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觉得自己有些头晕,他晃了晃,在周围侍从们的惊呼下缓缓后退,然后慢慢坐在了椅子上。
虽然,虽然,虽然早有预料……但是有个屁用啊!
这样的景象,他就是给自己做八百遍心理建设,也没用!也不可能让他在看到这样的景象——皇陵被挖掘、皇陵的建筑和皇觉寺被大火烧毁、皇陵的树木被砍伐一空——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或者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没用的!再怎么做心理建设都没有用。
做八百遍,一千遍,一万遍,朱元璋还是觉得自己不能直面这样的惨烈景象。
太惨了,太惨了,也太可怕了……在此之前,他就算是偶然做一做什么噩梦,那也从来没有梦到过这样可怕的情况。
但是,朱元璋深深怀疑,从此之后,这一幕幕就将变成他噩梦中的常客。
他揉揉额头,开始思考关于凤阳的风水问题。
倒不是因为这什么城郭的问题,或者说,这不是唯一的原因——本来,作为祖坟的所在地,作为龙兴之地,凤阳的风水就一向为他所重视,当年在布置风水的时候也是慎之又慎。
但是现在看来,原本的那个风水好像是真的不太行,必须得要改了啊!
一来,这没有城郭,虽然平素里看好像没什么大事儿,但是真的到了这种时候,那就是不行,就是差了一大截,在安全性和防护性方面严重不足。以前不清楚情况也就罢了,现在既然看到这没有城郭给那些贼寇们带来了多大的便利,那当然就不能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走上老路了。
所以,城郭得建。
既然要建城郭,那边的风水自然也会随之变动,所以,自然也需要重新布置布置。
二来,这风水本身可能也还好,但是既然像现在,他已经看到了日后大明衰亡之时,凤阳的种种遭遇,这难道不正是上苍要告诉他,凤阳的风水要变一变吗?
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还维持着原本那个要被攻破的时候的风水,实在是不吉利!
不吉利的东西,自然是要丢掉,要修改的。
所以,等这一次故事结束之后,不若找一找人,让他们重新勘测一下凤阳和祖陵的风水吧……
朱元璋默默下了决定。
至于说这上面的惨剧,他已经看过一眼,就不愿意再看了。
【这一战,起义军出奇制胜,攻克了凤阳,而这一成功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
【这不仅是对起义军自己的士气的提振,更是对明朝朝廷在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中都沦陷,祖坟被挖,这个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大。】
【朱由检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垂头丧气,立刻换上了丧服,跑去哭告太庙,又下了罪己诏;同时,还下令要求朝廷官员要着素衣,食素食,这样办理公务,以表示哀悼之情。】
【而兵部尚书得知消息后,当即崩溃,“惊怖欲仆”,当然,他这个反应还是很正确的,除了他本人对于皇陵的尊崇之情外,朱由检在崩溃过后也不可能放过他——兵部尚书撤职,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很好的结果了。】
【除了兵部尚书外,朱由检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效仿三边总督的旧例,来了一个倒查追责,把已经革职的五省督师拉了出来,判了死罪。】
【除了皇帝的动作,官员们自己也对此如丧考妣,有地方官员为此哀叹,“万世根本之地,一旦竟为骷髅之场,良可桐也,良可恨也”。】
【不过尽管皇帝反应如此激烈,满朝上下也对此非常在意,但是也并不能改变此时朝廷军队在战局上的劣势。】
【以及,这一次对于起义军来说,堪称是正式公开宣布和明朝朝廷的彻底决裂。】
【顺带吧,个人觉得,朱由检这反应虽然不是作假,但是也着实是可以算是马后炮……】
“可不就是马后炮呢。”李世民摇头,虽然不至于嘲讽朱由检,但是也多少有些感慨和嫌弃。
怎么,现在知道起义军打进去凤阳了,知道凤阳的惨剧了,觉得这样的情况不能接受,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了……那你之前干什么去了呢?
之前那么长时间——从那个礼部右侍郎上奏折描述凤阳的凋敝情况,请求朝廷免除凤阳的赋税徭役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
那个时候,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才不过是崇祯四年而已。
可是现在呢,现在起义军打进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崇祯八年。
中间不论如何,也差不多有个四年的缓冲时间。四年的时间,不短了,很够朝廷对一个地方做出一些措施,,进行一些调整,挽回民心、补救过错的了!
真的,这四年的时间一点都不短,至少李世民觉得四年的时间不短。
但是朱由检当时是个什么态度?区区太仓一粟,都不愿意给出来,都不愿意让给百姓,只是对这些建议敷衍了事,漠视凤阳的情况进一步恶化,看着凤阳的百姓们越发怨恨朝廷……
说实话,虽然说就算当年崇祯四年的时候开始采取措施,也不能一定阻止起义军杀进凤阳,但是,起码应该能够让一部分百姓不去选择直接投奔起义军、引导起义军吧?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起义军或许根本还没有想起来凤阳这个地方,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把凤阳当成是这么优先的目标。
凤阳百姓的投奔和引导,绝对是起义军直接杀向凤阳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什么也不做,现在痛哭流涕,哭告太庙,下罪己诏?晚了啊!
这不是马后炮,什么是马后炮?事情发生了知道痛苦了,觉得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