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第二种可能性,一股极度羞耻和狂怒的火焰瞬间席卷了项羽的全身。如果是后面的一种,项羽就真的恨不得要抽自己嘴巴了,
冰冷的现实像一盆雪水,浇灭了项羽心中最后的侥幸。而且按照现在的情况来分析,明显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他的军事直觉和逻辑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他上当了。
毕竟如今的咸阳已经被楚军围困,形势危急。 这是高要的核心利益所在。如果高要真的有大举援军赶到,实力得到空前增强,那么此时趁着楚军主动撤退、士气可能受挫的“劣势”时机,进一步击退甚至重创楚军,转而一举解决咸阳之围,这绝对是任何合格统帅都会选择的最佳方案,是千载难逢的战机!
否则的话,一旦等到楚军安然撤退、恢复过来, 即便此次出征有所损耗,但在机动力和野战能力上,楚军骑兵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错过了这个“半渡而击”的黄金窗口,南境军未来再想在野外平原上与休整后的楚军铁骑正面对决,能够获得胜利的概率将变得极低。 高要但凡有点战略眼光,就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高要会放弃这种可能性、选择龟缩不出的概率真的不大。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根本没有足以实施追击和野战的兵力。
项羽心里大致已经猜测出,自己被欺骗了。 这个结论像一根烧红的铁钉,钉在他的骄傲之上,带来的是无比的屈辱和愤怒。只是这面子上的巨大挫败感,让项羽有些不愿意立刻承认。 这种纠结的情绪,直接体现在了军事行动上——这也就导致项羽大军在撤退到了一百五十里开外,突然便停下了脚步。
全军停滞在原地,士兵们茫然不解,将领们也面面相觑,不知道霸王为何突然下令停止撤退。
此时的项羽骑在乌骓马上,内心如同被两头猛虎撕扯,也是非常纠结。 一种选择是耻辱,另一种选择则可能是灾难。
他痛苦地计算着时间成本:撤退的时候为了诱敌,故意做出一副溃散的样子,放乱了脚步,足足用了三日的时间才撤退了一百五十多里的距离。 这三日的时间,就等于是白白浪费了,毫无价值地消耗掉了! 就算是现在立刻掉头,再次全速赶往阳平关,路上至少又要耽误两日的时间。这一来一回,整整五日的时间啊!
这个时间对于高要和困守阳平关的南境军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厚礼! 他们原本因连日的激战而产生的极度疲倦,能够得到最充分的缓解; 伤亡可以得到初步整顿;防御工事可以进行加固。无论是就地紧急征兵,还是从后方调集零星援兵,五天时间也足够他们再次聚集起一两千生力军了。
而这对于楚军来说,反倒是进行了一把此消彼长的愚蠢操作。 项羽猛地意识到,自己完全是自己坑了自己一手! 他的士兵在这三天“表演性”的撤退中并未得到真正的休息,精神始终紧绷,体力也在行军中持续消耗。己方没有获得休整,反倒是给了对方一个至关重要的喘息机会。
这一点可是太过于致命了一些。 等于是项羽就算是现在带兵回去继续进攻,所要面对的也是一个恢复了部分元气、加强了守备的阳平关,几乎等于重新再从头攻打一次一样! 一想到之前为了攻破此关所付出的惨烈代价和整整七天的徒劳无功,这让项羽十分恼怒, 那股无名火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之前前前后后被阻拦了七日,再加上这次耽误的五日,整整十二天的时间耽误掉了。 一个更可怕的计算浮上心头:按照易小川之前的计算,南境军的援军最快的速度也就是十五日左右便能抵达前线。 并且易小川也曾直接说明具体情况:若是超过了十五日还没有拿下阳平关,那就必须要毫不犹豫地撤退了, 否则,到时候可就再没有了任何可以操作的空间,每多耽误一天,都是多出很大的概率会被南境军主力咬住尾巴、陷入重围的可能性。
所以现在项羽是十分难受,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继续撤退? 那自己就是彻头彻尾中计了,被高要不费一兵一卒,用空城计耍了一通,最后灰溜溜地离开。这一战算是输了个丢人败兴,甚至是莫名其妙, 不仅损兵折将耗费钱粮,更严重打击了楚军的威名和他霸王的威望。
反过来,继续进攻? 楚军士气必定因这来回折腾而异常低迷, 士兵们充满困惑和怨气。而且短短两三日的时间,能不能够拿得下来已经得到加强的阳平关,完全就是未知的。 如此短促的时间内,若是再次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等到高要口中所言南境军主力真的到达了,到时候很有可能就真的会被高要咬住了尾巴, 撤退将变得极其困难。
到时候很有可能真的有可能导致楚军大败而归,到时候得损失很有可能会比现在撤退还要巨大得多, 甚至可能动摇楚军的根本!这两个选择,都充满了苦涩和风险。项羽勒紧缰绳,乌骓马在原地焦躁地踏着步子,
“报——!易将军传信,正在火速赶往此处!易将军让王上万不可轻易退兵,务必等待易将军的到来!最迟半日,易将军便可赶到!”
就在项羽眉头紧锁,内心在天人交战,进退维谷之际,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快马疾驰而至,人未到声先到,响亮急切的声音划破了军中沉闷压抑的空气。传令兵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清晰无误地传达了易小川的讯息和请求。
而听到了这话的项羽,紧绷的心弦莫名地松弛了一些,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仿佛一个在迷雾中独自跋涉、即将被重担压垮的人,终于看到了一个可以分担决策压力的同伴。毕竟玩这些心机谋算、虚实诡诈的事情,的确不是项羽的强项, 他更擅长的是堂堂正正、摧枯拉朽般的正面决战。他甚至有些懊恼地想,如果易小川一直跟着自己,估计绝对不会让自己如此轻易就做出撤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