岁,又比你小了八岁啊。”这句话中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佟佳氏的年龄成为了她无法成为皇后的唯一阻碍。
皇帝凝视着远方,脑海中不断浮现先帝说这番话时的神情。先帝眼中的遗憾是如此明显,让皇帝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或许,如果佟佳氏的年龄再大一些,她就能够成为他的嫡福晋,成为皇后,与他共同治理天下。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佟佳氏最终还是与皇后之位擦肩而过。皇帝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他知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法改变。
皇贵妃在皇帝怀中渐渐平静下来,她抬起泪眼,看着皇帝说:“皇上,臣妾明白您的苦心。臣妾虽为女子,却也有将门风骨,自当支持永瑚。只是心中实在难舍。”
皇帝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说道:“朕知道你是深明大义之人。待永瑚归来,朕定重重嘉奖。”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皇上,皇贵妃娘娘,边关传来急报,永瑚小阿哥在战场上英勇无比,击退敌军多次进攻,还缴获了敌军主帅的令牌!”
皇贵妃先是一惊,随后眼中满是骄傲,她双手合十,轻声道:“谢天谢地,永瑚平安无事且立了战功。”
皇帝也面露欣慰之色,他紧紧握住皇贵妃的手,说道:“馨澜,你看,永瑚果真不负众望,日后必成大器。”
皇贵妃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浅笑,那浅笑中既有对儿子的自豪,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在那金碧辉煌、尽显皇家威严的宫殿之中,烛火宛如灵动的精灵,在空气中肆意摇曳,将四周那精雕细琢的雕梁画栋映照得影影绰绰。那金丝绣成的龙纹,在光影的交织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张牙舞爪地彰显着无上的威严,可在这威严之中,又隐隐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孤寂。
殿内,弥漫着淡淡的沉香气息,那袅袅青烟如梦如幻,在空气中缓缓升腾,似是在悠悠诉说着宫廷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故事,每一丝烟雾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皇贵妃微微直起身子,双手轻轻搭在皇帝那宽厚而坚实的膝盖上,那纤细的手指因为内心的紧张与期待而微微泛白,仿佛每一根神经都在此刻紧绷起来。她缓缓地抬起头,眼眸中泪光闪烁,宛如清晨荷叶上摇摇欲坠的露珠,晶莹剔透中带着一丝楚楚可怜的娇弱,又似藏着无尽的心事与柔情。
她朱唇轻启,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宛如微风中摇曳的风铃:“皇上,您在想些什么呢?”那声音轻柔婉转,仿佛怕惊扰了皇帝此刻的心绪。
皇帝的眼神从恍惚中逐渐聚焦,那目光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带着无尽的温柔与怜惜,缓缓落在怀中的皇贵妃身上。他缓缓抬起手,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轻轻穿过皇贵妃如丝般顺滑的秀发,从发根缓缓抚摸到发梢,动作轻柔得仿佛怕弄疼了她,又似在通过这细腻的动作传递着内心深处的爱意。
“朕在想先帝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你的年龄再大一些,或许这皇后之位就是你的了。”皇帝的声音低沉而醇厚,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
皇贵妃听到这话,身体微微一僵,原本搭在皇帝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红,仿佛要将所有的情绪都通过这双手传达出来。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于皇帝突然提及此事的意外,有感动于皇帝对自己的深情,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苦涩,宛如被风吹皱的一池春水。
然而,仅仅一瞬间,她便迅速恢复了平静,嘴角泛起一抹无奈的苦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独自绽放的梅花,带着几分凄美与倔强:“皇上,臣妾的年龄可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啊。而且,臣妾从未在意过那皇后之位。孝贤皇后富察氏温良贤淑,是个当之无愧的贤后,堪称六宫楷模。臣妾只希望能够与皇上携手相伴,共同守护这大清江山,至于其他的,臣妾并不奢望。”
说完,皇贵妃轻轻点了点头,靠在皇帝的怀里,双手不自觉地环上了皇帝的腰,仿佛要将自己完全融入他的怀抱,寻求那份独有的温暖与安全感。她的眼神逐渐坚定起来,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璀璨而明亮。
皇帝双臂紧紧地环绕着她,将她娇小的身躯完全包裹在怀中。他的下巴轻柔地触碰着她的头顶,仿佛在感受她的存在和温暖。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宛如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誓言,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朕深知你的心意,”皇帝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她的理解和信任,“有你陪伴在朕的身旁,朕才能感到安心。”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让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接着,皇帝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决然和自信:“永瑚必定会平安归来。他是朕的儿子,朕对他充满信心。待他凯旋之时,朕定要让天下人都知晓他的丰功伟绩。”皇帝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永瑚的期望和骄傲,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永瑚胜利归来的场景。
然后,皇帝的语气变得更加庄重,他郑重地宣布:“朕不仅要让永瑚成为大清的骄傲,更要让他的生母,朕宠爱的皇贵妃你成为朕的皇后。”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威严和决心,“朕愿与你并肩而立,共同执掌这万里江山。”
最后,皇帝的话语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达到了高潮:“让这天下都见证我们的深情与荣耀!”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响,久久不散,仿佛要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他的誓言。
此时,殿外的风渐渐停了,仿佛连大自然都被这深情的场景所感动,不忍再打扰这份宁静与美好。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像是给这略显哀伤的宫殿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那月光透过窗棂的缝隙,洒在皇帝与皇贵妃相互依偎的身影上,仿佛为他们勾勒出了一幅永恒的、美轮美奂的画卷。他们就像两颗相互依偎的星辰,在这浩瀚的宫廷宇宙中,共同期盼着永瑚平安归来的那一天,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深情与江山,让这份爱与责任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