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绍宗出身鲜卑慕容氏,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
慕容绍宗身材高大,比高欢还壮些。
最难得的是,慕容绍宗醉心于汉儒文化、能文能武,上马执槊能征战,下马执笔能写诗。
河阴之变前,尔朱荣、元天穆、费穆决意屠杀宗室贵族和朝廷大臣,身为尔朱荣表弟的慕容绍宗也参与了密谋。
当时,高欢、贺拔岳层次不够高,没有资格参与决策,但二人是行动执行人。
这整个过程中,慕容绍宗是唯一的反对者。
他认为对那些贵族、官僚,还是应该区分好坏,去芜存菁,杀一部分、留一部分。
即便好坏甄别得并不准确,但起码可避免滥杀无辜这个恶名。
再说了,建立新的朝廷,也需要人干活。招募新的人,未必比原来的人好。
可惜尔朱荣当时一意孤行,没有接受慕容绍宗的建议。
尔朱荣死后,尔朱兆立即从汾州赶到晋阳接管叔父遗产,正是因为得到慕容绍宗协助,才能顺利稳定并肆二州局面。
慕容绍宗被尔朱兆任命为长史,成为后者首席幕僚。
高欢忽悠尔朱兆、得到2万六镇降户兵,打算带他们东出河北时,慕容绍宗曾经对尔朱兆苦口婆心加以劝谏:老板你让高欢带着六镇降户兵离开山西,这是放蛟龙入大海、给老虎安翅膀。
可惜,慕容绍宗的关键提醒,再次被尔朱氏家族掌舵人忽视。
在尔朱兆与高欢的关键战役“韩陵之战”中,尔朱兆全军溃败后仍不甘心失败,不肯离开战场,想找到高欢拼个鱼死网破。
是慕容绍宗强行下令吹响退兵号,命人拖拉着尔朱兆撤离,回到晋阳。
高欢过去在尔朱荣麾下时,对慕容绍宗非常留意,因为对方是尔朱荣身边最冷静的一位参谋。
现在,尔朱氏家族彻底消失于历史舞台,慕容绍宗成了高欢的俘虏。
高欢认为慕容绍宗人才难得,打算重用对方,于是请他喝酒。
慕容绍宗生死不由得自己,反而轻松下来,与高欢喝酒聊天时,不带任何负担。
高欢:“绍宗老弟,过去的事情,再提就没有意思了。咱们一切向前看,你看如何?”
慕容绍宗拱手:“绍宗多谢大丞相不杀之恩。今后在大丞相麾下,唯有肝脑涂地以作报答。”
“好、好,有老弟这句话就好办了。”高欢举杯与对方相碰,一饮而尽后道:“那咱们直接进入主题,有些事需要你来帮我参谋参谋。眼下我的首要目标是打击贺拔岳。可是前几天朝廷那边传来消息,皇帝下旨免除了高乾大人的侍中职务,让他回家丁忧去了。高乾是河北世家领袖,又是我在朝廷的代表。你说说看,这事该怎么处置?”
慕容绍宗放下酒杯,思索几息道:“大丞相,据我所知,高家是河北世家领袖,四兄弟分为两派,各有拥趸。高乾、高昂与大丞相你合作,老二高慎、老四高季式则有其它想法。就算是高昂与高乾,二人也有分歧。不知我说的是否准确?”
高欢深深点头,道:“没错。”
他对慕容绍宗颇为欣赏,但没想到对方考虑这么一个冷僻的问题,也能如此细致。于是心生佩服。
慕容绍宗:“大丞相,我来分析一下您的基本盘:您最基本的底子是晋州那帮人;最核心战力是在六镇降户兵基础上扩军的队伍;现在最稳固的地盘是并肆二州;最大的后方就是河北平原各州郡。其它先不论,您要完全掌控河北,可能得调整一下策略。”
高欢为对方斟满酒杯,端自己杯子浅抿一口,示意对方随意,然后道:“老弟接着说。”
慕容绍宗端杯喝一小口,沉声道:“推皇帝一把,让他杀了高乾。这样,河北就百分百成了大丞相您的根据地,而且不用担心再起幺蛾子。”
说完,慕容绍宗端杯喝酒,大口闷干。然后拿起酒盏,准备为高欢和自己添酒。
高欢的酒杯举在半空,思索良久后,他仰脖子干了杯中酒。
放下酒杯,看着慕容绍宗为自己添酒,高欢道:“你确定这不是自断臂膀?”
“哈哈…”慕容绍宗道:“这就要看大丞相怎么处理了。如果高乾死后,河北世家与大丞相离心离德,那自然是自断臂膀。反之,如果以高乾换来河北世家铁心追随,那就不是。”
高欢沉思片刻,道:“绍宗老弟,你的眼光很毒。我很赞赏。”
他忽然咧嘴笑问:“据说当初你曾死谏尔朱兆,不能让我带着六镇降户兵离开。你老实交代,有没这回事?”
“啊……?”慕容绍宗没料到对方这时提起这茬,只得尴尬挠挠头道:“有这么回事吗?我不记得了哇!”
“哈哈哈哈……”高欢大笑起来。
“嘿嘿嘿……”慕容绍宗也尬笑着配合对方。
……
过了不久,太常卿李元忠求见皇上,向元修递交了大丞相高欢转来的一份私人信函。
在信函中,高欢向皇上请安之后,提出一个建议:鉴于国家刚刚平定尔朱氏叛乱,朝廷急需用人,司空高乾大人的职位相当关键,请皇上夺情起用高乾,让他继续担任侍中、司空职务。
皇帝元修当着李元忠的面下诏,按大丞相意思夺情召回高乾,官复原职。
高乾刚刚回到渤海郡老家,正打算派心腹到晋阳去找老板高欢,告知自己现状,并征询下一步安排计划。
忽然朝廷派来加急信使,送来皇帝诏书。
皇帝元修对高家表示慰勉,对高乾之父高翼加封使持节、录尚书事。但朝廷急需用人,不得不夺情请高乾回京就职。
高乾接到诏书,心里莫名其妙有些不祥之感。
皇帝元修自己说过,解除高乾侍中职务的御旨已发,不能朝令夕改。
那么,现在皇帝改变前旨决定,只能是因为受到外部压力。
事关高乾的事,压力来源只可能是一个:大丞相高欢。而高欢那里,高乾还没来得及汇报。
但对皇帝元修来说,不管高乾是否汇报,高欢对皇帝都已经施加了压力。
皇帝也就只能认定:在元修和高欢之间,高乾选择了高欢。
这也基本上代表河北世家选择站在高欢一边。
高乾隐隐觉得,元修一旦决心与高欢撕破脸,自己可能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
但事已至此,高乾也没得选择,只能收拾行装,启程回洛阳去上班。
高乾回到洛阳,觐见皇帝后,重新得到侍中身份,继续担任司空。
高乾身为河北世家大族首领,考虑问题肯定是希望尽量周全些。
如果高欢没有君临天下的意思,则河北世家就不能把重心全部倾向他那边,必须与皇族、皇帝保持良好关系。
这是中庸之道,也是汉人世家经历多次朝代更迭后得到的经验教训。
只是,现在高欢出面给皇帝施加压力,恢复了高乾侍中身份。
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高乾与皇帝划清了界限。
除非,高乾到皇帝那里,赌咒发誓、宣誓效忠。
但如果高乾这么做,立即就会受到高欢的雷霆镇压。
——好了,既然没得选,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全心全意跟定高欢!
是福是祸全看运气了。
高乾如此下定了决心。
可惜,他的决心下迟了:不但皇帝要弄他,就连老板高欢也准备牺牲他并栽赃皇帝,把河北世家彻底逼到自己阵营里来。
3月中,高乾接到御旨,赴荆襄二州视察北魏水师战船建造工地。
9月底,荆州刺史、都督荆襄七州诸军事的贺拔胜亲自带人查抄建造工地,抓获南梁探子三人。
这三名探子一口咬定是受南梁派遣,前来与北魏司空大人高乾接头,商量高家投奔南梁事宜。
三人之前已与高乾见过面,基本谈妥接应计划。
高乾坚决否认有这事。
但贺拔胜表示,此事已超出自己管辖权限,必须上报朝廷,待皇上发落。
在此期间只能暂时委屈高乾大人,接受军士监管。
很快,皇帝元修诏令道:侍中、司空高乾,私通南梁,意图叛国投敌。念其有功,赐死。
贺拔胜立即以一条紫绫结束了高乾性命。
几乎与此同时,青州刺史元贵平领兵捉拿高乾二弟高慎。
东徐州刺史潘绍业率军捉拿镇东将军、高乾三弟高昂(傲曹)。
高慎、高昂都得到了大哥高乾暗探的传信,有所防备。
高慎在亲卫死士保护下,奋力杀出重围,逃往晋阳。
高昂执戟猛冲到潘绍业跟前,扣押了对方。
以潘绍业为人质,高昂带着百来人逃走,直奔晋阳。
高乾四弟高季式在信都,收到风声也跑到了晋阳。
高恒、高昂、高季式三兄弟见到高欢,一齐下拜,发誓誓死追随高欢,请高欢为大哥高乾报仇。
高欢扶起兄弟三人,对天发誓:一定会为族叔高乾报仇。
他要求三人即刻开始招募人马,准备发兵洛阳。
安抚了三人,高欢找到慕容绍宗,二人心照不宣饮了几杯酒。
高欢曾经用尽手段极力拉拢河北世家,但对方始终保持距离,貌合神离。
如今,由于皇帝元修的神助攻,河北世族领袖高家仅剩三兄弟:高慎、高傲曹、高季式,全成了高欢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