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看完荀林父的信件,勃然大怒,果然如先谷所言,全是荀林父一人罪责,是他指挥不当,号令不明,军法不严,导致邲之战大败。
晋景公于是将荀林父和先谷奏疏拿给众人观瞧,然后晋景公道。
“先谷所奏荀林父邲之战之罪状,荀林父亦全部承认,楚晋争霸,关系晋国命运,再此关键时刻。
荀林父作为中军将,三军元帅,竟然如此无奈,丧师辱国,辜负寡人之重托,愧对晋国列祖列宗。
先楚国战败,主将斩首以名军法,才有楚国之强大,我晋国当效仿之,以军法处死荀林父”
至于其他人,寡人会让中军司马韩厥详详细细列出邲之战每个人的罪责,然后再议罪。
晋景公一怒之下,下诏处死荀林父,因为这次战败,总得有人担责,既然先谷参奏所说都是事实,荀林父也自己承认了,那就杀了荀林父,以儆效尤。
大家听闻晋景公震怒,要杀了荀林父,这次战败大家谁都跑不了罪责,既然荀林父出来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就有可能会被从轻处罚,所以大家都默不作声。
晋景公看到没有人出来求情和异议,于是一挥袖子宣布散朝,然后让司寇府前去捉拿荀林父,准备处死荀林父。
退朝后,士会拦住司寇士贞子士渥浊,士贞子是士会本家兄弟,士会告诉他,你先等等,别去捉拿荀林父,我们一起去找国君,为荀林父求情。
于是士会带着三军司马韩厥,以及本家兄弟士贞子来到内宫,请求参见晋景公。
晋景公看到士会和韩厥,士贞子前来,一定是为荀林父求情,他自然听说了这次邲之战,要不是士会当机立断,在敖山设伏阻击楚国军队,为中军和下军争取到渡河机会,只怕这次邲之战晋国精锐损失殆尽。
晋景公赶紧请士会和韩厥进来,晋景公知道士会为人,仁德宽厚,尽职尽责。
晋景公道:“老太傅,您找寡人有什么事吗?”。
士会赶紧跪地叩头道:“启禀主公,老臣未能尽心尽力,导致邲之战大败,特来请罪”。
晋景公道:“晋国三军六卿,中军和下军溃败,上军不但能够全身而退,还立下大功”。
太傅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寡人还要赏赐与你,准备让你取代荀林父,任职中军将,三军元帅,执政卿。
士会道:“国君万万不可”,晋景公询问这是为何。
士会道:“国君且听我道来,您是不是决定要杀了荀林父”,晋景公道。
“荀林父作为中军将,三军元帅,对此次邲之战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不是他优柔寡断,军法不明,纪律混乱,晋国也不会大败,总要有人出来担责,杀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士会道:“荀林父万万不可杀,其原因我给国君讲讲其中利害关系。
首先当着三军司马韩厥的面,咱们先把这次邲之战责任划分清楚,韩厥为人国君应该知道,执法严明,不畏权贵。
当年赵盾提拔他做中军司马,当天就以违反军令为由,杀了赵盾的车正,赵盾求情都没有用”。
晋景公当然知道韩厥为人:“韩厥大夫为人正直无私,执法严明,寡人自然信得过他”。
于是韩厥将整个邲之战发生事情,详详细细讲述一遍,士会道。
“国君这下子应该知道,邲之战当中大家都负什么责任,荀林父作为主将,最大的责任就是优柔寡断,执法不明,畏惧六卿六大夫的势力。
军令不严导致晋国六卿战和不定,在先谷私自率军渡河时候,没有按照晋文公当时要求,不管是谁,违反军令者,斩……”。
这才导致后面先谷,魏錡和赵旃,赵同,赵括等人乘机捣乱,最后内部矛盾重重,岂能不败。
但是国君想过没有,为何荀林父如此软弱,除了性格懦弱之外,他更多的是惧怕六卿赵氏,先氏,郤氏和栾氏。
国君应该清楚,上次赵穿弑君,最后就连您的父亲,先君成公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国君在任命六卿,以及三军主帅时候不也是困难重重,晋国目前最为麻烦的就是有的人势力过大,国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荀林父如何能节制先谷等人。
当然,作为中军元帅,荀林父罪不可赦,可是这次战败罪魁祸首当属先谷,他违抗军令,怂恿魏錡,赵旃等人破坏和谈,最后导致晋国军队在没有准备下,和楚庄王仓促应战,岂能不败。
在看大战爆发时候,先谷作为中军佐,不负责荀林父指挥三军应战,竟然自己率军仓皇出逃,导致三军大乱。
他渡过河之后,他的封地就是原城,自己过河后不去协助晋国军队渡河,不去整掉舟船,不去防御楚国军队攻击,反而一走了之。
再说两个人的奏疏,荀林父明明知道,先谷是罪魁祸首的情况下,仍旧给国君写了认罪书,处处为先谷说好话。
过河之后,荀林父调兵遣将,为了防止晋国大败,秦国和赤狄入侵晋国做好防御,然后交出兵权,坐在家里等死。
再看看先谷,过河之后,不管三军将士死活,他如今仍旧躲在原城不回都城绛城请罪,只是派人写封信给国君。
信中他处处参奏荀林父,为自己开脱罪责,这样两个人的人品然后一目了然,谁是忠臣良将,谁是奸邪佞臣,国君应该清楚。
晋景公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士会所说句句属实,不可辩驳,特别是先谷和荀林父两人最后的态度,荀林父为先谷开脱罪责,自己承担一切。
这是忠君爱国,爱护属下将领的表现,作为三军主帅也许不太称职,但是为人处世无可指责。
而先谷就是个狂妄自大,飞扬跋扈,自私自利之人,就是仗着先祖先轸,先且居等人功绩,目中无人,飞扬跋扈。
晋景公道:“既然现在搞清楚了,但是此次战败,寡人要以此为戒,以军法从事。
寡人立即下令,让三军司马韩厥,正式列出荀林父,先谷,魏錡,赵旃,赵同,赵括等人的罪责,一律治罪,以正国法”。
士会听闻大惊,士会和士贞子立即联名保荀林父,一起阻拦道:“国君慎重,万万不可啊!”。
欢迎阅读下一章,国之柱石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