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林薇在淅沥的雨声中醒来。窗外天空灰蒙蒙的,雨已经连续下了四天,阳台上挂满了来不及晾干的衣服,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女儿小雨。
厨房里,她煮上粥,蒸上馒头,开始准备女儿今天要穿的衣服。天气预报说这场雨还要持续三天,这让林薇不由得叹了口气。自从三年前离婚后,每天接送女儿上学成了她最头疼的事,直到去年她省吃俭用买了一辆带棚的三轮车,这才解决了雨天接送的大问题。
“妈妈,张阿姨会不会又把小雅送过来呀?”吃早饭时,小雨突然问道,眼睛里带着一丝不安。
林薇愣了一下,勉强笑了笑:“怎么会呢,昨天不是已经说好了吗...”
话还没说完,门铃就响了。母女俩对视一眼,小雨嘟起了嘴:“看吧,又来了。”
林薇打开门,果然看见邻居家的女儿小雅站在门口,头发被雨打湿了几缕,校服肩膀处深了一块水渍。孩子怯生生地说:“阿姨,我还坐你的三轮车吧。”身后不见她母亲张莉的身影。
“你妈妈呢?”林薇探出头往楼道里看。
“妈妈说她上班要迟到了,先走了。”小雅低着头玩着衣角。
林薇的心往下一沉。这已经是这周第四次了。
一路上,三轮车在积水的路面上缓慢前行。小雨坐在右侧,紧紧抱着自己的书包,一言不发。小雅坐在左侧,时不时指着窗外的什么东西让小雨看,但小雨只是瞥一眼,并不搭话。
到校门口时,雨下得更大了。林薇先把小雅抱下车,然后转身准备抱小雨,却发现女儿自己跳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冲进了校门。
“小雨!”林薇喊了一声,但女儿没有回头。
晚上林薇接孩子时,小雨仍然闷闷不乐。回到家做饭时,林薇试探着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
小雨摇摇头,过了一会儿才说:“同学们都说小雅是我家的第二个女儿,连老师都问我是不是妈妈更喜欢小雅。”
林薇切菜的手顿住了:“怎么会这么想?”
“因为每天你都先抱她下车,先给她撑伞。”小雨的声音带着委屈,“而且她老是说‘你妈妈也是我妈妈’。”
林薇心里一阵刺痛。她放下菜刀,蹲下来看着女儿:“对不起,妈妈没注意到这些。明天开始,我一定先抱你下车,好吗?”
小雨点点头,但眼睛里还是有着疑虑。
第二天清晨,雨还在下。林薇特意早起,准备了小雨最爱吃的蛋饼。果然,七点刚过,门铃又响了。这次是张莉亲自带着小雅站在门口。
“林姐,真是不好意思,今天公司有急事,我得提前走...”张莉边说边把小雅往门里推,“小雅,快谢谢阿姨。”
林薇深吸一口气,挡在门口:“张莉,我们得谈谈。”
张莉显然没料到会被拦住,愣了一下,随即看了眼手表:“林姐,我真的很急,要不晚上再说?”
“就现在。”林薇语气坚决,“小雨,先带小雅去屋里玩一会儿。”
两个女孩进屋后,林薇关上门,转身面对张莉:“这段时间我一直帮你接送小雅,但我觉得这样不太合适。”
张莉的表情立刻变了:“林姐,你这是怎么了?不就是顺路捎一段吗?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吗?”
“如果是偶尔一两次,我当然乐意帮忙。”林薇尽量保持语气平和,“但这周已经第四次了,而且你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把孩子送过来,这让我很为难。”
“我这不是工作忙嘛!”张莉声音提高了些,“你一个家庭主妇,时间比较自由,帮我接一下孩子怎么了?又不会少块肉。”
林薇感到血往头上涌:“我不是家庭主妇,我在家做电商客服,这也是正式工作。而且不管我做什么工作,都没有义务每天帮你接送孩子。”
“行行行,我知道了。”张莉不耐烦地摆手,“以后不麻烦你了,真是的,没想到你这么计较。”
说完,她转身就要走,似乎没有丝毫留恋。林薇见状,连忙喊道:“等等,今天小雅怎么办?”
张莉的脚步微微一顿,但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速度,头也不回地说道:“我自己送!”她的声音冷漠而决绝,仿佛完全不想再和林薇有任何牵扯。
林薇站在门口,看着张莉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一阵酸楚。她不禁想起了曾经和张莉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正当林薇陷入回忆时,小雅从屋里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门外的情况。小雅是林薇和张莉的女儿,她天真无邪的脸庞上,还挂着一丝懵懂的笑容。头来:“阿姨,妈妈走了吗?”
林薇点点头,看到小雅眼睛里闪着不安,心又软了:“你先过来吃早饭吧,一会儿阿姨送你们上学。”
送完孩子回家后,林薇一直心神不宁。果然,中午就听到了楼道里传来的风言风语。张莉在和其他邻居抱怨,说林薇小气,不懂互相帮助,甚至暗示离了婚的女人就是性格古怪。
接下来的两天,张莉果然没有再送小雅过来。但林薇发现,邻居们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异样。在小区门口遇到楼下的李阿姨时,对方特意说:“听说你现在不乐意帮邻居接孩子了?哎,现在年轻人啊,都比我们那时候自私多了。”
林薇想解释,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知道,在这种事情上,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先入为主的说法。
周五下午,雨终于停了。林薇接小雨回家时,看见小雅一个人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眼圈红红的。
“小雅,怎么不回家?”林薇停下车问道。
“妈妈还没回来,我忘带钥匙了。”小雅小声说。
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心软了:“先来我家写作业吧,等你妈妈回来。”
小雨明显不高兴,但没说什么。回到家,两个女孩在餐桌上写作业,林薇在厨房准备晚饭。突然,她听到小雨提高了声音:“那你也不能说是我妈妈愿意的!我妈妈根本不乐意天天接你!”
“就是我妈妈说的!你妈妈是个小气鬼!”小雅回嘴道。
“你妈妈才是!天天占便宜!”
林薇赶紧从厨房出来,看见两个女孩怒目相对,仿佛下一秒就要打起来。
“都不要吵了!”林薇制止道,“小雅,你不该说那种话。小雨,你也不该这样对待客人。”
“她才不是客人!她是入侵者!”小雨尖叫着跑回房间,摔上了门。
小雅也开始掉眼泪:“我要回家...”
就在这时,张莉终于回来了,在楼下喊小雅。林薇送小雅下楼,想和张莉谈谈,但对方冷着脸,拉起孩子就走,连句谢谢都没有。
周末,林薇尝试与小雨沟通,但女儿明显对她有怨气,不愿意多说话。周日晚上,林薇偶然在小区业主群里看到张莉发的消息:“求靠谱的课后托管班,最好能帮忙接送孩子。”
林薇苦笑了一下,看来张莉确实在找替代方案了。
新的一周,雨又开始了。周一早上,林薇送小雨时没有看到小雅,心里竟然有一丝失落。晚上接孩子时,她看见小雅被一个陌生老人接走,应该是张莉找的临时托管老师。
这样过了三天,周四下午,林薇像往常一样接小雨回家。她骑着那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缓缓地驶出校门。
三轮车刚骑出不远,突然,林薇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切的叫喊声。她连忙停下车子,转头看去,只见小雅正气喘吁吁地朝她跑来。
小雅跑到三轮车前,满脸焦急地说道:“阿姨,您好!能不能带我们一段路呀?王爷爷的车坏了,我们走回家要好久呢。”说着,小雅还指了指远处,那里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弯着腰,试图修理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电动车。
林薇看着小雅和远处的老爷爷,心中有些犹豫。她知道自己的三轮车空间有限,而且还要送小雨回家,但看着小雅那焦急的样子,她又实在不忍心拒绝。
犹豫片刻后,林薇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道:“上来吧。”
小雨见状,很懂事地往三轮车里面挪了挪,给小雅腾出了一些空间。像以前那样板着脸。路上,小雅小声说:“阿姨,对不起。妈妈跟我说了,是她不对,不应该觉得你帮忙是应该的。”
林薇有些惊讶:“你妈妈说的?”
“嗯,妈妈说找不到好的托管班,王爷爷已经是第三个了。”小雅低着头,“妈妈说还是你好,可是她不好意思再找你了。”
回到家后,林薇想了很久。晚饭后,她敲响了张莉家的门。
张莉开门时很惊讶:“林姐?有什么事吗?”
“能聊聊吗?”林薇说。
两人坐在客厅里,小雅懂事地回了自己房间。张莉先开口:“林姐,之前是我不对,我已经意识到问题了。这几天找托管班我才知道,接送孩子没那么简单,而且费用不低。”
“我理解你工作忙,”林薇说,“其实我可以继续帮你接送小雅。”
张莉惊讶地看着她。
“但是,”林薇继续说,“我们需要约法三章。第一,除非紧急情况,你必须提前打招呼;第二,不能天天如此,一周最多两次;第三,适当分担一些费用,比如三轮车的电费和保养费。”
张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头:“合理。其实我也有个提议,我可以每周请你和小雨吃一次饭,或者帮你代收快递什么的。我知道你经常网购工作用品。”
这次轮到林薇惊讶了,她没想到张莉居然注意到她经常需要收快递。
“那就这么说定了。”林薇笑着说。
从那天起,两人的关系奇迹般地改善了。张莉遵守约定,每周最多请林薇帮忙两次,并且每周五都会请林薇母女到家里吃饭。有时她还会主动帮林薇代收快递,甚至在她加班晚归时,林薇也会主动让小雅来自家吃饭。
一个雨天的早晨,林薇同时送两个女孩上学。快到校门口时,小雅突然说:“阿姨,今天能先抱小雨下车吗?同学们都说她妈妈更爱我,其实不是的。”
林薇愣了一下,转头看到小雨眼睛亮了一下。
“好。”她停下车,先抱小雨下车,为她撑好伞,然后再接小雅。
校门口,几个同学好奇地看着。小雨抬起头,大声说:“这是我妈妈!也是小雅的接送阿姨!”
两个女孩相视一笑,手拉手跑进了校门。
林薇站在雨中,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浮现在眼前:设立界限并非是要将他人拒之门外,而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走进我们的世界。就如同雨棚下的空间虽然有限,但只要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它总能为那些需要庇护的人提供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
那天夜晚,林薇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手中的笔在日记本上沙沙作响。她写道:“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距离并非是毫无保留的亲近,也不是冷漠疏离的隔阂,而是由尊重和理解构筑而成的一道藩篱。这道藩篱既不会让彼此感到束缚,又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敲打着窗户,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然而,此刻林薇心中的阴霾却已渐渐散去。她聆听着窗外传来的阵阵笑声,那是两个女孩在楼下欢快地跳着橡皮筋。这笑声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雨幕,照进了她的心房。
林薇不禁微微一笑,她突然觉得,这连绵不断的阴雨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厌烦了。相反,它更像是大自然的一场洗礼,洗净了尘埃,也洗净了人们内心的浮躁与不安。