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慎叛变、携虎牢城投降西魏,东、西魏两国间爆发邙山之战,宇文泰大军战败、退走。
此时,虎牢城还在西魏大将魏光、高慎3万军队控制之下。
宇文泰派使者给魏光送信,要求他和高慎坚守虎牢,自己不日会整军重来。
没想到,送信使者被东魏南道大行台侯景的斥候逮住了。
侯景看了信,心生一计。
他命师爷修改信件,把内容改为“请立即撤出虎牢,向西突围,有西魏军接应”。
然后派人冒充西魏军信使,把信送进虎牢城。
由于邙山之战的消息已经传遍虎牢城,城内军士们都知道宇文泰大军打了败仗,正在人心惶惶之际。
魏光、高慎看了这封假的宇文泰命令,便没有怀疑。
二人遵照指令,率领军队弃城西撤。
这是一支养精蓄锐的队伍,疲惫的东魏军不敢在前路拦截他们,只是攻击其后军,缴获了部分粮草辎重,俘虏了大部分家眷。
侯景没费多大劲收复了虎牢城。
清点俘虏后,侯景得知,高慎的全部亲眷都在被俘人员之列,其中包括那位倾城倾国的大美人李昌仪。
正常情况下,战俘中的出名美人,得胜一方统帅肯定先享用了再说。
这是通行的战争规则。侯景要这样做,没人会怪他。
但侯景心思深沉,没有动李昌仪。
他把高慎家眷全部送到邺城,交给皇帝处置。
皇帝元善见心里清楚的很。他下令将李昌仪收监,走正常流程。
皇帝知道,高澄自然会介入。
果不其然,高澄得知李昌仪被送到了邺城,马上来到关押李昌仪的地方。
看着关在笼子里的美人,高澄的扭曲变态心得到极大满足。
按照相关程序,李昌仪应该与其他女人一起,被编进教坊司,挂牌竞价出售。
高澄稍微行使一下特权,直接带走李昌仪。
因为这个女人,东、西魏两国爆发几十万人规模大战,仅死伤军士就接近10万。
最后,高澄如愿以偿得到猎物。
……
邙山一战,西魏军队折损6万多人,战斗力大大下降。
东魏是胜利的一方。但战争发生在自家地盘,也就没有占领土地、扫荡城池一说。
总之,东魏也没得到多少好处,还赔进去3万多军士。
宇文泰深深感到,西魏经过邙山之战,与东魏的军事力量差距更大了。
西魏军队必须扩军,否则必定被高欢覆灭。
当时,东魏、西魏两国,人口构成现状有很大区别:
东魏地区,河南13州、河北冀州附近几州,以汉人为主。但其它百多个州郡以鲜卑族为主,兼有汉、羯、氐、羌等族。
而西魏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关中、陇西,汉人占多数,此外也有匈奴、羌、羯族人。鲜卑族人不多。
北魏立国几百年来,规矩都是鲜卑人当兵,汉人耕作,其它族作兵、农的补充。
西魏的人口构成现状,迫使宇文泰不得不采取与过去不同的招兵模式。
宇文泰的智囊,过去以于谨为首。
于谨如今是独当一面的大员。
宇文泰智囊团现在最重要的成员是苏绰、卢辩。
宇文泰与苏绰、卢辩反复研究后,颁布军政令:不分民族,广募关陇豪杰加入军队。
由于汉人占关陇地区人口大多数,宇文泰的新政必定导致西魏军队以汉人为主。
为了调和鲜卑人与汉人的民族矛盾,宇文泰的新军政令提出了“鲜卑人汉化”、“汉族人鲜卑化”同时进行的具体方案。
当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强制推行鲜卑族汉化,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孝文帝的激进汉化措施,导致鲜卑族内部分裂,是六镇鲜卑族军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孝文帝之前,北魏政权是由拓跋氏皇室掌握的。
孝文帝之后的北魏,元氏(拓跋氏)皇室表面上还是皇帝,朝廷政权实际上落在外戚、军事豪强手里。
比如尔朱荣、高欢,以及西魏的宇文泰。
可以说,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葬送了拓跋氏家族的江山。
宇文泰、苏绰、卢辩深知元氏皇室历史教训,所以他们修改贵族制度,重塑军事、政治、经济体系。
汉人自觉高人一等的文明依据是周礼,鲜卑人引以为豪的法宝是八部鲜卑军制。
宇文泰把周礼和八部鲜卑军制结合起来,创建全新的“府兵制”。
府兵制规定:国家设六个军部,任命八位柱国大将军。
六军是周礼制度,八柱国等于鲜卑八部酋长制。
“柱国大将军”起始于孝庄帝给尔朱荣的封号,宇文泰十分喜欢这个名称,便沿用下来。
八柱国对应六军,必定有两人落空、不直接统军。
这两人就是宇文泰和皇室代表、广陵王元欣。
宇文泰是六军最高统帅,不必另统一军。
广陵王元欣是为了装点门面,也是照顾皇室面子,宇文泰肯定不会让他直接掌军。
除了宇文泰、元欣 其余六人分别是: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李虎、赵贵、侯莫陈崇是武川老乡,三人与宇文泰一道,随贺拔岳出关中平叛,从此捆绑在一起。
当时出关平叛的首领是尔朱天光,左右大都督是贺拔岳、侯莫陈悦。
李弼就是侯莫陈悦那支队伍的代表。他的个人战力高强,作为统帅战功赫赫。担任大柱国实至名归。
独孤信是贺拔家族的代表。他接管了贺拔胜的荆州帮,也有部分贺拔岳的手下追随他。他在西魏阵营中自成体系,实力不容小觑。
于谨资格非常老,是北魏后期有名的谋略家。宇文泰担任夏州刺史、独领一方时,于谨就是他的首席高参,亲信中的亲信。于谨担任大柱国,无人有异议。
六大柱国每人下两位大将军,共12位大将军。
12位大将军是:元赞、元育、元廊、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详、杨忠、王雄。
元赞、元育、元廊是皇室代表,他们三人徒有大将军之名,没有军队。
12位大将军,每人领开府将军二人,共24位开府将军。每位开府将军领一军,即一万人。
八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这形成“府兵制”的框架结构。
通过“府兵制”,宇文泰把西魏军事将领变成了西魏政治世家,让他们完成了政治身份的华丽转身。
“府兵制”完全遮没了民族矛盾,极大提高了统治集团凝聚力,让西魏国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