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欢军营禁闭室中逃脱出来的马都尉,瞅准机会,偷袭斩杀了一位落单的东魏军战友校尉,拿着他的人头去向西魏军投诚,声称来投奔老乡贺拔牙错,有极其重要情报相告。
贺拔牙错是东魏大都督贺拔胜的族人,担任帐前校尉,级别不高,也不算低。
他见到马都尉提着东魏校尉人头来投奔自己,非常高兴。
马都尉便把高欢的行踪告诉了他。
贺拔牙错一听,感觉喜从天降,立即带着他来找贺拔胜。
贺拔胜听了,二话不说,立即点了3000精兵,由马都尉带路,出发去捉高欢。
这位贺大都督被好消息冲昏了头,走得太匆忙了,竟然忘了带上自己家的那把3石宝弓“裂穹”。
贺拔家族是武川军镇世家,家族引以为傲的秘传是射技和良弓。
在北魏六镇鼎盛时代,贺拔家族一直拥有“箭术第一世家”名头。历代人中,必有一位成为当世第一射手。
贺拔岳就是这样的人。他在世时,说自己箭技第二,北魏、南梁无人敢称第一。
贺拔岳死后,他的那张天下第一宝弓“裂穹”由贺拔胜接管。
正因那是家传宝贝,又是三弟遗物,贺拔胜没有时常背在身上,所以匆匆出兵,忘了带上。
贺拔胜的箭技也极其优秀,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中,可以排在前三。
可是,由于他一时疏忽、没带上“裂穹”,给他带来无法释怀的遗憾,导致他最后郁闷而死。
言归正传。
高欢等几十人,躲在空荡荡的营帐里,刚刚吃饱喝足,正准备出发。
忽然,外面传来沉闷的马蹄声。
高欢往外一望,本来尘土漫天的山野中,有一条明显的灰尘线由西魏军阵营向自己这边延展。
糟糕,自己的行踪暴露了。
——高欢立即得出这个结论。
高欢对手下人下令:本丞相先走,你们几十人分批次第撤离,梯级阻拦掩护。
在贺拔胜心里,最大敌人一直都是高欢,无论是同在一个阵营时还是分道扬镳后。
他带着3000人追高欢的几十人,摧枯拉朽。
很快,高欢身边只剩几人。
贺拔胜率13名精骑逐渐接近高欢,大队人马被甩在后面。
双方相距只有几十丈时,贺拔胜大喝:“贺六魂,贺拔破胡今日势必杀你。”
贺六魂是高欢的鲜卑名,贺拔破胡是贺拔胜的鲜卑名。
高欢身后的河州刺史刘洪徽连发两箭,贺拔胜躲过,他身后有两人被射落马下。
贺拔胜这边还有11人,继续追赶。
这时候,贺拔胜一摸后背,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带弓箭。
他心中暗暗自责不已。于是大掌拍马,执槊奋蹄加速,打算再近点就跃起将高欢挑落马下。
高欢外甥、武卫将军段韶见形势万分危急,在马上拉满弓,瞄准贺拔胜胯下战马,松弦放箭。
贺拔胜的战马应声倒栽几个跟斗,贺拔胜本人也被摔在地上,脑子里嗡嗡作响。
贺拔胜坐起,使劲甩甩脑袋,让自己清醒。
他的一名手下翻身下马,扶起贺拔胜,将自己战马缰绳递给他。
贺拔胜一跃上马,抬眼望去,高欢几人早跑远了。
十几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知道这一耽搁,想追上高欢已没有可能。
贺拔胜忍不住仰天长叹。
关键时刻,自己竟然没带弓箭。
难道这是天意?!
顺便提一句,贺拔胜的眷属此时尚在东魏。
因为东魏、西魏本来就是一个国家,双方将领、高官的家眷在对方国家的现象非常普遍。
如果两国都针对家属,恐怕一半将领家属都要遭乱。
所以,高欢、宇文泰阵营,其实有个心照不宣的默契:都不动对方将领的平民家人。
但是,贺拔胜今天差点杀死高欢,高欢自然不会去考虑什么心照不宣默契。
他下令将东魏境内所有贺拔氏家族人全部诛杀。
贺拔胜得知消息后,口吐鲜血、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咽了气。
——这是几日之后的事。
贺拔胜死了,曾经威名赫赫的六镇豪门贺拔氏家族,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就此谢幕。
……
邙山之战的第二场,虽然东魏主帅高欢率领的中军被击溃,高欢本人差点被贺拔胜击杀,但其它几路军则连连取胜,打得宇文泰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高欢逃走后,斛律金率东魏右军猛攻西魏左军。
西魏左军赵贵挡不住斛律金进攻,损兵折将后选择撤退。
赵贵这一退,交战双方局势迅速逆转。
西魏军昨天损失3万多人,本来就有人数劣势。之所以今天攻势凶猛,打得高欢都溃逃了,全靠战意支撑。
赵贵的左军一撤,西魏全军战意像漏气皮球,顿时瘪塌,且相互影响。
逃过一劫的高欢率领段韶、刘洪徽等将领,已经将溃军重新集结。
见赵贵部撤军,高欢下令全线出击,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务必死拼到底。
西魏军中军、右军承受东魏军全面反扑,压力倍增。
宇文泰亲领中军,战斗在前线。
双方军士都豁出老命拼杀,人数更多的就有了优势。
双方的激战,从早上一直延续到晚上,异常惨烈。
最后,西魏军体力不支,全线溃败,一发不可收拾。
宇文泰的政治眼光、大局观要高过高欢。
在这样全军溃败的局面下,他仍能冷静判断形势,制定最优方案。
宇文泰对将领逐个下令,要求他们次第后撤,交替掩护,不得彼此踩踏。
殿后的于谨、独孤信带领部众,退到路边蹲下、举白旗投降,让出道路给东魏军快速通过向前追击。
东魏军见他们这么听话,便不理他们,快速前去追赶西魏逃兵。
于谨、独孤信等东魏大军通过,只有少数后军来指挥降军时,忽然发起攻击,杀光那些东魏军,并在东魏军后方发起攻击。
东魏军正在向前追赶西魏逃兵,后方忽然有西魏军杀来,猝不及防之下,阵脚大乱。
于谨、独孤信的搅局,为宇文泰争取到时间。他得以全身而退。
西魏军右军大将若干惠率军后撤,与宇文泰的大部队走散。
他身边只有几百人,身后是东魏军大部队追来。
若干惠下令停止后撤,就地埋锅造饭。
他手下将士此时早已精疲力尽、饥肠辘辘,听说就地做饭,一个个放松心神,有说有笑地准备弄吃的。
这个时代,那些老兵油子都知道,作战就是比赛。输了,只要将军愿意认输,换个门庭,一样还是当兵。
因此,军士们以为若干惠是打定主意投降,并不紧张惧怕。
其实若干惠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没了力气,跑不动了,那就不跑。
大不了被俘、投降。
他下令埋锅造饭,是真的打算听天由命,吃饱饭再说。
他根本没想过“空城计”这档子事。
但是,他的操作、他手下将士们的状态神情、周边的环境……很符合“空城计”的特征。
东魏军追来,远远看见、听到前面炊烟袅袅、欢声笑语,一片轻松祥和的就餐场景,尤其是那些军士们仿佛参加街坊邻居地主老爷家“抓周宴”的样子。
顿时,东魏军勒马收缰,停止脚步,不敢继续前进。
主帅刘洪徽上前遥遥远望一阵子,挥手后撤,下令收兵。
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