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兰犯了三个错误。”曹操说道。
“第一,他估计错了我们的粮草。我们的粮草比他预计的多的多,从他屯兵在邺城之外,我就开始派人送出假消息给他。”
“第二,他估计错了我们的决心。他一直以为我们不想打,想投降,因为我一直派出使者和他谈条件,想要让他麻痹大意。”
“第三,他估计错了我们的援军。他以为我们没有援军,但是我却能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找来援军。”
袁尚奇怪地问道:“愿意帮助我们的人基本都已经来了,剩下的要不就是等着投降的,要不就是观望的。现在我们被包围在这里,怎么可能还有人会到来。”
曹操回答说:“薛兰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一定会防备着我们去袭击他,但是他一定不会防备从外而来的援军的。”
又等了几天,邺城的军队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甚至到了邺城军队应该粮尽的时候,还是依然没有动静。
也不能这么说,曹操和袁尚继续派遣使者去见了薛兰,他们提出的条件低了很多,但是薛兰依旧没有同意。
最终,“愤怒”的使者要求薛兰派人护送他去见秦王。
对于这样的要求,薛兰不得不答应了下来。
薛兰敢将使者扣下来吗?他自然没有这个胆子,使者是去见秦王的,如果他将使者扣下来,那么对于他的问题反而变大了,甚至会危及到自己整个家族。这样的蠢事薛兰自然不愿意去干。
至于使者在被“护送”的路上做了一些小动作,薛兰并没有这么在意,比如那个使者打出了拜谒秦王的大旗。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薛兰还称赞对方聪明和谨慎,有了这个旗号,不管是谁对那个使者动手,挑衅的就是秦王了。
“看来动手就在今晚。”在离邺城不远的地方,一条从邺城返回洛阳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小队斥候看到了这面旗帜,他们飞快的将这件事情报给了自己的主帅。
“动手就在今晚。”曹操对袁尚说道,“今夜我们要大破敌军。”
袁尚惊讶的对曹操说道:“敌人必然会防备我们,我们如何破敌?”
曹操却笑着说道:“等我们发动了进攻的时候,敌人早就已经被击败了。”
原来曹操早就派出了使者去统治了夏侯渊,夏侯渊放弃了在青州北部,直接率领四千军队,已经潜伏到邺城附近,他们早就约定,看到觐见秦王的旗帜当夜共同发动进攻,约定城内外同时起兵相互呼应,从而夹击敌军。
等到了晚上三更,曹操在在城墙上点燃一支火把为暗号,夏侯渊看到城上的火光,当即率领军队冲入了三辅之地联军的阵中,打乱薛兰的阵脚。
夏侯渊让自己的手下在马背后拖了树枝,更让人大叫:“幽州骑兵来了!”造成了突袭军队很多的假象。
一时之间,薛兰根本就没有办法判断援军来了多少,再加上他的营盘布置根本就没有想到被援军突袭的情况,顿时军队一片大乱。
这时候的城内,站在迎风飘扬的旗帜下的曹操和袁尚的军队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因为城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而今没有退路了。
曹操一下子斩断城门的闸栏,表示了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
邺城的守军踊跃而出,向薛兰的军队所在发动了集袭。
此时,夜光笼罩着的邺城之外,箭矢飞梭,刀枪挥舞,血染红了土地,这里仿佛一下子变成了炼狱。
三辅之地的军队想到过曹操和袁尚会展开反击,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想过袁尚和曹操的反击会用如此的方式,也会反击的如此激烈。
那些人早就因为之前曹操的行动,战意并不是很强烈,骄傲轻敌,在猛烈的打击下军心涣散,在这完全意想不到的夜袭之下被打得狼狈不堪。
只有薛兰、张范、裴潜等人的军队还存在一定的战斗力,他们奋勇拼杀,努力抵挡着夏侯渊的突袭,希望能够挽回败局。
但是当邺城中的军队不顾那些混乱的败军,而将矛头指向他们这些仍然在抵抗中的军队后,战局就变得彻底无法挽回了。
张范一把拉住薛兰道:“现在情况已经变得非常糟糕了,情况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我们只能够保全有用之身。”
薛兰长叹了一口气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他只能够拨转马头,带着亲卫突围而去。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一场大战也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场战力悬殊的围城战上,最终的胜者竟然是曹操和袁尚。
袁尚对曹操说道:“现在您和我的手上还有不少的骑兵,他们虽然比较疲惫,但是他们的对手状态却比我们更为的糟糕,如果我们派出骑兵去追袭薛兰的败军,说不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曹操听到袁尚的话语默然不语。
袁尚又对曹操说道:“现在青州和并州的偏师必然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在邺城获得胜利的消息,我们应该派出军队攻击他们,有着邺城的胜利,那些蛇鼠两端的世家大族必然会犹豫,他们在战场上不会奋力作战,到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击败两支偏师,整个北方四州的局势就可以安定。”
曹操继续没有说话。
袁尚这时候对曹操道:“过去您教过我兵贵神速的道理,董仲颖也说过‘犹豫就会败北’,现在这样的机会以后不会再出现,为什么您还在犹豫不决,如果等到薛兰收拾了败兵,青州和幽州的败军顺利撤退,那么我们的情况依然困难。”
曹操笑着对袁尚道:“即使做了你所说的那些,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薛兰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和董仲颖想比呢?他和董仲颖的区别犹如萤火和皓月的区别。”
袁尚道:“总不能我们什么都不做吧。”
“不。”曹操摇了摇头对袁尚说道,“现在我们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