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住,就有办法。”从古至今,有无数守城的将士被这样的一句话所激励,但是坚持守住的人并不少,就有办法的人却不多。
而现在袁尚和曹操的联军终于完成了“坚持守住”这一步了。
虽然曹操和袁尚的兵少,但是在这个时候能够响应两人号召,来邺城坚守的都是两人心腹,而三辅之地的众人兵虽然多,在邺城这个坚城面前,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一连攻打了两日,除了留下很多尸体外,薛兰一无所获。幸好,他从城中的“友人”处得知,邺城的粮食不多,只能够食用一个多月。
在这样的情况下,薛兰决定采用围困的方法去对付曹操和袁尚两个人。
在围困了没有几天后,邺城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
薛兰对左右说道:“此是城中无粮,叫老弱百姓出降,以节约军粮的使用。”
众人皆盛赞薛兰的用兵,认为他果断改变战略,是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人隐隐恭维他,认为他的用兵仅次于董仲颖和张白骑,将来他一定能够超过杨修,成为三辅之地的领袖。
又过了几天,薛兰心中对于胜利更为的肯定了,因为曹操和袁尚派出了使者来见他,想要商量投降的事宜。
甚至曹操和袁尚的使者非常的谦卑,那名使者还给薛兰等人带来了不少的金银财宝,想要贿赂薛兰。
薛兰见到了那个使者,对他说道:“我对于这些金银财宝不感兴趣,我想要的只是天下安定罢了,你们怎么可以拿这些世俗之物来污染我崇高的理想呢?”
听完薛兰的话语,那个使者沉默不语。
薛兰说道:“如果曹操和袁尚两人畏惧我的大军,不如他们现在脱光了衣服,背负着荆条,到我的面前来请罪吧。”
使者听完薛兰的话语回答:“曹公和袁公两人只是担心自己的安全。”
“现在大军围困着你们,你们的生死都掌握在我的手上,现在投降的早还是投降的晚又有什么区别呢?”薛兰得意的说道。
使者默然不语就带着薛兰的话语回去了。
等袁尚听到使者的话语时候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因为他确定了薛兰等人真的想要他们的命。
他担忧的对曹操说道:“薛兰这句话说得很对,那就是我们被他们包围在了邺城,生死都掌握在他的手上,虽然我们的军粮比薛兰预计的多,但是这样拖下去,军粮总有吃完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曹操却笑着对袁尚说道:“三辅之地的那些世家大族怎么能够和董仲颖相比,现在他们已经落入了我们的算计之中,强弱之势已经扭转,破敌只在旦夕之间罢了。”
袁尚一下子精神了起来问道:“您有何策?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曹操笑着就说了一个字“等”。
袁尚有些不解,但是曹操并没有说太多,他只能够按耐住,等待着曹操口中的“旦夕之间”。
薛兰又包围了邺城十多天,但是城中依然没有传出缺粮的消息,这让薛兰有些不解。
现在整个三辅之地的军队中都充满了乐观的气息,他们觉得要不了多久,邺城就会被攻破,而他们的功绩一定会被记录下来。
曹操和袁尚的使者又来请降了好几次,不过薛兰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因为那个使者提出了要到洛阳去见秦王,如果秦王不愿意接见他,那么他见到杨阜也是可以的。
这对于薛兰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在薛兰的眼中也属于白白浪费自己的功绩。
邺城之中的“朋友”也传来了消息,邺城中的粮食快要吃光了,曹操和袁尚准备突围。因为邺城之中军队调动的非常的频繁。
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队,这让三辅之地的世家大族们非常的高兴,在他们的眼中,这一仗不仅拿到了很多的功绩,同时自己的损失也不大,不少人开始了庆祝,邺城外成了歌舞升平的欢乐场。
裴潜担忧地对薛兰说道:“现在邺城未破,我们却在这里庆祝,军中也没有多少战心了,如果这时候邺城的军队打开城门来袭击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呢?”
薛兰认真地对裴潜道:“你所说的情况我也知道,虽然我是这支军队的主帅,但是这支军队之中大部分的士兵来自于各家世家大族,我指挥他们有些勉强,不过你所说的事情我也有所准备,我在邺城城门外设置了很多的鹿角和拒马,如果邺城的军队攻击我们,我们也可以有所准备。更何况,军中有一部分的军队军纪尚可,这些军队我也做了布置,如果邺城军队开城偷袭我们,必然会为我所破。”
“现在邺城的粮食已经快要吃完了,如果曹操和袁尚不愿意放弃,那么在这个时候,必然会突袭我们。虽然军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有所懈怠了,但是防备狗急跳墙的道理那些人都明白,在邺城粮食将尽的时候,那些人一定会让自己的军队防备的。”
听到薛兰的回答,裴潜松了一口气,现在只要坚持包围下去,邺城不攻自破,优势掌握在他们的手上。
只要凭借着这样的功绩,他们这些人必然在秦王改朝换代之后占据一个不错的职位,虽然那时候他们的地位还比不上那些凉州人,但是在几代人之后,或许他们就能够在朝堂上占据主流,毕竟他们是洛阳人。
看着军中越来越少的粮草,袁尚有些担忧,毕竟当粮食吃完的时候邺城可没有办法坚守。
他对曹操说道:“我知道您打算在粮尽之前袭击薛兰,但是薛兰并非无能之辈,他必然有所防备。”
曹操却摇了摇头道:“薛兰的确猜对了我想要袭击他,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因为他从屯兵在邺城之下就开始犯错,而到了现在,这些错误就会葬送掉他所有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