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清晨,凤阳城大雾弥漫,远处都看不清人影。】
【而就在这样的大雾之中,在城外,一队队人马渐渐接近了凤阳城——张献忠等人的军队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杀到了凤阳。】
【凤阳对此并无准备。同时,因为凤阳城的特殊情况,明朝皇室对此地的风水还很有讲究,具体如何这里就不多提了,只有一点,为了保证风水,所以凤阳城并没有建造城郭。】
【所以,起义军直接就一路抵达了鼓楼。】
【直到这个时候,明朝官员在发现竟然有起义军打上门来了!凤阳留守朱国仓在仓促之下调动守军迎战,没多久就被斩杀——除了正面进攻的起义军外,还早就有一批起义军根据百姓们的引导,装扮成普通百姓伪装入城,此时,就和正面进攻的起义军来了一个内外夹击。】
【最终,不到半天时间,凤阳城就落入了起义军的手中,凤阳知府见状不妙,还试图通过换上囚服躲进监狱中来逃过一劫,但是起义军也没有忘记这边,他们释放犯人的时候,抓住了凤阳知府。】
【他被抓住后,起义军当着百姓们的面,历数了他的罪行,随后将他处死。】
“风水,什么风水还讲究不建城郭的?”这个话题,大家都感兴趣,但是百姓们对此也是迷惑不已。
讲究风水嘛,这是正事儿,是正道,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人会觉得这是在胡闹。他们寻常人家,如果不讲究这些,那不是不想讲究,也不是根本不信,而是没有讲究的条件——太穷了,勉勉强强能下葬了就不错了,哪儿来的多余的钱和时间,还去讲究什么风水?
但是只要还是有点条件,有钱有时间的人家,那还是多多少少要讲究讲究的。
讲究的程度视钱财多寡、本人信奉程度来定。
但总之,如果说讲究死后风水、陵墓风水这件事情,百姓们倒也不会觉得这是明朝朝廷胡搞乱搞。
他们都要讲究,更何况一个朝廷,一个皇陵?而且还是祖坟和龙兴之地。
但是问题在于,什么样的风水讲究,还要不建设城郭啊?!
“要是说因为这里面有皇陵,那也没这个讲究吧,那不是说明朝皇帝后来都安葬在北面那个京城那块儿了么,那京城也没说要不建设城郭啊!”有人道,还举出来了自己知道的例子,“要是京城没有城郭,那之前那什么外敌入侵早就完蛋了!”
这个例子非常有说服力,而且还是大家都知道的,并没有什么胡编乱造,所以众人都赞同地点头。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讲究风水讲究风水,他们也只听说过什么山川地址的选择,然后周围树木花草的选择和栽种地点,以及各种各样器物的选择、摆放位置等等……
什么时候还能发展到城郭上面去?
一个风水,还能直接让一个城池没了城墙啊!
“这地方不好,真的不好,我要生活在这里我怕是会觉得不安生……”有一些略微有点胆小,或者是对安全非常重视的人表态。
天底下的城池,哪一个没有城郭?结果这个凤阳竟然就没有——这没有城郭的城池,那还安全吗?
要知道,城郭的重要功能,或者说是核心功能,就是防御。没有城郭,不能隔绝内外,不能阻断一些外面的不明不白的家伙,不能阻挡一些外敌或者匪寇……
那还怎么能住得安生!
要是生活在这里,虽然平常情况下当然不至于有什么事情,但是万一呢……看看这一次,起义军那是直接走到了鼓楼下面,那些明朝官员才刚刚发现有起义军打过来了。
虽然这也有大雾的原因,但是换做是其他任何一个正常的拥有城郭的城池,也根本不会如此。
“不过话说回来,怪不得之前这上面还说这凤阳的百姓们遇到天灾之后就陆陆续续拖家带口跑了呢,我还说他们是怎么跑的,毕竟刚开始或许还好走,可是到了后来,人越来越少,当地官府就不可能不管……”也有人联想到了之前的内容,恍然大悟,“感情这地方根本没有城郭,那可不就是好跑多了么!”
对啊!这个问题不少人还没有想到。
他们之前其实多多少少也有点疑惑,陕西这边大规模逃荒,那是因为灾情已经严重到了不可控的地步,都已经接二连三出现起义军了,区区逃荒有算得了什么?
但是按照凤阳这边的情况,这边的百姓可不是这两年才开始跑路的,而是早不知道多少年之前就已经跑了,而那个时候,当地的灾情肯定没有陕西这个地步,天下的局势也没有如今这样,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控制力也不至于现在这么虚弱……
所以,他们是怎么陆陆续续都跑了的?
现在看来,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因为这地方没有城郭啊!
就算地方官府想要盯住百姓,布置人手或者军队守着,那又怎么可能和城郭的效果相比?
守住了主要路线,可人家都已经有了拖家带口抛家舍业的决心了,难道不能走什么小路或者险路吗?反正没有城郭,出城又不算难……
【获胜,还是打下了这么一个对明朝而言非常特殊的城池的起义军欢庆不已,他们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古元真龙皇帝”,把战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都拿了出来,分给当地的贫苦百姓;又带着大军,以及当地和周边的百姓们,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放火烧毁了皇陵的享殿以及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最后,他们动手,挖了皇帝的祖坟……】
【此外,起义军还放出了关押在这边的所谓“罪宗”,也就是宗室罪犯,又杀了大量凤阳的富户。】
【在此期间,高迎祥也率众赶到,和张献忠等人在城中会合。】
【直到三天后,听说应天府等地的朝廷军队快要到了,起义军在从容离开,分兵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